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布里翁
弗里德里克·布麗翁(法語:Frédérique Brion,可能於1752年4月19日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地區;1813年4月3日卒於德國邁森海姆),是阿爾薩斯地區一個牧師的女兒,她曾經與歌德產生過一次短暫卻熱烈的愛情。
生平
弗里德里克的生日一直受質疑,因為有關於她的教區記事錄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被損壞了。她在布麗翁夫婦的牧師家庭中倖存的五個孩子中排老三。1760年聖馬丁節時,她的父親雅各布·布里翁(Jakob Brion)在法國塞瑟奈姆接受了鄉村牧師的職位。
她們這個好客的牧師家庭經常接待一些年輕人,當時在斯特拉斯堡學習法律的來自法蘭克福的大學生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便是其中之一。1770年秋天,歌德和好友在斯特拉斯堡周圍地區漫遊時,第一次走進位於它東北40公里處的這個小村莊塞森海姆。而這次郊遊卻成就了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愛情小插曲。
在與弗里德里克第一次會面後,歌德這樣記述:
“ |
「在那一時刻,她真實地出現在門口;在這個鄉村的天空裏仿佛真切地升起了一顆大眾喜歡的明星。」然後又寫道:「她苗條而輕盈,仿佛什麼都沒有穿,她走起路來時,兩條又粗又長的棕色辮子把脖子襯托得格外稚嫩。她那藍色而明亮的目光四處張望……仿佛世間的一切煩惱都可以不存在;草帽掛在她的臂膀上,第一次同她見面,我一下子就能夠看到並認識她的優雅與可愛,這對我來說真是個莫大的愉快。」 |
” |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歌德多次快樂地騎馬來到塞森海姆,他在布里翁家呆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他和弗里德里克曾經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一起在附近漫遊,一起划船去在當時還十分寬闊的萊茵河草地,拜訪弗里德里克的朋友。到了第二年,這個小地方對於歌德而言,成了「世界的中心」。
這種無盡的幸福感使歌德寫詩的興趣大增,他許久不曾有的靈感此時又回來了。1771年春天他創作了一系列的詩歌,有時候他把它們用彩色帶子裝點起來送給心上人;這些「塞森海姆之歌」成為了「狂飆突進運動」的開始,並且一舉奠定了歌德抒情詩人的聲望。在這其中包括著名的詩篇《歡送與告別》、《五月之歌》、《野玫瑰》。
可是他們的戀愛關係卻沒有維持很久。早在1771年夏季初的時候,歌德,這個曾經把自己不安的靈魂與教堂塔頂測風向的假公雞作比較的詩人,決定結束這場戀愛。1771年8月7號,他在返回家鄉法蘭克福之前與弗里德里克見了最後一面:「當我從馬上再次和她牽手時,她的淚在眼中打轉,我的情緒也十分低落。」一周以後,他就離開了「奇妙的阿爾薩斯」。直到他回到法蘭克福的時候才給弗里德里克寫了一封信,正式解除了他們的關係。弗里德里克的回信
“ | 「撕碎了我的心(;我一直有這種感覺,我想念她,而且更糟糕的是,我無法原諒我自己的過錯(……)。這是我第一次犯錯誤;--可是最終還是分開了。」 | ” |
歌德後來至少返回了塞森海姆的農莊一次,也就是1779年在去瑞士的旅行中。有一些未經證實的資料還提到,歌德於1782年還曾經在弗里德里克的姐姐瑪麗亞·薩洛梅亞(Maria Salomea)與出生於斯特拉斯堡的碩士戈特弗里德·馬爾克斯(Gottfried Marx)結婚之時又一次來拜訪。馬爾克斯直接成為迪爾斯堡(Diersburg)的牧師。
1772年夏天,詩人倫茨(Jakob Michael Reinhold Lenz)開始追求正陷於失戀痛苦的弗里德里克:你如今在哪裏,令我難忘的姑娘,你如今在哪裏歌唱?田野在何處歡笑?擁有你的小鎮在何處歡騰?
可是她卻終身未婚,並且直到1787年他父親去世之時一直生活在他父母家(一年以前她母親就已經過世了)。然後,她和她的妹妹索菲婭一起搬到位於羅德豪(Rothau)基督教牧區的哥哥克里斯蒂安那裏。
姐妹倆在他提升之後也一直住在這裏。姐妹倆靠出售紗線,石器和陶器物品以及手工藝品來維持生計,並且有時候還領取為來自塞森海姆和周邊地區的女孩建立的撫恤金。這些女孩本應該在羅特豪為他們建立的中學學習法語。
1801年,弗里德里克為了照顧生病的姐姐遷居到Diersburg的牧師公館,後來除了偶爾中斷以外便一直住在那裏。後來她也跟隨着他家在1805年來到邁森海姆。1807年,她姐姐去世。弗里德里克依然跟她的姐夫在一起生活。可她自己身體也不太健康。從1813年開始她不得不請求妹妹索菲婭照顧自己。她最後於1813年4月3號去世,然後於4月5日被安葬在邁森海姆的墓地。今天人們在那裏還能看到的墓碑出自Bildhauer Wilhelm Hornberger之手,它於1866年才在年久失修的公墓中建立起來。在這一年的8月19日,蓋斯勒作了莊嚴的講話。墓碑上寫着路德維希.埃卡德的詩行:「烈日的光芒照耀着她,如此強烈,使她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