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提維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提維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
區域北領地梅爾維爾島
族群提維族
母語使用人數
2040 (2016年人口普查)[1]
語系
分支/方言
老提維語
新提維語
語言代碼
ISO 639-3tiw
Glottologtiwi1244[2]
AIATSIS[3]N20
ELPTiwi
提維語(紫色)與其他非帕馬-恩永甘語系語言(灰色)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符號。部分作業系統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提維語是一種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由澳大利亞北部近海提維群島上的提維人使用。它是仍有孩子學習的10%澳大利亞語言之一。 老提維語截至2005年使用者都超過50歲,是一種多式綜合語。它的複雜語法在年青一代中基本完全丟失。提維語有大約100個名詞,可以並和為動詞,並和後大部分都與其自由形態不同。[4]

提維語一直以來都被視作孤立語言,因為它在語言學上與其他澳大利亞內陸區域的語言區別很大。[5]但最近的歷時語言學研究認為它可能屬於Gunwinyguan語系。[6]

音系

輔音

如大多數澳大利亞語言一樣,提維語有4個互相對立的舌冠塞音齒齦音齦後舌尖音也存在對立,後者一般被稱為捲舌音。然而,兩個舌葉音互補分佈,其中齦後舌葉音[t̠](有時被描述為 齦齶音)出現在前元音前/i/齒齒齦舌葉音[t̪] 出現在非前元音/a/, /o/, /u/前。這是因為提維語在音系上最多有3個系列。有些分析將齦後音[ʈ]視作/ɻt/的結合體,因為它只出現在詞中。

非舌冠音 舌葉音 舌尖音
唇音 軟齶音 硬顎音 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塞音 p [p] k [k] j [t̠] ~ [t̪] t [t] rt [ʈ]
鼻音 m [m] ng [ŋ] ny [n̪] n [n] rn [ɳ]
R音 rr [r] r [ɻ]
邊音 l [l] rl [ɭ]
近音 w [w] g [ɰ] y [j]

此外,提維語有對於澳大利亞語言來說罕見的軟齶近音

提維語允許在詞中出現的複輔音。除為解釋[ʈ]/ɻt/。還包括流-塞複輔音和鼻-塞複輔音,如/mp/。但/mp/應被分析為複輔音還是預鼻化塞音仍有爭議。[7] 還有聲門塞音(ʔ)。但據Osborne的註釋,它的功能是標記句子結束,最好將其視作提維語韻律的一部分。[8]

元音

提維語有4個音位性元音。

i u
a o

開後元音/o/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它常與/w/後的/a/合流,且不出現在詞首或詞尾。[9]但最小對立仍存在,雖然數量很少,仍能由此確定它是一個獨立音位::/jilati/ 「刀」

/jiloti/ 「永遠」

每個音位性元音都有廣泛的同位異音,其中許多都與其他元音的變體相同,3個元音(/i//a//u/)在許多非重音音節中弱化為/ə/[10]所有元音都是短元音,長元音在實現時吞併滑音。例如:

/paɻuwu/ [paɻu:] (地名)

形態

提維語的動詞形態非常複雜。提維語是多式綜合語,且廣泛使用並和,句子中所有成分都可以在一個單獨的音系、形態詞中,如下:[9]

jinuatəməniŋilipaŋəmat̪at̪umaŋələpiaŋkin̪a
「他今天早上趁我睡覺時來偷了我的野蜂蜜」

大約100個名詞可以被「混入」動詞,而此時的名詞(「被覆形」,使用了日語中類似現象對應的術語)常常與其自由形式(「露出形」)有巨大差異。[4]

被覆形 露出形 詞義
-maŋu- kukuni 淡水
-ki- yikwani
-kəri- yikara

Dixon (1980)認為有些經歷過嚴重簡化的形式是語法化的結果,其他沒經過這種劇烈簡化的是因為詞彙替換和避諱。

動詞形態

Osborne (1974)識別出11種可以標在動詞上的文法範疇。所有動詞都必須以時、數和人稱標記,第三人稱單數主語和賓語還需標性。列出的所有其他類在語法上不是必須出現的。

動詞類別 來自Osborne (1974)[9]
分類 描述
人稱 與事件的執行者和/或經歷者有關的說話者和聽話者
單數、複數
陽性、陰性
過去時、非過去時、將來時
無標體、有界體、反覆體、移動體、開始體將來體
語氣 無標陳述、祈使、虛擬、強迫、不完整
反身、相互、集體、使役
方位 「距離...」,標在動作動詞上時意為「從遠處」
時間 一天的上午或晚上
站立 動詞所代表的事件發生在站立時或走路時
強調 可以強調祈使語氣動詞

Osborne描述語法範疇的術語,特別是體和聲,並不與跨語言的語法研究相一致。

名詞形態

提維語與許多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一樣不區分名詞和形容詞。提維語名詞接受複數形式無性,其結果是形成3種性:陽性、陰性、無性(複數)。

人和動物依生理性別分性,物體則依形狀分性。細、小、直物體屬於陽性,大、圓、寬物體屬於陰性。因此,提維語名詞的性是取決於所指和語境的。比如「草」在指草葉時是陽性,在指一小叢草時是陰性。

陽性後綴是-ni或-ti,陰性後綴是-ŋa或-ka。許多名詞的性標記並不明顯。不過,因為名詞修飾其他詞時,要加與被修飾詞一致的規則性後綴,「隱性」性可以就此確定。

下表來自Osborne (1974:52),[9]列出了標記每種性的不同後綴和它們在同性200個隨機詞中的佔比。

陽性 陰性
-ni (54.0%) -ŋa (54.0%)
-ti (17.0%) -ka (24.5%)
(29.0%) (21.5%)

提維語名詞複數後綴是-wi和-pi。複數後綴與性後綴的形態學規則一樣,其結果便是複數無性。部分名詞(Osborne數出了19個)的詞幹在複數時經歷不完全的重複,重複的形式一直是前綴Ca-(此處C是詞幹的聲母),因此muruntani「白人男性」和muruntaka「白人女性」複數形式都是mamuruntawi「白人」。

人與非人

Osborne還辨別出提維語名詞屬於人時和屬於非人時的區別。這個區別不體現在名詞上,只標記在修飾它們的數詞上。

陽性非人 陰性非人
2 juraɻa jiraɻa jin̪t̪aɻa
3 jurat̪ərima jirat̪ərima t̪at̪ərima

現代提維語

自從與歐洲人接觸,提維語的結構就一直在變化,使得其現代形式與傳統提維語有了相當大的差別。[10]這些變化在提維語動詞形態和詞彙上產生影響,最終幾乎使得它變成孤立語。現代提維語有大量來自英語的動詞和名詞。

與英語的接觸在提維語內部催生出數個變體,如兒童提維語和提維英語,提維族內部有着不同的流利性。1993年,傳統提維語的使用人數只剩約55人,而現代提維語則由30歲以下的所有人使用。[10]在更不正式的語境下,孩子和年輕人傾向於用音系上和英語更接近的借詞。[11]他們也在不同社交領域說現代提維語,如教室、社交、社交媒體等等,傳統提維語則只在與長輩交流時使用。

分割傳統提維語和現代提維語的主要變化是動詞的複雜程度。傳統提維語是多式綜合語,現代提維語則是分析語,帶一些屈折成分。

「她(太陽)早上在那裏發光」
(字面:她早上伴着光在那裏走)
傳統提維語:(Nyirra) ampi-ni-watu-wujingi-ma-j-irrikirnigi-y-angurlimay-ami.
(她) 她.NPST-LOC-早晨-CONT-與-CV-光-CV-走-MOV
現代提維語
Japinara jirra wokapat ampi-jiki-mi kutawu with layit.
早晨 她 走 她.NPST-CONT-反覆做.那裏 與光

此外,現代提維語的形態結構更簡單,常常省略賓語前綴。[12]

傳統提維語使用者人數並不確定。在語言活性調查中,一名被調查者說傳統提維語使用者僅剩35人,且沒人能完整使用。約有5名60歲及以上使用者能部分使用,20至39歲、40至59歲、60歲及以上分別都有約10人只會說幾個詞和一兩句話。[13]

詞彙

Capell (1940)給出了下列基礎詞:[14]:241-272,404-433

詞義 提維語 (梅爾維爾島 (澳大利亞)
wawärini
imbalinja
duluwa
bidara
jirundamura
irubudara
imidala
wurara
bwɔda
madjibani
袋鼠 diraga
負鼠 ŋunuŋa
wagwagini
ubɔni
bugwi, imuŋa
dabara
jugɔni
gumuribini
guguni

Capell (1942)給出了下列Ngalagan和Anjula基礎詞:[15]:12: 364-392, 13: 24-51

詞義 Ngalagan Anjula
bigur mininŋia
bolo『bolo ananawaija
miːra wulaia
ŋandjula miː
gudjeː ŋuɽu
gudjaːla mulu
djaːlŋ ŋaːndal
guwar wadju
ŋaɽaga guɽuwuɽu
guraidj djinaŋulja
袋鼠 gọːin wunäla
負鼠 dugula biwali
鴯鶓 ŋurundɔidj djagudugudu
waːɽŋwaːɽŋ rawaŋga
bɔd ramijimiji
ŋuwadji ragamba
gurŋa ŋagala
guŋwɛ bújuga
guguwalbɛŋɛ wulŋara
gu'wɛ wajuru

外部連結

參考

  1. ^ Census 2016, Language spoken at home by Sex (SA2+). stat.data.abs.gov.au. ABS. [2017-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澳大利亞英語).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Tiw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N20 提維語 at the Australian Indigenous Languages Databas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Studies英語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Studies
  4. ^ 4.0 4.1 Dixon, R.M.W. 1980. The languages of Austra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language surveys)
  5. ^ Liu, Lucy. Languages —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Faculty of Arts. 2016-10-04 [202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英語). 
  6. ^ Tiwi « Sorosoro. [2020-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美國英語). 
  7. ^ Anderson, Victoria Balboa, and Ian Maddieson. 1994.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iwi Coronal Stops". In 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87: Fieldwork Studies of Targeted Languages II
  8. ^ Osborne, C.R. 1974. The Tiwi language. Canberra: AIA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9. ^ 9.0 9.1 9.2 9.3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Osborne, C.R. 1974. The Tiwi language. Canberra: AIA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10.0 10.1 10.2 Lee, Jennifer R. 1993. Tiwi Today: A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in a contact situation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Series C – No. 96)
  11. ^ Lee, Jennifer. Tiwi Today: A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in a Contact Situation (PDF). Pacific Linguistics. 1987: 50 [2021-06-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8) –透過JSTOR. 
  12. ^ Dixon, Robert Malcolm Ward. The Languages of Austra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368. 
  13. ^ Marmion, Doug. Community, identity, wellbeing: the repor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Indigenous Languages Survey. Second National Indigenous Languages Survey. 2014: 17 –透過ResearchGate. 
  14. ^ Capell, Arthur. 1940.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s in North and North-West Austral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ceania 10(3). doi:10.1002/j.1834-4461.1940.tb00292.x
  15. ^ Capell, Arthur. 1941-1942, 1942-1943. Languages of Arnhem Land, North Austral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ce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