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崗哨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3月1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3月1日) |
新崗哨(Neue Wache),現又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位於德國柏林市菩提樹下大街北側。由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所建造,始建於1816年,為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1931年起將之作為國家紀念館使用,不過戰前戰後的主題變化很大。
歷史
1818年完工,最早曾作為普魯士王儲所屬部隊的崗哨,最初是為了慶祝德國從拿破崙統治下獲得解放,慶祝戰爭勝利建立起國家認同感。後來在軍事上的勝利——特別是1871年戰勝法國——是普魯士和德國成為歐洲強國的重要里程碑。
新崗哨既是紀念勝利和將軍們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普魯士軍事機器的中心。1914年德軍在此發佈召集令,揭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1918年德國廢除君主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該建築一直作為王室衛隊的崗哨使用,自1931年開始,納粹政府也將其視為重要的國家軍事宣傳地,用於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普魯士戰士,政府決定進行改建並加有天窗。此時其名稱為「陣亡戰士紀念館」。二戰結束的幾個月前曾被轟炸損毀。
196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修復了新崗哨,並將其改闢為「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受害者紀念館」,由國家人民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警衛團值守。1969年東德成立20周年之際點燃了「長明焰」。[1]
兩德統一後,1993年新崗哨被重修並更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東德的紀念物被移除,並在中心放置有凱綏·柯勒惠支雕塑的「母親與亡子」的放大版,是一個母親抱着死去的孩子的雕像。這一雕像被直接放置在天窗下方保持露天狀態,暴露在柏林的雨雪中,象徵二戰中平民遭受的苦難。[2]
- ^ 德國如何反思戰爭 紀念館與五味雜陳歷史記憶. BBC 英倫網. [2024-10-26] (中文(繁體)).
- ^ 戰爭和暴政的犧牲者. 동아일보. 2019-04-25 [2024-10-2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