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匡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匡籌
出生生年不詳
唐朝
逝世895年1月25日
唐朝
職業盧龍節度使

李匡籌(?—895年1月25日?[1][2]),或作李匡儔晚唐軍閥景福二年(893年)推翻兄長李匡威後成為盧龍節度使直至乾寧元年(894年)末或二年(895年)初戰敗。

家世及接管盧龍

李匡籌生年不詳,是盧龍軍部范陽人。父李全忠光啟元年(885年)推翻時任節度使李可舉,自任節度使;二年(886年)李全忠死後,李匡籌兄李匡威接管盧龍,稱留後[3][4]隨後被任為節度使。[5]

李匡威當政時,李匡籌的表現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時任兵馬留後、檢校司徒,並娶了國色天香的張氏為妻。景福二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攻李匡威盟友成德節度使王鎔,李匡威準備率軍往救。在家人送他出征的家宴上,李匡威酒醉,強姦了張氏,李匡籌因此懷恨。[6]三月,李匡威軍成功打退李克用後正從成德返回,李匡籌奪取軍府,自稱留後,下令以兵符召還士卒。李匡威軍大部棄之而去投奔李匡籌,使李匡籌在李匡威沒有進一步軍事行動的情況下接管了盧龍。[3][7][8][9][10][11]李匡威寫信給李匡籌託付軍政。[12]李匡籌素來暗懦,後李匡威評價李匡籌:「盧龍沒有脫離我家的控制,我有什麼好記恨的!只可惜李匡籌才短,不能保守,能到兩年,就是幸事了。」[1][5]

隨後,王鎔迎李匡威來成德,出於感激,事之如父(王鎔時年只有19歲[13]),但四月,李匡威試圖從王鎔手中奪取成德,被忠於王鎔的士兵所殺。[8]王鎔以禮斂葬李匡威,素服哭之,遣使告李匡籌。得知李匡威死訊,李匡籌雖然對兄長懷恨,卻佯作大怒,上表唐昭宗請求攻成德為其報仇,昭宗下詔不許,並下詔請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調停。當時幽州人多不認同李匡籌奪取軍鎮,同月,幽州將領劉仁恭蔚州,所部思歸,劉仁恭率軍攻李匡籌。李匡籌在居庸關敗劉仁恭,劉仁恭逃奔河東投李克用。[14]六月,李匡籌遣使檄責王鎔其殺兄之罪,但幕客寫的檄文多不稱意,只有記室馬郁起草的檄文條列事狀,提出十個可疑點,文辭華美豐贍,馬郁以此知名。[15]李匡籌不顧昭宗未授權,攻成德轄下樂壽武強,聲稱為李匡威報仇。[3][5]李克用也兵出縛馬關,敗成德軍於平山,趁機進攻王鎔外壘,王鎔因失去幽州的幫助,只得乞求結盟才了事。[10][11][16]朱全忠奉詔遣判官韋震出使幽州和解兩鎮。[7]乾寧元年正月,李匡籌被任為檢校太保、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盧龍軍節度使。[1][17]

敗亡

劉仁恭到河東後,得李克用厚待。十月,他經由李克用謀主蓋寓請求李克用給他步騎一萬人,可取盧龍。李克用同意了,但最初只給他數千人。劉仁恭初攻盧龍因此失敗。李匡籌因此錯判形勢,自信可敗河東軍,當月,屢侵河東。李克用大怒,親自從晉陽率軍親自率軍大舉進攻盧龍,[18]十一月,很快攻佔武州,圍新州。十二月,李匡籌派大將所領的援軍步騎六七萬在段莊被李克用所選精兵大敗,斬首萬余級,生擒將校三百人,用繩子綁着斬殺於城下。當夜,新州向李克用投降。李克用又破盧龍軍於威塞,進軍攻取媯州。李匡籌又發兵出居庸關,李克用派精騎當其前以疲之,遣養子步將符存審從另一條路出擊夾擊其背,幽州軍大敗,殺獲萬計,符存審率前軍佔領居庸關。[19][20][21]李克用又謀劃幽州戍將高思繼兄弟在孔領關有兵三千為後患,遣人招之,高思繼等聞河東軍為李匡威報仇,欣然從之,為河東軍前鋒。李匡籌聽聞高思繼兄弟都叛了,率族人棄幽州,奔鄰鎮義昌軍部滄州。義昌軍節度使盧彥威卻貪圖李匡籌攜帶的輜重和妓妾,派軍伏擊李匡籌於景城,殺之,[7][9][22]盡俘其輜重、部眾、僮僕、姬妾。幽州投降李克用,[1]李克用讓劉仁恭掌控盧龍。[11][14][23][24][25][26]張夫人因哺乳未能逃脫,劉仁恭將她俘虜後獻給李克用,為李克用所納,後成為其寵姬。[3][5][27]

評價

  • 《舊唐書》
    • 史臣曰:如朱克融楊志誠史元忠張公素、李可舉、李全忠,以不仁得之,靡更曩志。或尋為篡奪,或僅傳子孫,咸非令終,蓋其宜也。
    • 贊曰:蠍石之野,氣勁人豪。二百餘載,自相尊高。載義(李載義)、仲武(張仲武),亦多忠勞。余因篡得,不仁何逃?

註釋及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九
  2. ^ 895年1月25日是李匡籌棄盧龍試圖逃奔義昌軍節度使盧彥威轄區的日子;但盧彥威伏殺李匡籌。因此李匡籌之死是在1月25日當天還是稍後並不確切。
  3. ^ 3.0 3.1 3.2 3.3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
  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5. ^ 5.0 5.1 5.2 5.3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
  6. ^ 北夢瑣言》作李匡籌按劍等候,在張氏深夜回來出步輦後殺了張氏。這與後來張氏被李克用所得矛盾。
  7. ^ 7.0 7.1 7.2 《舊唐書》卷二十上
  8. ^ 8.0 8.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二
  9. ^ 9.0 9.1 《新唐書》卷十
  10. ^ 10.0 10.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一
  11. ^ 11.0 11.1 11.2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
  12. ^ 《北夢瑣言》
  13.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14. ^ 14.0 14.1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
  15. ^ 《舊五代史》卷七十一
  16. ^ 《舊五代史》卷五十四
  17. ^ 陸扆《授李籌盧龍軍節度使制》
  18. ^ 《舊五代史》卷五十三
  19. ^ 《舊五代史》卷五十二
  20. ^ 《舊五代史》卷五十六
  21. ^ 《新五代史》卷二十五
  22. ^ 《新五代史·王處直傳》載李匡籌曾借道中山以入京師,時任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伏甲於城外以備不虞。李匡籌離去後,甲士趁機入城圍義武軍行軍司馬李應之家,執殺李應之。但光化三年(900年)王處直才成為義武軍節度使,當時李匡籌早已去世,此記載疑誤,或發生於王處直為節度使前。
  23.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
  24. ^ 《舊五代史》卷二十六
  25. ^ 《新五代史》卷四
  26. ^ 《新五代史》卷四十八
  27. ^ 《舊五代史》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