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易順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代學者象傳》中的易順鼎像

易順鼎(1858年—1920年)字實甫,一字仲實,別號哭庵一庵居士湖南龍陽縣(今漢壽縣)人。清末民初詩人,與樊增祥齊名。[1]

生平

易順鼎是光緒元年(1875年)恩科舉人。後來歷任河南候補道、廣西右江道廣東廉欽道[1]

曾為劉坤一幕僚。[2]

在台灣民主國乙未抗日時期,往返台灣、大陸兩岸為駐守台南的劉永福爭取外援。一開始,他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二十五日,台灣民主國成立之後,才向台灣出發,到達台南時,正是其他台灣大員、士紳,如唐景崧、林朝棟、丘逢甲離台之時。他聽到劉永福表明糧餉、彈藥皆缺時,就主動折返大陸,向張之洞等督撫求援。求援失敗,同時又得知日軍南下,他又立刻搭船赴台,希望協助劉永福。後來因為與劉永福戰守意見不合,才黯然離台。[2]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曾在袁世凱當政時任印鑄局秘書。[1]

家庭

  • 易佩紳(1828年-?),字笏山,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科優貢,歷任山西、四川布政使。
  • 王仲柔
  • 易順豫,字由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
  • 大妹易瑩,文學才女,英年早逝。
  • 易瑜(1864年-1932年),字仲厚,號湘影,別署漢壽女士,室名湘影樓,教育家。妹夫黃仲芳
  • 易嫻易倩
  • 易家鉞(1899年-1972年),字君左。以字行。現代文學家、詩人[3]
  • 易鄂,中華民國海軍少將。
  • 易征(1931年-1997年),現代文學家、詩人。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58頁
  2. ^ 2.0 2.1 薛化元,台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2017年增訂六版,第115頁
  3. ^ 朱能毅. 易君左和他的文学世家. 常德史志网.. [2014-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9). 

延伸閱讀

  • 程頌萬,易君實甫墓志銘,載 碑傳集三編 卷四一
  • 李法章,易順鼎傳,載 鍾輯,民國人物碑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