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斷橋遺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斷橋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50年
編號7-1670-5-063
認定時間2013年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斷橋遺址,通稱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的鴨綠江江面上,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清城橋1942年由日本控制下的滿洲國朝鮮總督府組織中國勞工修建,是鴨綠江上連接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兩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貿易的樞紐之一。[1]

1950年代韓戰爆發後,該橋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過江的重要橋樑,包括志願軍第39軍117師、第40軍118師、第3兵團、第20兵團和第23兵團在內,多支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經由此橋開赴戰爭前線[1]彭德懷毛岸英等人也是通過此橋進入北韓境內[2]。1950年11月8日,在美軍空中打擊下,下河口公路橋受損,經搶修恢復通車。1951年11月中旬,美軍出動大量B-29轟炸機,再次對下河口公路橋展開空襲,當地防空部隊進行了還擊,但橋樑中部約200米長的橋身仍被炸斷,橋面沉入水中,無法修復。殘餘部分存留至今,成為鴨綠江丹東段兩座被美軍炸毀的斷橋之一(另一座為丹東市區的鴨綠江斷橋[1]

橋樑落成時,橋長709.12米、寬6米、高25米,共23孔,載重60噸,採用鋼筋水泥結構[3];現中方一側仍存9孔、北韓方面存5孔,另有三座橋墩立於江中[1]

1994年8月9日,該橋成為寬甸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0月20日成為該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5日被列入丹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013年5月,下河口斷橋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下河口公路段桥遗址. 抗美援朝紀念館. [202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2. ^ 齊鳳艷. 河口断桥英魂永驻. 曲靖新聞網. 曲靖日報. [2021-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3. ^ 丹東發佈. 【纪念】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丨山河已无恙,历史不能忘. 澎湃新聞. 2020-09-12 [202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4.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DF). 國家文物局. 2013-05-03 [2021-10-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