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彭百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百川

彭百川(1896年—1953年),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教育人物、政府官員。

彭百川山東省政府教育廳科長薦任狀

生平

彭百川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父親為縣衙工作人員,母親務農。1921年-1928年赴美求學。1921年考取政府官費赴美留學生,每省2名,當年江西省考取的有吳有訓、彭百川,國民政府負責一切學費、生活費。先入史丹福大學教育系,獲得碩士學位;後就讀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院,取得博士學位。1928年加入國立山東大學籌委會。1929年4月12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行政院院長譚延闓任命為山東省政府教育廳科長。1937年- 1945年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在教育部任秘書長。1945年-1949年隨政府返回南京生活,作為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附中校長。[1]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作為原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教授接受改造學習。1953年受不公正待遇,在獄中病逝。

個人功績

參與創立山東大學

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根據山東省政府教育廳的報告,下令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並由何思源、魏宗晉、陳雪南、趙畸、王近信、彭百川、楊亮功楊振聲、杜光塤、傅斯年、孫學悟等11人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着手籌備工作。在籌備過程中,蔡元培力主將國立山東大學設在青島,取得教育部長蔣夢麟的同意。1929年6月,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奉令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省立山東大學外,並將私立青島大學校產收用,籌備國立青島大學。[2] 1930年4月,國民政府任命楊振聲為國立青島大學校長。9月21日,國立青島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正式成立。1932年,行政院議決,將國立青島大學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任命趙太侔(趙畸)接任校長。

推行貸金制度

  • 1938年後任教育部秘書長(部長為陳立夫,1938-1944)。參與推行貸金制度。該制度主要用以對青年的救濟和訓練,這個辦法來資助那些來自戰區的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據統計,戰時由中學至大學畢業,全部靠貸金或公費完成學業的,大約有12萬多人,包括像李政道楊振寧這些後來的知名學者,順利地念完西南聯大,皆得益於貸金制度,這項制度,為中國培養出大批的優秀高級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支持革命

  • 彭百川在教育部與中央大學附中工作期間,多次保護進步學生與中國共產黨黨員,資助多位青年赴延安參加革命。

家庭情況

  • 彭百川與楊英民結為夫妻。楊英民出身永新縣書香門第,賢良淑德。育三女,均為高級知識分子。

參考文獻

  1. ^ 彭校長下聘書[永久失效連結]
  2. ^ 山东大学历史沿革. [201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