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帝國教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狄奧多西方尖碑上 顯示了狄奧多西一世皇帝形象的刻雕

帝國教會(英文: Imperial Church)是與帝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教會

簡述

首個可被歸類為此種教會的宗教組織是羅馬帝國所控制的國家教會英語Christianity_as_the_Roman_state_religion,它從朝廷所在地轉移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起,就受到羅馬帝國皇帝的資助和很大程度上的控制。該帝國內的教會與國家之間的聯繫始於狄奧多西一世皇帝於主後380年2月27日所頒佈的《帖撒羅尼迦敕令》。

西班牙帝國有其帝國教會,如恩裏克杜塞爾(Enrique Dussel)的作品《1492年至1992年間 拉丁美洲的教會》(The Church in Latin America 1492-1992)的第一章《帝國教會從強徵到衰落的歷程》(The Course of the Imperial Church from Imposition to Eclipse)所述的一樣。

「帝國教會」一詞也被用來描繪英國國教會作爲大英帝國的教會的願景[1]

在瑪麗·R·索耶(Mary R. Sawyer)所著的《邊緣的教會:活生生的基督教社區》(The Church on the Margins: Living Christian Community)一書中,她使用帝國教會一詞來指稱任何支持由一些人來統治其他人的教會。因此, 她聲稱教會在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後,「已經演變爲一個等級制式的、父權制式的和主教制式的教會,其中基督教的魅力或精神被壓制。基督教不僅成為國教(state-religion),還成為帝國宗教(imperial religion)」[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