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町 (板橋區)
本町 | |
---|---|
板橋波隆那兒童繪本館(舊板橋第三小學校校舍) | |
坐標:35°45′35″N 139°42′30″E / 35.759592°N 139.708403°E | |
國家 | 日本 |
都道府縣 | 東京都 |
特別區 | 板橋區 |
面積 | |
• 總計 | 0.204 平方公里(0.079 平方英里) |
人口(2014年(平成26年)9月1日)[1] | |
• 總計 | 5,603人 |
• 密度 | 27,466人/平方公里(71,136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JST(UTC+9) |
郵遞區號 | 173-0001 |
電話區號 | 03 |
車輛號牌 | 練馬 |
本町(日語:本町/ほんちょう Honchō */?)是東京都板橋區的町名[2],為未設丁目的單獨町名。
板橋區全域已實施住居表示。
地理
位於板橋區東南部。南以石神井川為界。北鄰清水町,東接稻荷台,南與仲宿之間以石神井川為界,西通大和町。東京都道318號環狀七號線(環七通)通過町域北部,國道17號(中山道)與首都高速5號池袋線通過町域西部。
河川
歷史
廢藩置縣前屬武藏國豐島郡下板橋宿與前野村,在江戶時代是舊中山道板橋宿的京都側入口。
沿革
- 1602年(慶長7年):德川家康下令整備中山道,板橋宿為中山道的江戶日本橋側第一宿。
- 1602年(慶長7年):德川秀忠來到此地迎接入府江戶的加賀藩前田利光(後前田利常)。
- 1635年(寛永12年):實施參勤交代制,加賀藩等30藩利用中山道入府江戶。
- 1871年(明治4年):編入東京府。實施大區小區制。
- 1872年(明治5年):廢止傳馬、宿驛制度。
- 1878年(明治11年):依郡區町村編製法設置北豐島郡,為東京府北豐島郡下板橋宿與前野村。
- 1884年(明治17年):舊板橋宿大火,現在的本町、仲宿地區全毀。
- 1889年(明治22年)4月1日:市制町村制施行,成立板橋町。本地為東京府北豐島郡板橋町大字下板橋與志村大字前野。
- 1923年(大正12年):王子(王志とも)乘合自動車商會(戰後整合為國際興業巴士)開始運行王子站 - 板橋役場 - 志村戶田橋間的路線巴士。
- 1926年(大正15年):板橋第三尋常小學校(之後的板橋區立板橋第三小學校)開校。
- 1932年(昭和7年):第一座鐵筋混凝土板橋完工。
- 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東京府內市郡合併,板橋區成立,為東京府東京市板橋區(舊)板橋町十丁目與志村清水町(1943年8月1日東京都制施行)。
- 1933年(昭和8年):中山道新道(國道17號)開通。
- 1934年(昭和9年):石神井川沿岸種植染井吉野櫻。
- 1944年(昭和19年):都電志村線開通,板橋十丁目(之後的板橋本町)、富士見通(之後的大和町)設置車站。
- [1956年(昭和31年)4月1日:地番整理,(舊)板橋町十丁目與志村清水町部分區域合併成立本町。
- 1965年(昭和40年)8月23日:環七通大和町陸橋竣工,與國道17號立體交叉。
- 1966年(昭和41年)5月28日:都電志村線廢止。
- 1968年(昭和43年)12月27日:都營地下鐵6號線開通,板橋本町站開業。
- 1972年(昭和47年):板橋改建。
- 1977年(昭和52年)8月19日:首都高速5號池袋線北池袋出入口 - 高島平出入口開通。
- 2002年(平成14年):板橋區立板橋第三小學校因與稻荷台小學校整合而廢校。校舍舊址改為板橋區公文書館。
- 2004年(平成16年):板橋波隆那兒童繪本館在板橋區立板橋第三小學校校舍舊址開館。
- 2012年(平成24年):東京腎泌尿器中心大和醫院開院。
地名由來
因是板橋宿所在地而命名為「本町」。
交通
鐵道
巴士
道路
- 國道17號(中山道)
- 首都高速5號池袋線
- 東京都道318號環狀七號線(環七通)
橋樑
- 板橋
- 番場橋
- 皆在石神井川上。番場是下板橋宿字名。
設施
- 板橋波隆那兒童繪本館
- 板橋區公文書館
- 敬隣保育園
- 瑞穗銀行板橋支店
- 東京腎泌尿器中心大和醫院
史跡
備註
- ^ 住民基本台帳による町丁目別世帯數及び人口表-東京都板橋區
- ^ 板橋區教育委員會『いたばしの地名』,1995年3月,P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