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形左實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是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話題下,「形左實右」或「形『左』實右」常被用作貶義詞。其曾被用於指代劉少奇四人幫林彪反革命集團等的思想及意識形態。

文革前

1964年6月,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批評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四清運動後十條的修改,對劉少奇產生了不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疑慮[1]

文革期間

1966年8月5日,毛澤東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中不點名地公開指責劉少奇有「形『左』而實右的錯誤傾向」[2]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些社會思潮被指責是「極『左』思潮」,且「形『左』實右」[3]。1970年,姚文元報告稱「從人性論中『可以直接引出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以及極『左』、形『左』實右的路線。」[4]

1971年林彪事件後,毛澤東的妻子江青強調林彪的錯誤是「形『左』實右」,所以要批右,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則主張批「左」[5]

文革後

文革後,四人幫實行的路線被稱為形「左」實右,一部分學者稱其實質為右傾、極右[6],另一部分學者則稱實質為左傾、極左[7][8]。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為,毛澤東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之後的路線、林彪反革命集團江青反革命集團凡是派均為左的錯誤。[9]

改革開放被一些人質疑是形左實右,是「打左燈,向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10]

1983年的一篇文章表示第四國際是形左實右、假左真右[11]

2007年自由亞洲電台的一則報道援引美國西東大學教授尹尊聲的話,稱新左派沒有市場,且「新左派都是假左派,都是形左實右」[12]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張海榮. 20世纪50、60年代包产到户变迁的政治学意义 (PDF). 邢臺學院學報. 2004, (4): 42–45 [2022-12-08]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2. ^ 張濤. 刘少奇,从七千人大会始……. 探索與爭鳴. 1998-12-20, 1 (12): 44 [2022-12-08]. ISSN 1004-2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中文(簡體)). 
  3. ^ 董國強; 樊建政. 文革時期「極左思潮」個案: 上海「反復辟學會」(上) (PDF). 二十一世紀. 2019, (總173): 63–74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6-17) (中文(繁體)). 
  4. ^ 啟之. 文革电影(1966—1976):一个制度与观念的历史(二). 記憶出版社. 2019: 63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中文(簡體)). 
  5. ^ 連浩鋈. 新高中歷史科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歷史課程知識增益:必修部份 二十世紀中國:現代化與蛻變的歷程 (6) (PDF). edb.gov.hk.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08). 
  6. ^ 吳江. 我所经历的真理标准讨论. 武漢文史資料. 2006, (12): 7–14 [2022-12-08]. 
  7. ^ 王展飛; 申有龍. 评林彪、“四人帮”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 思想戰線. 1979, (2): 7–11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8. ^ 鍾巨治. 周恩来论新闻工作者的作风与文风.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1998, (1): 12–16 [2022-12-08]. ISSN 1002-85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9.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www.gov.cn.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0. ^ 鄭曉卉.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前沿问题探析 (PDF). 傳承. 2014, (3): 44–47 [2022-12-08].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4.03.0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08). 
  11. ^ 李征平. “第四国际”及其基本理论观点. 科社研究. 1983, (4): 43–50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12. ^ 楊家岱. 中国自由主义派和新左派的论战尚未完结. 自由亞洲電台. 2007-09-16 [202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