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彗星星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彗星星系
彗星星系,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
觀測資料(J2000 曆元
星座玉夫座
赤經23h 51m 44.03s[1]
赤緯-26° 03′ 59.6″[1]
紅移0.2265[1]
距離32億光年
視星等 (V)18.7
特徵
類型dIrr[2]
質量(stellar) 3.8×108[2] M
大小600,000 ly(180,000 pc
其他名稱
2dFGRS TGS132Z144, EQ J235144-260358,[3] LEDA英語Lyon-Meudon Extragalactic Database 3234374,
參見:星系星系列表

彗星星系(英語:Comet Galaxy)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32億光年,位於星系團阿貝爾2667中。它是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的。這個星系的質量比我們的銀河系稍大。它於2007年3月2日被發現。[1]

結構

這個獨特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32億光年,擁有一長串明亮的藍色結和瀰漫的年輕恆星。[2]它以360萬公里每小時(1000 公里每秒[2])的速度衝過阿貝爾2667星系團,因此像彗星一樣露出了一條長度為60萬光年的尾巴。

星系命運

彗星星系目前正被撕成碎片[4],以超過200萬英里每小時的速度穿過星系團。當星系加速穿過時,其氣體和恆星被星系團施加的潮汐力剝離。導致這一破壞過程的還包括星系團的熱氣體等離子體的壓力,其溫度高達1億度。科學家估計這個轉變過程的總持續時間接近10億年。現在在哈勃圖像中看到的情況大約是經過2億年的過程。儘管彗星星系的質量略大於銀河系,但它會失去所有氣體和塵埃,因此無法在後期中產生恆星。它將成為一個貧氣星系,擁有大量古老的紅星。

衝壓壓力剝離過程中,帶電粒子剝離並推開墜落星系的氣體,就像帶電粒子的太陽風將電離氣體推離彗星以形成氣體尾部一樣。因此,科學家們將這個伸展的螺旋稱為「彗星星系」。

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的研究合作者讓-保羅·克奈布說道:「這個獨特的星系距離地球32億光年,擁有一長串明亮的藍色結和散佈的年輕恆星,它們被潮汐力和熱緻密氣體的衝壓壓力驅趕走。」

哈勃拍攝的彗星星系圖像表明,大質量星系團中的星系之間巨大的引力產生的相互作用會對星系的結構及其氣體量造成巨大破壞。靠近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受到的損害最為嚴重,而位於外圍的星系則相對未受損害。星系碰撞會扭曲星系的形狀,甚至將「無家可歸的恆星」拋入星系際空間。

儘管它的質量比銀河系稍大,但該星系將不可避免地失去所有氣體和塵埃以及隨後產生新恆星的機會,並成為一個貧氣體星系,其中有大量紅色恆星。這一發現揭示了富含氣體的星系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裏可能演化為貧氣星系的過程。新的觀測結果還揭示了一種形成散佈在星系團中的流浪恆星的機制。

星系團集體質量施加的強大引力使其他更遙遠星系的光線彎曲並扭曲了它們的形狀——這種效應稱為引力透鏡效應。在星系團中心左側看到的巨大的明亮香蕉形弧對應於位於星團核心後面的遙遠星系的放大扭曲圖像。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Cortese, L. The strong transformation of spiral galaxies infalling into massive clusters atz≈ 0.2.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7, 376 (1): 157–172. Bibcode:2007MNRAS.376..157C. S2CID 17152868. arXiv:astro-ph/0703012可免費查閱. doi:10.1111/j.1365-2966.2006.11369.x. 
  2. ^ 2.0 2.1 2.2 2.3 Fumagalli, Mattia; Gavazzi, G.; Scaramella, R.; Franzetti, P., Constraining the ages of the fireballs in the wake of the dIrr galaxy VCC 1217/IC 3418,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pril 2011, 528: 9, Bibcode:2011A&A...528A..46F, S2CID 119240960, arXiv:1011.1665可免費查閱, doi:10.1051/0004-6361/201015463, A46 
  3. ^ 2dFGRS TGS132Z144. SIMBAD. 斯特拉斯堡天文資料中心. 
  4. ^ NASA - Hubble Sees 'Comet Galaxy' Being Ripped Apart by Galaxy Cluster. www.nasa.gov. [2023-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9)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