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礪
張礪 | |
---|---|
出生 | 9世紀 唐朝 |
逝世 | 947年6月21日 遼朝 |
職業 | 後唐和遼朝官員 |
張礪(9世紀—947年6月21日[1]),字夢臣,中國五代十國政權後唐和遼朝官員。
家世
張礪生年不詳,磁州滏陽縣人。祖父張慶,父張寶,世代為農。張礪年幼時好學有文采。他還是百姓時,目睹百姓爭執,就親自去官府,像官員一樣辨別曲直。[2]
後梁年間
張礪起初依附後梁大臣李愚。貞明年間(915年-921年),從河陽北上投靠晉王李存勗,得補授太原府掾,並稱讚李愚的節操和文章,晉國於是稱道李愚。[3]
後唐年間
李存勗於同光元年建立後唐,即後唐莊宗,同年滅梁。同光年間(923年-926年),張礪中進士,不久拜左拾遺,在史館修史。[2]三年(925年),皇子魏王李繼岌為名義統帥討伐西南鄰國前蜀,實際主事的樞密使郭崇韜[4]奏請張礪掌軍中文書。[2]唐軍滅蜀後,李繼岌奉母劉皇后教令殺郭崇韜,郭崇韜親信懼禍奔逃,只有張礪去魏王府第為郭崇韜而哭。[5]
四年(926年)正月,李繼岌開始率軍班師都城洛陽,二月,排陳斬斫使李紹琛(康延孝)反叛。李繼岌派善於軍事的工部尚書任圜討伐之。張礪建議任圜把精兵埋伏在後,以弱兵誘敵,任圜從之,敗李紹琛,迫其奔漢州。任圜隨後破城生擒之。[5]李存勗下詔令處死李紹琛,四月詔到時,洛陽已生兵變,監軍李從襲為了與任圜爭功,想留下李紹琛的性命。任圜猶豫,張礪說:「此賊構亂導致班師延遲,且明公血戰擒賊,怎能違詔養禍,這是破檻放虎,自貽其咎啊。公若不決,我親自殺此賊。」任圜不得已而殺了李紹琛。[2]
先前,郭崇韜與大將李繼麟被冤殺導致後唐多起兵變。[5]四月,李存勗死於洛陽兵變,其中一起兵變的頭領李存勗義兄李嗣源接管洛陽,先稱監國,再稱帝。李繼岌想和李嗣源交戰,但士兵開始離散,他自殺。[6]李嗣源天成年間(926年-930年),李嗣源聞張礪名,召為翰林學士。張礪因父母過世服喪,期滿,再入為學士,歷充禮部、兵部員外郎、知制誥。不久,張寶妾去世。她在世時,因侍奉張寶多年,張礪很敬重她,他的兒子們也稱她為祖母。張礪不知道該如何服喪,問同僚,無人能給他建議,於是他請假回滏陽,不穿喪服而閒居三年,為有識之士所稱許。[2]當時常侍張文寶主管科舉,中書省奏落榜進士數人,請詔翰林學士院作一詩一賦下達禮部給舉人作為範文。張礪與學士竇夢徵等撰格詩格賦各一送給中書省,宰相認為不可,竇夢徵等請戶部侍郎右丞充承旨李懌來寫,李懌笑而辭之。[7][8]
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清泰年間(934年-936年),張礪被授尚書比部郎中、知制誥,依前充學士。[2]元年(934年),與翰林學士程遜、學士和凝等上書十三事。[9]三年(936年),李嗣源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後唐北鄰敵國契丹支持下反叛,李從珂派李嗣源另一女婿樞密使趙延壽等人討伐,[10]命翰林學士和凝與趙延壽同行。張礪素來輕視和凝,請求自己去,李從珂慰勞他,並同意了,於是以趙延壽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使,張礪為判官。[2]後趙延壽與其養父趙德鈞為契丹太宗所敗,張礪與趙氏父子都被俘虜到契丹。李從珂絕望自殺,唐亡,其地被石敬瑭建立的後晉接管。[10][11]
遼朝年間
契丹太宗見張礪剛直有文采,擢翰林學士。[10]他遇事必盡言,無所避,太宗愈發器重他。[12]天顯十一年(937年),張礪逃跑,被追兵所獲,太宗斥責他:「為什麼舍我而去!」張礪答:「臣是中原人,飲食衣服都與這裏不一樣,生不如死,願早就戮。」太宗斥責負責善待中原俘虜的通事高彥英(或作高唐英),鞭打了他一百下,向張礪謝罪,待之如初。[11][13]會同年間(938年-947年),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書。[12]
石敬瑭死後,其侄石重貴繼位,當時契丹已改國號遼,石重貴不再依附遼,與遼對抗。[14]會同九年(946年),遼太宗大舉南下,打敗石重貴姑父後晉大將杜威並迫其投降,逼近晉都開封,石重貴絕望投降,晉亡,領地被遼所佔。遼軍逼近開封時,故皇后蕭溫兄蕭翰、耶律郎五、太宗從弟耶律拔里得等將肆意殺掠,隨征的張礪對太宗說:「今大遼已得天下,應該用中原人為中原將相,不宜用北人(契丹人)及左右近臣。一旦政令有失,則人心不服,即使現在得到了,也將失去。」但太宗不從。[12][15]十年(947年)二月太宗入開封後,稱中原皇帝,張礪和趙延壽推薦後晉宰相李崧,李崧被任為太子太師,充樞密使。[16]張礪又薦後晉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魚崇諒為翰林學士。[17]趙延壽被遼封為燕王,想做中原皇帝,未得太宗支持,又請求為皇太子,太宗認為皇太子只有皇子才能做,命遷趙延壽官。張礪奏擬趙延壽為中京(恆州)留守、大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樞密使如故,太宗取筆塗去「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而執行。以張礪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左僕射和凝也被任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2][18][19][20]有司給趙延壽貂蟬冠、張礪三品冠服,二人都不肯穿戴,張礪說:「我在上國時,晉派馮道奉冊北上來朝,帶了二個貂冠,一個給了宰相韓延徽,一個給了我。現在可以降服嗎!」於是着貂蟬冠上朝。[11]
遼兵虐待中原漢人,不久全國叛亂蔓延。太宗疲於應對,決定撤回本土,留宣武軍節度使蕭翰守開封。[18]張礪反對蕭翰居此任,未被採納。[12]太宗見路過的城池都化為丘墟,就說:「中原如此,都是燕王(趙延壽)的罪過。」又看着張礪說:「你也有責任。」[11][18]
太宗沒有回到遼本土就在途經恆州附近時病故。[18][20]太宗亡兄耶律倍子永康王耶律阮召趙延壽、張礪、和凝、李崧、馮道於所館飲酒,將意欲自稱中原皇帝的趙延壽擒拿,告知張礪等人「燕王謀反,被鎖拿,諸公不必擔憂。」又至待賢館受蕃、漢官謁賀,笑着對張礪等說:「燕王如果行此禮,我以鐵騎圍之,諸公不能免禍。」耶律阮自稱受太宗遺命知南朝軍國事,遣散張礪等,又宣太宗遺詔稱帝,即遼世宗。考慮到祖母皇太后述律平將反對自己繼位,他奪取遼軍主力繼續班師,留張礪等漢族官員屯恆州。後來蕭翰與安國節度使中京留守耶律拔里得也從中原撤退到恆州,仍記恨張礪建議以漢治漢,以鐵騎圍張礪家。張礪正臥病,出來相見,蕭翰罵道:「你何故對先帝說胡人不可以為節度使?我是宣武節度使,又是國舅,你卻在中書省對我下令!先帝留我守汴州,令我處宮中,你又以為不可。又在先帝面前詆毀我和解里(傅住兒),說解里喜歡掠人財,我喜歡掠人子女。今天我一定要殺你!」下令鎖拿張礪。張礪不屈回答:「這都是國家大體,我確實這麼說了。想殺就殺,何必要鎖!」耶律拔里得認為不可擅殺大臣,不讓蕭翰殺張礪,蕭翰離去。耶律拔里得給張礪解鎖。當晚,張礪憤恚而死。[1][21][22]張礪為人耿直仗義,愛惜人才,急於獎勵提拔,讚揚他人善舉,以己財救濟窮人,中原士大夫聞其過世,都嘆惜。家人焚燒了他的骸骨,歸葬滏陽。[2]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七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舊五代史》卷九十八
- ^ 《舊五代史》卷六十七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三
- ^ 5.0 5.1 5.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五
- ^ 《舊五代史》卷九十二
- ^ 《新五代史》卷五十五
- ^ 《覆奏程遜等陳時務奏》
- ^ 10.0 10.1 10.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
- ^ 11.0 11.1 11.2 11.3 《新五代史》卷七十二
- ^ 12.0 12.1 12.2 12.3 《遼史》卷七十六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一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三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五
- ^ 《舊五代史》卷一百零八
- ^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
- ^ 18.0 18.1 18.2 18.3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六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
- ^ 20.0 20.1 《遼史》卷四
- ^ 《新五代史》卷七十三
- ^ 《舊五代史》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