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繼勛 (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繼勛(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

後漢末年,樞密使郭威鎮守鄴都(大名府),李繼勛往投。後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顯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繼勛參加高平之戰,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永州(今湖南零陵,虛職,當時永州在湖南割據政權武平節度使境內)防禦使,十月,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昭武軍(利州,今四川廣元,虛職,當時利州在在後蜀境內)節度使。李繼勛與趙匡胤等九人(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結為「義社十兄弟」,李繼勛最年長,而且是第一個升任殿前都虞候(殿前司副長官)和節度使的。顯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繼勛在攻打南唐壽州(今安徽鳳台)時,「怠於守御」,南唐守軍「出城來攻」、「破柵而入」,後周「將士死者數百人」,周世宗以李繼勛武臣,「不之責也」。但是免去他的軍職,改任為河陽三城(孟州,今河南孟州南)節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節度使而改為右武衛大將軍。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攻遼,李繼勛任戰棹左廂都部署,七月,李繼勛又升為安國軍(邢州)節度使。趙匡胤陳橋兵變,李繼勛在邢州,沒有參與兵變。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趙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繼勛為昭義軍節度使,鎮守潞州,負責進攻及抗擊北漢。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為使相。開寶元年(968年)、開寶二年(969年),李繼勛兩次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率軍出征北漢,開寶三年(970年),李繼勛改為天雄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李繼勛因病回洛陽,以太子太師致仕,同年去世,終年62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號莊武

參考資料

  • 宋史》卷254《李繼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