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克坦布 (嵩佳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克坦布
雲騎尉
巴克坦布 (嵩佳氏)
雲南昭通鎮總兵巴克坦布
正紅旗蒙古都統
國家 大清
時代清中期
主君清高宗 清仁宗
嵩佳氏
惠倫
封爵雲騎尉
族裔滿洲
旗籍正藍旗滿洲
出生雍正十一年
(1733年)
逝世嘉慶二年閏六月
(1797年)
四川軍營
親屬
富英,官三等侍衛
閒散 承襲世職

巴克坦布滿語ᠪᠠᡴᡨᠠᠮᠪᡠ穆麟德轉寫baktambu,1733年—1797年)[1]嵩佳氏正藍旗滿洲人,清朝大臣、將領,官至都統,封爵雲騎尉

生平

早年為閒散旗人。乾隆八年(1743年),承襲雲騎尉世職。二十五年(1760年),選授護軍營副護軍參領。三十五年(1770年),升調健銳營前鋒參領,出師雲南支援清緬戰爭[2]

三十七年(1772年),第二次金川之役四川總督桂林分一支部隊由巴克坦布率領,自喇嘛寺繞攻郭松。三十八年(1773年),清軍攻克拉約,進兵至策爾丹色木,地勢險峻,巴克坦布率兵強攻,金川兵棄碉逃跑。三十九年(1774年)三月,巴克坦布先與藍翎侍衛阿滿泰擊敗由庚額特(今屬金川縣曾達鄉)出寨襲擊清軍的金川兵;奏報到京,乾隆帝諭:「至此次賊番竟敢從庚額特了口前來,經阿滿泰、巴克坦布等帶兵奮擊,殲賊頗多,甚為可嘉,著存記檔案,俟攻得馬爾邦,一併奏請交部優敘」。[3]隨後巴克坦布再強攻佔領庚額特,有功,賞加副將銜。十一月,授直隸山永協副將,率兵攻打穆谷。四十年(1775年),巴克坦布率兵攻打馬爾邦,屢戰皆捷。大小金川平定,八月,升授雲南昭通鎮總兵。獲得圖像紫光閣,列在平定金川後五十功臣,由詞臣作贊:「前鋒參領,簡列行陣,屢戰折衝,洊授協鎮,搤庚額特,鎗箭並發,料勝心精,得烏夜突。」[2][4]

四十二年(1777年)三月,乾隆帝召見。[4]四月,進京覲見時,乾隆帝看見任職總兵的巴克坦布戴着花翎,便詢問由來,巴克坦布回答是因為由前鋒參領補授總兵後,在軍營任事,將軍大人等令其照常配戴花翎,乾隆帝認為巴克坦布作戰辛勞,仍准戴用,但花翎本是為了獎賞在軍營奮勉的人員,不應含混浮濫戴用,令軍機大臣詳查。[5]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因雲南提督海祿回京覲見,雲貴總督福康安奏准由巴克坦布暫署雲南提督。[6]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任滿,召見。[4]

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召見入京。[4]乾隆帝諭留京,署理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十二月初四日,實授正白旗蒙古副都統。[7]五十四年(1789年),兼授管理火器營大臣公中佐領。五十六年(1791年)五月初四日,授護軍營鑲藍旗護軍統領[8]六月十七日,調任鑲紅旗滿洲副都統。[9]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十七日,升正紅旗蒙古都統[2][10]

嘉慶元年(1796年),川楚教亂爆發,九月,乾隆帝命巴克坦布率健銳營火器營兵赴湖北永保軍營,並賞銀一百兩;因教亂規模尚不明確,乾隆帝要求永保與河南巡撫景安斟酌形勢,派人探查,向帶兵增援的巴克坦布等人明白告知。[11]十一月,抵達湖北,白蓮教兵集結於湖北襄陽縣黃龍壋,被清軍擊敗後,剩餘白蓮教眾又煽動襄陽、棗陽已降清的教眾再次起事,分竄各地,巴克坦布率兵從東南截擊,進兵至萬店,白蓮教首領姚之富已向西遁逃、攻擊棗陽,又渡滾河西上。代辦四川總督英善等奏報達州直隸州東鄉縣屯聚白蓮教餘眾,竄入橫子山一帶,太平縣屬通天觀等處尚有賊匪聚集,清軍兵力不足,需要陝西兵援助。乾隆帝諭:「巴克坦布、阿爾薩朗訥音碩雲保俱係特派帶領京兵大員,到營後自應會籌妥辦」,怒斥永保漫無調度、擁兵萬餘人卻只會尾隨而不迎擊,導致賊軍東西橫行蹂躪各地,將永保革職逮京治罪,並申斥巴克坦布等人:「巴克坦布等何以率行聽從(永保),默無一言?行軍之道總應公同籌酌,如調度合宜,固不應稍存意見,若佈置失當,豈有旁觀坐視聽其指使之理?姑念伊等甫抵該處,是以從寬暫免治罪。」[12]十二月,巴克坦布追擊白蓮教兵到河南鄧州趙家集,白蓮教兵退回湖北襄陽,上諭質疑各路將帥只追不堵,在白蓮教眾偷渡滾河時未能迎擊,追至蕭家岡後未攔截,導致再度竄回襄陽泰山廟地方,令「恆瑞慶成、巴克坦布、阿爾薩朗、訥音、碩雲保,姑令戴罪立功,俟平定後統計功罪」。[2][13]

二年(1797年)正月,巴克坦布偕同河南南陽鎮總兵王文雄禹山、湯山迎擊白蓮教兵,景安也率兵到達,清軍四面圍攻,殲滅白蓮教兵一千餘人,追到丹江再陣斬八百二十餘人、生擒張正林等三百餘人,繳獲大量糧食、牛馬、器械。二月,進剿劉家港,白蓮教兵企圖退走,巴克坦布偕同理藩院尚書惠齡繞行到白蓮教營壘後方,擊殺一百餘人、生擒首領劉文舉等七人。[2]同月,追擊捕獲首領劉起榮、解送京師,巴克坦布獲賞金合銀絲合大小荷包。[14]三月,白蓮教眾焚掠保安驛站後,折由裕州沿山西竄、退出河南,向西南方湖北省境內大山逃竄,景安、王文雄奮力追擊;巴克坦布在武勝關防堵,上諭要求與慶成會合由應山縣一帶追蹤進剿;隨後巴克坦布偵查得知白蓮教首領李全、王廷詔、姚之富在該支教眾內,恆瑞帶兵截擊,上諭要求巴克坦布、慶成繞道南召縣,與恆瑞夾擊。[15]

四月,隨清軍主力收復鄖西縣。五月,進擊黃龍鋪,殺敵六百餘人。閏六月,陝甘總督兼攝四川總督宜綿奏報四川東部地方經高名貴傳教,教眾人數眾多,恐怕有潛伏的教匪,令巴克坦布及訥音帶兵加入穆克登阿一路剿截掃蕩,上諭重申應只追捕首領,如果擒獲首領則黨徒自會瓦解,如官兵大規模搜捕則會激發更多教派滋事叛亂。[16]同月,巴克坦布突然因中暑病死於軍中。上諭:「巴克坦布在軍營中暑病故,雖非歿於行陣,究係病亡可憫,著該部查例議卹。」七月十六日,上諭依陣亡例賜卹,以子富英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2][17]

參考文獻

  1. ^ 履歷片載乾隆四十年時四十四歲。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第2冊,頁311。
  2. ^ 2.0 2.1 2.2 2.3 2.4 2.5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國史館傳稿》701001048號、701005869號、701007144號。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冊42,卷295,頁567-569。
  3.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九百五十四,乾隆三十九年三月戊午。
  4. ^ 4.0 4.1 4.2 4.3 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第2冊,頁311。
  5.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零三十,乾隆四十二年四月辛丑。
  6.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一百二十七,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癸卯。
  7.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十八,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辛卯:「以署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巴克坦布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
  8.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七十八,乾隆五十六年五月戊寅:「現有鑲黃旗護軍統領員缺著吉慶補授,正黃旗護軍統領員缺著巴忠補授,鑲藍旗護軍統領員缺著巴克坦布補授」。
  9.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百八十一,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庚申:「調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巴克坦布為鑲紅旗滿洲副都統,以內閣學士依蘭泰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
  10.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四百六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十月辛未:「以正黃旗護軍統領富銳為正藍旗蒙古都統,鑲藍旗護軍統領巴克坦布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御前侍衛公惠倫為鑲藍旗護軍統領」。履歷片作副都統。
  11.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九,嘉慶元年九月丁卯。
  12.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十一,嘉慶元年十一月庚午。
  13.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十二,嘉慶元年十二月壬午。
  14.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十四,嘉慶二年二月戊寅。
  15.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十五,嘉慶二年三月庚戌、壬戌、乙丑。
  16.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十九,嘉慶二年閏六月甲子。
  17. ^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十,嘉慶二年七月癸未。
官銜
前任:
三等男雅滿泰
二員之一
正白旗蒙古副都統
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七日
1788年12月30日 - 1791年7月17日
繼任:
依蘭泰
二員之一
前任:
奉恩鎭國公斌寧
鑲藍旗護軍統領
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初四日 -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1791年6月5日 - 1794年11月9日
繼任:
一等公惠倫
前任:
布彥達賚
二員之一
鑲紅旗滿洲副都統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七日 -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1791年7月17日 - 1794年11月9日
繼任:
不入八分輔國公綿志
二員之一
前任:
宗室弘旿
正紅旗蒙古都統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 嘉慶二年閏六月,卒
1794年11月9日 - 1797年7月
繼任:
不入八分輔國公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