跳至內容

梁乃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梁乃予(1927年2月13日—2001年7月11日),字還我[1],號意古樓主[2],生於福建省閩侯縣永南里梁厝村,1946年來臺,為書畫篆刻藝術家與教育者。

生平

梁乃予自幼因家境富裕,得以閱覽家藏之名家字畫、古籍。七歲跟隨林德餘及黃於協先生啟蒙教授古文與算術[3]:91。梁乃予成長於盛產壽山石且藝術盛行的福州,啟發其對於書畫及篆刻等藝術之興趣,並受近代書畫篆刻家陳子奮先生之影響[4]:194

十一歲時逢第二次中日戰爭開始,一面隨校遷徙,一面刻畫抗日海報、漫畫及愛國標語。1945年畢業於福建學院附中,1946年升大學一年級,6月遷徙來台而輟學,進入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3]:91,其後數度轉任各機關公職,至1989年自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會計室退休[3]:96,仍持續對書畫篆刻修習創作。

藝術創作

梁乃予為台灣當代篆刻名家,金石篆刻作品之質與量受中、外人士賞識。來台後加入戴壽堪的「臺灣印學會」,後並與印友組織「海嶠印集」。1975年與同好成立「中華民國篆刻學會」,促進印壇的交流環境[3]:69,並嘗試以甲骨文入印,為戰後渡海到台灣之篆刻家中甲骨文印創作數量最多者[4]:193

梁乃予之藝術創作,除擅長金石篆刻外,於繪畫、書法、美術設計及漫畫等領域皆有所展現[5][6]:3-4,卻因其篆刻家的聲名較不為人注意[7]:9。在繪畫方面,其自幼立志成為畫家[3]:14,受陳子奮影響,到台灣之後與戴壽堪及李靈伽等人相交,活耀於「東冶藝集」(後為「八閩美術會」)[3] :11。在美術設計部分,1950至1980年代於公餘時承接電影海報、廣告、商標、郵票等美術設計兼職工作[3]:6,因當時未有電腦等工具輔助,一切皆為手工繪製,現存作品不多[3]:37。書法創作,以高拜石為學習榜樣[3]:52。在漫畫方面,自1952年轉任於美國駐華安全公署時,與漫畫家同事牛哥(李敬光)等人提倡以漫畫對社會時弊進行揭露與針砭,至1960年間為其漫畫作品最豐富之時期[3]:21,如「浮生小記」、「浮生新記」、「信不信由你」、「望近鏡」、「新聞卡通」及「子曰篇」等,先後在《台灣新生報》的「周末漫畫」、「每週漫畫」及《自立晚報》的「星期畫刊」上發表[6]:3-4,又因其扎實工筆人物技法及國學學養,畫風具獨特個人風格,當時漫畫原稿畫成後即交報社印製出刊,漫畫家及報社皆未特意保留原稿,梁乃予學生於梁乃予辭世後整理其作品及遺留文稿,發現近300幅漫畫剪報,加以整理後於200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印製特刊並展出[8]:196

梁乃予於1973年啟動對於篆刻藝術之教育工作[5],先收數名國立藝專政治大學學生為入室弟子,並受聘於民間各美術班與社團,1987年應聘國立藝專(後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至1998年因健康因素請辭。[3]:98

參考文獻

  1. ^ 國立歷史博物館. 篆書滿江紅.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0). 
  2. ^ 國立歷史博物館. 「遊子吟」篆書中堂.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 [202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0).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鄭, 多鏗. 梁乃予先生藝術生平之研究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4. ^ 4.0 4.1 施, 柏松. 梁乃予的甲骨文篆刻作品探悉. 造型藝術學刊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2005. 
  5. ^ 5.0 5.1 國立歷史博物館. 梁乃予書、畫、篆刻紀念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0). 
  6. ^ 6.0 6.1 國立歷史博物館. 梁乃予先生漫畫紀念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4. ISBN 957-01-8767-0. 
  7. ^ 蔡, 鼎新. 梁乃予書畫篆刻紀念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2. ISBN 957-01-1639-0. 
  8. ^ 鄭, 多鏗. 梁乃予先生漫畫紀念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4. ISBN 957-01-8767-0. 

外部連結

中國書法學會,書法展廳, 梁乃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