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口動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口動物總門
化石時期:540–0 Ma
寒武紀-現代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演化支 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 ParaHoxozoa
演化支 兩側對稱動物 Bilateria
演化支 腎管動物 Nephrozoa
總門: 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Grobben, 1908

後口動物總門學名Deuterostomia)是動物界真後生動物亞界兩側對稱動物下界的一個總門,在生物分類學中和原口動物同屬腎管動物這一演化支。後口動物和原口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胚胎發育消化道開孔的形成順序:在後口動物中,第一個形成的開口(胚孔)變成了肛門,而在原口動物中則變成了嘴巴

後口動物之下共有三個現存的

已滅絕的類群還包括已知最早的後口動物皺囊蟲屬Saccorhytus),以及生存年代稍晚的古蟲動物門(Vetulicolia),但也有學者將該門劃分為脊索動物門之下的一個亞門

後口動物和前口動物,其受精卵一開始都會發育成一個由細胞組成的小球,稱之為囊胚。在後口動物中,初期的部份會平行或垂直極軸,這稱為輻射卵割,也會出現在某些原口動物上,如觸手冠動物。大多數的後口動物會行不定卵割,其細胞在胚胎中的發展不是由母細胞來決定的。因此,若將一開始的四個細胞分開,每一個細胞都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幼體,且若一個細胞被移出了囊胚,其他的細胞就會補充進來。

半索動物和脊索動物都有鰓裂,且原始化石中的棘皮動物也顯示出有鰓裂的記號。在所有脊索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在幼體的階段)之中,都有着中空的神經索。一些的半索動物也會有管狀的神經索,在胚胎早期時看起來像是脊索動物的中空神經索。因為棘皮動物那退化的神經系統,分辨其祖先是否也是如此是不可能的,但依其他不同的事實來看,有相當的可能性,所有現存的後口動物都演化自一個有腮裂、中空神經索和分段的身體。此一祖先應類似寒武紀時被稱做古蟲動物的小後口動物類群。

演化樹

以下為與後口動物(及姐妹群原口動物)相關的支序演化樹示意圖。[1] 演化支出現距今的年代以百萬年為單位(Mya)記。[2]

腎管動物 Nephrozoa
後口動物 Deuterostom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頭索動物亞門 Cephalochordata

嗅球類 Olfactores

被囊動物亞門/尾索動物亞門 Tunicata/Uro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有頭類 Vertebrata/Craniata

步帶動物 Ambulacraria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海百合亞門 Crinoidea

海星亞門 Asterozoa

海星綱 Asteroidea

蛇尾綱 Ophiuroidea

海膽亞門 Echinozoa

海膽綱 Echinoidea

海參綱 Holothuroidea

半索動物門 Hemichordata
羽鰓綱 Pterobranchia

頭盤蟲科 Cephalodiscidae

Rhabdopleuridae

腸鰓綱 Enteropneusta

玉鈎蟲科 Harrimaniidae

無翼柱頭蟲科 Spengelidae

Ptychoderidae

Torquaratoridae

526 mya
原口動物 Protostomia
蛻皮動物 Ecdysozoa
Scalidophora

鰓曳動物門 Priapulida

動吻動物門 Kinorhyncha

線蟲動物 Nematoida

線蟲動物門 Nematoda

線形蟲動物門 Nematomorpha

鎧甲動物門 Loricifera

泛節肢動物 Panarthropoda

有爪動物門 Onychophora

序足動物 Tactopoda

緩步動物門 Tardigrada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529 mya
螺旋動物 Spiralia 

有顎動物英語Gnathifera_(clade)

中生動物 Mesozoa

菱形動物門 Dicyemida

直泳動物門 Orthonectida

單胚動物門 Monoblastozoa

吮食動物 Rouphozoa

腹毛動物門 Gastrotricha

扁形動物門 Platyhelminthes

冠輪動物 Lophotrochozoa

環口動物門 Cycliophora

環節動物門 Annelida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觸手冠動物 Lophophorata
腕動物英語Brachiozoa Brachiozoa

腕足動物門 Brachiopoda

帚蟲動物門 Phoronida

苔蘚動物 Bryozoa

內肛動物門 Entoprocta

外肛動物門 Ectoprocta

紐形動物門 Nemertina

金伯拉蟲 Kimberella (555 mya)

550 mya
575 mya

參考資料

  1. ^ Tassia, Michael G.; Cannon, Johanna T.; Konikoff, Charlotte E.; Shenkar, Noa; Halanych, Kenneth M.; Swalla, Billie J. The Global Diversity of Hemichordata. PLoS ONE. 2016-10-04, 11 (10): e0162564. Bibcode:2016PLoSO..1162564T. PMC 5049775可免費查閱. PMID 27701429. doi:10.1371/journal.pone.0162564. 
  2. ^ Han, Jian; Morris, Simon Conway; Ou, Qian; Shu, Degan; Huang, Hai. Meiofaunal deuterostomes from the basal Cambrian of Shaanxi (China). Nature. 2017, 542 (7640): 228–231. Bibcode:2017Natur.542..228H. PMID 28135722. doi:10.1038/nature21072.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