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獄事
己丑獄事(韓語:기축옥사),是1589年朝鮮王朝的政治事件,也是朝鮮歷史上最血腥的政治清洗事件之一。這一事件的波及範圍之廣,甚至超過臭名昭著的「四大士禍」之總和。
己丑獄事發生於朝鮮宣祖在位之時。當時,朝鮮正陷於東人黨和西人黨的政治鬥爭當中。事件中,東人黨成員鄭汝立被指控謀反;隨後多達千名東人黨成員被處死或流放。[1]其後光海君時編修宣祖實錄,正值東人黨掌權;再之後仁祖上位、重訂宣祖修訂實錄時,又值西人黨掌權。由於東、西兩黨對事件的記載大相逕庭,目前對己丑獄事的真相尚存爭議。在李肯翊編訂的野史燃藜室記述中,從東、西兩黨角度出發的記載都得以保留,在書中以不同顏色標記[2]。
背景:士林派
宣祖時,長期受到勳舊派打壓的士林派終於奪取權力。然而,士林派內部很快出現分裂。分裂後的西人黨成員多在先王明宗時即參政、相對老派;而東人黨則相對年輕化。西人黨以外戚沈義謙為首,支持李栗谷(即李珥)的主氣說;東人黨以金孝元為首,支持李退溪的主理說。[3]
兩派的衝突最初體現在沈義謙和金孝元的個人恩怨上;兩人互相阻撓對方的升遷。右議政盧守慎和副提學李珥出於公心奔走於沈金之間,勸說他們放棄政爭,這就是有名的「盧李調停」。盧李提出,將金孝元和沈義謙調任外職,緩和朝廷矛盾。這一提議的目的就是要調開兩黨的中心,達到分解兩黨的目的[4]。然而,在李珥病逝之後,兩派矛盾仍然日趨白熱化。其後東人黨成功彈劾了沈義謙,在政治鬥爭中暫時處於上風。
鄭汝立「謀反」
隨着東人黨的得勢,部分西人黨成員開始轉投東人黨。這其中就包括己丑獄事的核心人物鄭汝立。鄭氏在改變立場後開始公開批評其恩師李珥,這招致西人黨(乃至國王朝鮮宣祖)的極大反感。鄭氏後來離開朝廷,在湖南地區(全羅道)組織大同契。原則上,大同契無分男女貴賤皆可加入,每月均有集會,供成員進行社交、學習和軍事訓練[5]。在1589年,大同契曾參與全羅南道的抗倭戰爭。大同契和朝廷起初相安無事,直到宣祖二十二年(1589年)十月,黃海道觀察使韓準、載寧郡守朴忠侃、安岳郡守李軸、信川郡守韓應寅等聯名上告鄭汝立謀反[6]。
鄭氏叛亂是否確有其事,目前眾說紛紜;關於其組織大同契的目的,也有相當爭議。鄭汝立並不認同君主集權,曾經提出「天下公物,何事非君[7]」,這種接近共和制的革命性思想不能被當時的朝鮮社會所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是遭到迫害的東人黨一方,也認同鄭汝立謀反的事實。但是,一些歷史學者注意到,除了刑訊逼供下同謀的供詞和在鄭氏房子內發現的信件,並沒有其他支持鄭氏謀反的證據;而信件其實也有被人偽造的可能。
無論如何,鄭氏的謀反指控導致了對東人黨的大清洗。西人黨中堅鄭澈、尹斗壽等借鄭氏謀反一案,將幾十位東人黨官員連坐除去[3]。
清洗東人黨
起初,鄭汝立謀反一事並未嚴重波及東人黨在朝廷的地位。然而,在東人黨否認鄭汝立謀反案之時,鄭氏突然自殺——這給了西人黨攻擊鄭氏畏罪、東人黨辦案不力的藉口。不久,鄭汝立的侄子就供認出多位東人黨大員參與謀反。其後鄭氏謀逆的證據越來越多,朝廷中多位東人黨大員受到波及,或被流放,或死在獄中。[3]
朝鮮宣祖在清洗東人黨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東人中最強硬派(也是士林派中最激進的)幾乎盡數被清理;而東人中相對溫和的(如柳成龍)卻得到了宣祖的庇護。
事後發展和影響
己丑獄事標誌着士林派內部的完全分裂,兩派矛盾激化至流血黨爭,已經到達無法調和的地步。東人黨在己丑獄事中受到嚴重打擊,然而數年之後又借儲君之爭扳倒西人黨。針對如何處置西人的問題,東人黨日後又進一步分裂成激進的北人黨和溫和的南人黨。己丑獄事中的嚴重黨爭,也被指導致朝鮮軍力空虛,以致在萬曆朝鮮之役中節節敗退。一些歷史學家更指出己丑獄事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湖南地區(全羅道)的歧視——這一歧視甚至延續到當代韓國社會[8]。在今天,鄭汝立革命性的政治思想也被許多人銘記[7]。
參考文獻
- ^ 簡, 江作.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臺灣商務印書館. : 123.
- ^ 李肯翊. 燃藜室记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中文).
- ^ 3.0 3.1 3.2 李朝实录.
- ^ 鵝溪. 党争之兴衰——朝鲜王朝两百年朋党政治.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4).
- ^ 대동계(大同契). Encyclopedia of Korean Cultur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韓語).
- ^ 簡, 江作.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台灣商務印書館. : 123.
- ^ 7.0 7.1 죽도(竹島) 정여립② 지배체제 전면 거부한 ‘천하공물설·하사비군론’.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韓語).
- ^ 만들어진 현실: 한국의 지역주의, 무엇이 문제이고, 무엇이 문제가 아닌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