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常隆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常隆慶
個人資料
出生1904年12月3日
逝世1979年7月21日(74歲)

常隆慶(1904年12月3日—1979年7月21日),兆寧,中國四川江安人,九三學社會員,著名地質學家。

生平

1979年4月的常隆慶

常隆慶於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30年畢業後在中華民國中央地質調查所任調查員。1932年,盧作孚重慶北碚創建中國西部科學院,常隆慶在其師翁文灝李四光等人的推薦下任地質研究所主任。1934年起,常隆慶開始在對今日攀枝花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寫出了著名的《雷馬峨屏調查記》。此後,常隆慶致力於在綦江尋找鐵礦,籌建重慶鋼鐵廠。

1935年12月,傳聞會理發生大地震魯東渡附近發生山崩,金沙江為之斷流,常隆慶為調查地震成因,與助手殷學忠溯江而上,發現了攀枝花地區的大型礦脈,獲得「光華」獎章。1936年發現寶鼎煤礦,並在1937年9月,他發表了《寧屬七縣地質礦產》一文,宣告了他的考察成果,獲得「干城」獎章。

1939年,中華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西昌行轅,常隆慶被任命為地質專員,軍銜少將,負責在川西地區找礦,支持抗戰。當年底至次年初,常隆慶因連續發現寶鼎煤礦攀枝花磁鐵礦,擬定了開發攀枝花的「六廠三礦」計劃書。但限於當時實際條件,國民政府未能對攀枝花進行大規模開發。他的研究工作,為日後中國開發攀枝花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被譽為「攀鋼之父」。

1943年,常隆慶為支持抗戰奉命在會理創辦益門酒精廠並任其廠長,大力協助在川滇運輸線用酒精汽油,保障中緬公路抗戰物資運輸任務順利完成。抗戰勝利後,常出任四川地質調查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常隆慶於1950年任西南地質調查所副所長兼重慶大學教授。1952年,常隆慶調任西南地質局工程師兼重慶地質學校教務主任。1956年,任新成立的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教授、古生物教研室主任。

1979年7月21日,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紀念

地質學家常隆慶的石雕像,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密地大橋南,遠處背景可以看見攀枝花鐵礦。照片攝於2009年5月。

因常隆慶發現攀枝花礦脈是攀鋼和攀枝花市誕生的先決條件,為紀念常隆慶,攀枝花市政府於2005年舉辦四川省冬季旅遊會之前將鐵礦所在的片區原攀枝花北路、攀枝花中路和攀枝花南路(即縣道倮密路小攀枝花至密地大橋北路段)更名為隆慶路,將倮朱北路、倮朱中路和倮朱南路(即縣道倮密路朱家包包鐵礦至倮果路段)更名為隆慶東路,將礦山路(即縣道倮密路小攀枝花至朱家包包鐵礦路段)更名為隆慶北路。同年並塑常隆慶石雕像立於密地大橋214省道旁。此前常隆慶在攀枝花鮮為人知,自此以後家喻戶曉。

2011年初,攀枝花市政府又將位於攀鋼礦業公司大樓前的瓜子坪公園更名為隆慶公園。時值瓜子坪公園剛剛完成改造工程,人工湖被填平建成小廣場。但此改造工程廣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