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下一
木下一 James Kinoshita | |
---|---|
出生 | 1933年(90—91歲) 加拿大 |
職業 | 建築師 |
知名作品 | 怡和大廈、穗禾苑 |
配偶 | 張婉笑(Lana) |
兒女 | 木下安德(Andrew) |
木下一(英語:James Hajime Kinoshita,1933年—)是一名加拿大籍日裔建築師,曾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修讀建築,1960年來到香港,其後任職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事務所,知名作品有中環怡和大廈和置地廣塲等。
設計作品
木下一在巴馬丹拿公司任職的28年時為香港設計不少作品[1]:
- 香港希爾頓酒店(1963年,已拆卸並重建為長江集團中心)
- 灣仔友邦大廈(1966年,已拆卸重建)
- 堅尼地道電力變壓站(1967–1970年,已拆卸;興建期間香港電燈決定總部搬至站內,而屋頂突出物為保護山頭延伸的電纜[2])
- 嘉頓公司深井廠房(1960-70年代,已拆卸重建)[3]
- 怡和大廈(1972年,舊稱康樂大廈)
-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一期,1976年)
- 置地廣塲辦公室及商場建築群(1979–1982年)
- 沙田穗禾苑(1981年)及葵涌翠瑤苑(1981年)
- 中匯大廈(1994–1997年)
獲得獎項
軼事
- 怡和大廈採用圓形窗戶的靈感來自於他妻子,她跟木下一說很多其他建築都用上方形窗戶,看起來很沉悶,於是反問他何不嘗試別的形狀[1]。
- 穗禾苑的升降機只會每三層停,其他樓層的住戶需要落一層和上一層,同時升降機大堂設計寬闊,兩者原意是營造社交場地鼓勵鄰舍交流[5]。
- 理工大學後來由薩哈·哈帝設計的賽馬會創新樓,木下一意見認為在選用建築師上作出了錯誤選擇,因為感覺到她強行塑造它成別樹一格[6]。
個人生活
出版書籍
- 《From Slocan to Hong Kong: An Architect's Journey》
參考來源
- ^ 1.0 1.1 黎穎、彭綺雲. 木下一:建所未見. 西九文化區 M+. 2018-12-10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 ^ 梁雅婷. 街知巷聞:木訥都市巨人 變電站開拓科幻想像. 明報OL網. 2021-07-25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 ^ 陳天權. 深井的工業盛衰史. 灼見名家. 2016-11-01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AaaM Architects. 沙田穗禾苑 日本建築師之作. Esquire HK. 2017-04-28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 ^ 黃泳樺. 香港有居屋由日本大師設計 「蔗渣價錢」住出「燒鵝脾的味道」?. 香港01. 2017-05-14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7).
- ^ Christopher DeWolf. Hong Kong's Modern Heritage, Part IX: PolyU. Zolima CityMag. 2019-10-03 [2019-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英語).
- ^ 陳翠兒. 穗禾苑與木下一. 晴報. 2017-06-30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