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號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5月20日) |
尤利西斯號(英語:Ulysses)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聯合研製的一顆太陽探測器,以希臘神話中智勇雙全的奧德修斯的拉丁文名字命名,目的是研究太陽的性質,加深對太陽風、太陽極區以及行星際磁場等方面的了解。
尤利西斯號探測器於1990年10月6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由發現號太空穿梭機發射升空,探測器的控制中心位於美國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尤利西斯號探測器發射時重370公斤,主體是箱式機構,長、寬、高分別為3米、3.3米和2米,安裝有一個指向地球的1.65米直徑的碟型高增益天線(HGA),用於和地面的通訊聯絡。探測器在飛行的同時圍繞天線的軸線進行旋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5.6米長的徑向懸臂(RB),上面安裝有一台三軸伸展螺旋磁強計、一台電磁導航磁強計和一台磁力磁向測量儀。它們都安裝在遠離探測器的地方,為的是避免干擾。在自轉軸上、與高增益天線相反的方向還裝有一個7.5米長的單極天線。儀器由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供電。
尤利西斯號探測器目標之一是探測太陽的極區,其軌道與黃道面成幾乎垂直的傾角。為了到達這樣一條軌道上,探測器首先於1992年2月8日接近木星,藉助木星的引力調整到太陽極軌上,開始向太陽的高緯度地區飛行。1994年6月26日,尤利西斯號第一次接近太陽南極,並於同年9月13日到達太陽南緯最高點80.2度。1995年3月到達距離太陽1.93億公里的近日點,同年6月19日第一次通過太陽北極。1994年-1995年太陽正處於第22活動週期的寧靜期。1996年5月1日,尤利西斯號穿越了百武彗星的尾巴,分析了它的化學成分,發現其尾巴的長度至少有3.8天文單位。2000年11月27日,尤利西斯再次通過太陽南極地區,2001年9月到12月通過北極地區。當時太陽正處於第23活動週期的高峰時期,尤利西斯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觀測。2004 穿越另一顆彗星 C/1999 T1 , 2007年2月7日,尤利西斯號探測器第三次通過了太陽南極地區,2007 越了第三顆彗星 C/2006 P1 (McNaught) 的尾巴 。
尤利西斯號探測器對太陽極區的日冕洞進行了觀測,探測到了高緯度的輻射暴,這是先前人們未預料到的。此外,尤利西斯號沒有在兩極地區發現預想中的宇宙射線,給天文學家們提出了新的課題。此外,尤利西斯號還發現了太陽的南北極溫度略有不同的證據。
相關條目
- 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 (SOHO)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