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素
拓跋素(?—462年10月23日),又名素連[1],鮮卑名□□連戊烈[2],擁有直勤頭銜[2],是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曾孫,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早年
拓跋素是魏明元帝拓跋嗣母親劉貴人的姐妹所生,因此受到特別的親近龐幸。拓跋素年輕時被引入擔任內侍,屢次擔任顯要官職,獲賜爵南安公,出任外都大官[3][4]。天賜六年(409年)八月,衛王拓跋儀被殺後,魏道武帝拓跋珪想要增加宗族親屬的感情,詔令諸王子弟入宮飲宴。拓跋素等三十多人都認為牽連到拓跋儀的案件,懷疑畏懼,都出城逃跑,將要投奔柔然,只有陳留王拓跋崇獨自前往宮中。魏道武帝見拓跋崇非常高興,優厚的加以恩待賞賜,就寵信尊敬他,拓跋素等人於是安心下來[5][6]。
恢復爵位
始光三年夏五月辛卯(426年7月3日),拓跋素恢復常山王的爵位[7][8][3][4]。
討伐休屠
休屠郁原等叛亂,拓跋素前往討伐,斬殺部落首領,將一千多家遷徙到涿鹿南邊,設立平原郡來安置他們[3][4]。
西征後秦
始光四年(427年)四月,魏太武帝拓跋燾想要偷襲統萬城,於是挑選訓練士兵,分派各路將領,命令司徒長孫翰、廷尉長孫道生、宗正娥清率領三萬騎兵為前鋒,常山王拓跋素、太僕丘堆、將軍拓跋太毗率領三萬步兵為後繼,南陽王拓跋伏真、執金吾桓貸、將軍姚黃眉率領三萬步兵輸送攻城器具,將軍賀多羅率領精銳騎兵三千擔任偵查前鋒[9][10]。攻取統萬城後,魏太武帝於始光四年六月辛酉(427年7月28日)班師回朝,因為拓跋素聲威懷柔的謀略,魏太武帝任命拓跋素為假節、征西大將軍,與執金吾桓貸、莫雲鎮守統萬鎮[11][12][13][3][4]。
討伐金當川
延和三年,上郡休屠金當川起兵叛亂,三月,金當川率領部眾在陰密圍困了北魏西川侯彭文暉。夏四月乙未(434年5月26日),拓跋素接受詔令前往討伐金當川[14]。
西征北涼
太延五年,魏太武帝拓跋燾親征北涼,秋七月己巳(439年8月2日),北魏軍隊抵達上郡屬國城,大宴群臣,練習騎馬射箭。七月壬午(439年8月15日),北魏留下車輛物資,分別部署各路軍隊,以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和尚書令、鉅鹿公劉潔都督各路軍隊,與常山王拓跋素分兵兩路同時進軍擔任前鋒,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和太宰、陽平王杜超都督平涼、鄜城各路軍隊為後續部隊[15][16]。
晚年
拓跋素之後又出任內都大官。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一意崇尚減輕緩徵賦稅,罷除各種雜調。有關部門上奏國家用度不足,一再請求恢復舊有的稅額,只有拓跋素說:「臣聽說『百姓不充足,君主與誰充足?'」魏文成帝稱讚並聽從了拓跋素的意見。興光元年(454年)七月,魏文成帝的長子拓跋弘出生,魏文成帝詔令群臣商議確定皇子的名字,拓跋素和司徒陸麗商議說:「古代帝王起名,格式有五種:有信實,有德義,有物象,有假借,有仿照父名。陛下處於盛大光明的國運中,順應昌樂發達的氣數,誕生了皇子,應該以德義命名。」魏文成帝遵從了。拓跋素是北魏宗室中有德行之人,年紀又大,魏文成帝每次將他接進宮,都向他詢問治國政事,拓跋素執意推辭稱有病回到私人宅邸。拓跋素一向性格端方正直,任官五十年始終如一,當時的輿論稱讚他的賢能。和平二年,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從定州前往鄴城,三月丁巳朔(461年3月27日),魏文成帝在靈丘親自射箭越過山峰,征西將軍、常山王拓跋素跟隨參與了這次南巡[2]。和平三年九月壬辰(462年10月23日),拓跋素去世[17][18],諡號康,陪葬金陵,在廟廷配祭[3][4]。
家庭
王妃
兒子
- 拓跋可悉陵,北魏中軍都將、暨陽子
- 拓跋陪斤,北魏常山簡王
- 拓跋忠,北魏侍中、鎮西將軍、右僕射、城陽宣公
- 元德,北魏鎮南將軍、河間簡公
- 元贊,北魏衛將軍、左僕射、晉陽肅伯
- 拓跋貸敦,北魏內三郎[19][20]
- 元菩薩,北魏趙郡王
- 元淑,北魏使持節、平北將軍、肆朔燕三州刺史,都督柔玄御夷懷荒三鎮二道諸軍事、平城鎮將
參考資料
- ^ 1.0 1.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太尉府參軍元君之墓誌銘」君諱侔,字伯宗,洛陽都鄉安武里人也。昭成皇帝」之後,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之孫,光州史」君之元子。君有溫柔之貞氣,棲素質於靈府,常脩」言以自約,與仁者之為偶。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五月丙申朔十五日庚戌篤疾終於第。傷瀾源之」絕浦,哀桂渚之斷漵,既思賢以戀德,且立石以表」墓。其辭曰:」芳茂玄圃,蘭長梯柯,泉流清𣸢,水潔生波。其人雅」智,體義尚和,名垂州里,美稱鄉阿。寬柔恩厚,審待」如靜,人高絕倫,超與俊並。蘭音頌壤,芬揚岳嶺,既」□洛英,𣲫州標挺。氣陵雲光,身滅無逞,如君生志,」□□□□,思人不見,頌君在銘。 「誌陰」君六世祖昭成皇帝。」五世祖第八皇子諱受久,獻明皇帝之母弟。」妃王氏昭成之舅女。高祖右丞相常山王諱」遵字勃兜。妃劉氏大宗明元皇帝之姨。」曾祖侍中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都督河以西諸軍」事常山康王諱素連。妃赫連氏夏主昌之妹。」祖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諱於德。」夫人南陽張氏,龍驤將軍阜城侯提之孫女。」父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諱悝字純陀。」夫人叱羅氏儀曹尚書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都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帶方靜公興之長」女也。」君以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窆於長陵之北崗。
- ^ 2.0 2.1 2.2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文物》 (12期), 1997年, (12期): 70–79 [2017-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5)
- ^ 3.0 3.1 3.2 3.3 3.4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子素,太宗從母所生,特見親寵。少引內侍,頻歷顯官,賜爵尚安公,拜外都大官。世祖初,復襲爵。休屠郁原等叛,素討之,斬渠率,徙千餘家於涿鹿之陽,立平原郡以處之。及平統萬,以素有威懷之略,拜假節、征西大將軍以鎮之。後拜內都大官。高宗即位,務崇寬征,罷諸雜調。有司奏國用不足,固請復之,惟素曰:「臣聞『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帝善而從之。詔群臣議定皇子名,素及司徒陸麗議曰:「古帝王之制名,其體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伏惟陛下當盛明之運,應昌發之期,誕生皇子,宜以德命。」高宗從之。素宗屬之懿,又年老,帝每引入,訪以治國政事。固辭疾歸第。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載,終始如一,時論賢之。薨,諡曰康,陪葬金陵,配饗廟庭。
- ^ 4.0 4.1 4.2 4.3 4.4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素,明元從母所生,特見親寵。太武初,復襲爵。休屠郁原等叛,素討之,斬渠率,徙千餘家於涿鹿之陽,立平原郡以處之。及平統萬,以素有威懷之略,拜假節、征西大將軍以鎮之。後拜內都大官。文成即位,務崇寬政,罷諸雜調。有司奏國用不足,固請復之,唯素曰:「臣聞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帝善而從之。素,宗屬之懿,又年老,帝每引入,訪以政事,固辭疾歸第。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載,終始若一,時論賢之。薨,諡曰康,陪葬金陵,配饗廟廷。
- ^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初,衛王死後,太祖欲敦宗親之義,詔引諸王子弟入宴。常山王素等三十餘人咸謂與衛王相坐,疑懼,皆出逃遁,將奔蠕蠕,唯崇獨至。太祖見之甚悅,厚加禮賜,遂寵敬之,素等於是亦安。
-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初,衛王死後,道武欲敦宗親之義,詔引諸王子弟入宴。常山王素等三十餘人咸謂與衛王相坐,疑懼,皆出逃遁,將奔蠕蠕,唯崇獨至。道武見之,甚悅,厚加禮賜,遂寵敬之,素等於是亦安。
-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進爵為王,南安公元素復先爵常山王。
-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夏五月辛卯,進中山公纂爵為王,復南安公素先爵常山王。
-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是月,治兵講武,分諸軍,司徒長孫翰、廷尉長孫道生、宗正娥清三萬騎為前驅,常山王素、太僕丘堆、將軍元太毗步兵三萬為後繼,南陽王伏真、執金吾桓貸、將軍姚黃眉步兵三萬部攻城器械,將軍賀多羅精騎三千為前候。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魏主欲乘虛伐統萬,簡兵練士,部分諸將,命司徒長孫翰等將三萬騎為前驅,常山王素等步兵三萬為後繼,南陽王伏真等將步兵三萬部送攻具,將軍賀多羅將精騎三千為前候。素,遵之子也。
-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辛酉,班師,留常山王素、執金吾桓貸鎮統萬。
-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辛酉,班師。留常山王素、執金吾桓貸鎮統萬。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辛酉,魏主自統萬東還,以常山王素為征南大將軍、假節,與執金吾桓貸、莫雲留鎮統萬。
-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夏四月乙未,詔征西大將軍常山王素討當川。
-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秋七月己巳,車駕至上郡屬國城,大饗群臣,講武馬射。壬午,留輜重,分部諸軍: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尚書令、鉅鹿公劉潔督諸軍,與常山王素二道並進,為前鋒;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督平涼、鄜城諸軍為後繼。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三》:魏主自雲中濟河;秋,七月,己巳,至上郡屬國城。壬午,留輜重,部分諸軍,使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尚書令劉 與常山王素為前鋒,兩道並進;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後繼;以平西將軍源賀為鄉導。
- ^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九月壬辰,征西大將軍、常山王素薨。
-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九月壬辰,常山王素薨。
-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唯大魏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二」月丁卯朔廿六日壬辰。」照成皇帝後。曾祖故素連,」侍中羽真使持節征南大將軍」都督河以西諸軍事吐萬突鎮」都大將中都內都大官儀同三」司常山王,得銅虎符,謚曰康王。」祖故貨敦內三郎。父故太拔侯出身,城陽王府法曹參軍,後」除并州銅鞮令。身出身高陽」王行參軍,後除恆州別駕,督護」代尹郡元保洛銘。
- ^ 《北魏《元保洛墓志》释读——兼及南迁代人的怀北情结》, 《北魏六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年: 41–48 [2017-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