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史紀事本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紀錄明朝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

歷史沿革

順治十三年(1656年)谷應泰官至浙江學政,於其間編撰此書,這本書是在官修《明史稿》、《明史》之前完成,屬於私人著述。大量參考張岱石匱書》、談遷國榷》、高岱《鴻猷錄》、范景文《昭代武功編》、蔣棻《明史紀事》等私家著作,又廣納博採,聘有張岱徐倬、張子壇等參與編撰,[1]至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成書,[2]並請國史院大學士傅以禮作序。十七年即遭到御史董文驥的彈劾,[3]清世祖(順治皇帝)在南苑召見董文驥,並下令檢核原書,之後只賞董兩杯剩茶略示鼓勵,對谷則置而不問;但康熙即位後,卻切責董無事生非,谷被彈劾之事最終不了了之。[4]

乾隆登基之前曾讀過《明史紀事本末》,還對其行文頗為讚賞,但是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看了編輯《四庫全書》的人進呈的抄件後,對其中關於山海關戰役的描述不滿,認為谷誇大了吳三桂的作用和功勞,還詔令軍機大臣「將書中一節,重行改正,以昭正論信史。」[5]

書中記載始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選定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排列,記述其事件始末,每卷多則數千百萬言。並附有作者「谷應泰曰」的史論,採駢偶文體。[6]此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文化、制度,對於山東唐賽兒起義、鄖陽起義、浙閩礦工起義皆有記載。其書多摭拾野紀稗乘,訛誤與疏漏之處甚多,甚至說法前後矛盾,如《江陵柄政》一文,肯定張居正之功,說他「成君德,抑近倖,嚴考成,覈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但在史論部分,卻說他是「傾危峭刻,忘生背死之徒」。[7]但因成書較早,綜合多種明代史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排比纂次,詳略得中,首尾秩然,於一代事實極為淹貫。」至今仍是「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8]後來彭孫貽又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可補原書不足。

註釋

  1. ^ 一般認為谷應泰只是掛名的作者。徐泓,〈《明史紀事本末˙南宮復辟》校讀:兼論其史源、編纂水平及作者問題〉,文中引鄭天挺的文章,「谷氏未嘗經過長期資料累積而忽然在兩三年之間作出一部六十萬字的有系統的有裁斷的歷史巨著,而這兩三(年)中,他還要全省十一府去按試,不能住在杭州。」張岱是否為作者,一直有爭議。而張子壇其人,趙鐵寒、陳錦忠都疑其是張岱。詳見梁紹傑,〈關於張岱《石匱書》的一些問題〉。
  2. ^ 趙榮福《燕行錄》載:「今皇帝為設明史撰修之局,以大臣領之,諸學士甚多,而數十年未就。路逢業儒者,問其何間當可纂完,則答以為李自成之變,起居注所錄並見焚燒,只有閣老馮升家藏日記幾卷,而太半不足,故所失累朝事跡,無人知之者,且其失遼、失沈之事,難於為言,迄今未就。而豐潤人谷應泰為浙江提學時,合通記、本末、編年、世法等書,補以聞見,撰《通鑑紀事》一部五十餘卷,而始自至正,止於順治十年前。應泰死,而其子因刊行之」。
  3. ^ 《順治朝甲編中董文驥小傳》:「十二月疏劾浙江提學道谷應泰,私修《明史紀事本末》。謂本朝仗義討『賊』,轉戰千里,雪前代之恥,應泰猥雲『賊臣』何騰蛟禽之羅公山下,而我師不與焉。遂使我皇上爲明季君臣討賊之大義,不白於天下。」另見王士禎《漁洋精華錄》。
  4. ^ 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 《清史研究》1983年第3期。
  5.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二百五十九 乾隆五十一年壬戌条. 壬戌諭:「《明史紀事本末》一書,系谷應泰所撰,朕從前在書房時,即曾見其書,以其舉有明一代之事,仿袁樞通鑑紀事之體逐事貫穿始末,俾覽者瞭然,而逐殷所論四六文頗佳。茲因四庫館鈔出進呈,復詳加披閱,其中所載李自成攻陷京師,挾太子二王東向永平,吳三桂頓兵山海關,悉銳出戰,擊殺數千人,大清兵繞至三桂之右,所向披靡,自成遁走,三桂復率大兵追賊,連戰於保定正定,西度固關入山西等語,其言不足傳信。當流賊攻陷京城時,吳三桂以一旅偏師,頓兵山海關外,而賊方以太子二王為奇貨,載之馬上東行,且欲招致三桂,執其父襄、脅令作書以誘其子。其時三桂之懼賊,不啻風鶴皆驚,一軍膽懾,其所以乞兵復仇,皆藉本朝兵力。及我睿親王、奉命統率義師,入關討賊,我兵奮勇衝殺,賊人望風披靡,自相蹂踐,自成遂棄京師四走。而英親王、復率歸驅逐,賊即狼狽竄死,實錄所載甚明,是李自成之竄敗,皆系本朝滿洲兵力。使三桂彼時,果能辦此,伊尚將攘為已有,安肯復請本朝兵乎!此自成之敗,非三桂之力,更為彰明較着者也。而谷應泰乃稱三桂頓兵山海關,悉銳出戰,擊殺數千人,追奔逐北,似賊人之敗於三桂,而非敗於本朝。谷應泰系漢人,猶及明末未免意存回護,故為左袒,而非當日實在情事,不足傳信。着軍機大臣,詳查開國方略所載入關殺賊實事,將書中此一節,重行改正,以昭正論信史。」
  6. ^ 台灣學者徐泓、林麗月等組成「明代典籍研讀會」,發現《明史紀事本末》應是出自多人之手,非谷應泰一人之功,且在編目、史源上主要來自張岱的《石匱書》、《石匱書後集》,而「谷應泰曰」則基本上是抄自蔣棻的《明史紀事》。(詳見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
  7. ^ 林麗月,〈讀《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論明末清初幾種張居正傳中的史論〉,《師大歷史學報》第24期
  8. ^ 《文史》,30-32卷,p181,1988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