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京大屠殺的否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9月25日)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 {{Translated page}} 標籤。 |
南京大屠殺 |
---|
背景 |
相關書籍
|
對南京大屠殺的否認是否認日本軍隊曾在抗日戰爭期間在南京市屠殺了數十萬中國軍民的事實,這是中日關係史上極具爭議的事件。一些歷史學家[誰?]接受東京法庭關於日軍在南京戰役後所犯暴行的範圍和性質的調查結果,但其他歷史學家不接受。然而在日本,關於大屠殺的程度和性質一直存在爭議,也由此引發了日本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化。在中國,否認大屠殺被視為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從而導致日本全國不願承認其侵略行為並為其道歉的影響的一部分[1]。中日雙方對死亡人數的估值差異很大,從40,000人到200,000以上不等[2][3]。一些學者,尤其是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者認為實際死亡人數要低得多或者根本沒有發生[4][5],一部分言論[誰?]甚至認為這起事件是中共和國民黨為了攻擊日本、隱瞞歷史真相和間接正當化中國對維吾爾人和藏民的歧視政策而從頭到尾所捏造的[6][7][8]。這些對殺戮的歷史修正主義式否認已成為日本右翼民族主義的主要話術之一[9]。
參考文獻
- ^ I'm Sorry?. NewsHour with Jim Lehrer. 1998-12-01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2).
- ^ Bob Tadashi Wakabayashi, ed. (2008). The Nanking Atrocity, 1937–38: Complicating the Picture. Berghahn Books. p. 362. ISBN 1845451805.
- ^ James Leibold (November 2008). "Picking at the Wound: Nanjing, 1937–38".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Studies.
- ^ Fogel, Joshua A. The Nanjing Massacre in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2000, page 46-8
- ^ Dillon, Dana R. The China Challenge. 2007, pp. 9–10
- ^ ついに馬脚現した習近平、歴史歪曲が白日の下に 南京虐殺の捏造がついに暴かれ始めた | JBpress (ジェイビープレス). JBpress(日本ビジネスプレス).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日語).
- ^ 音を立てて崩れ始めた「南京大虐殺」の嘘 虚構が生き残る道は中国の政治的主張のみに | JBpress (ジェイビープレス). JBpress(日本ビジネスプレス).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日語).
- ^ 南京大虐殺"決定的証拠写真" 全てがおそらく合成かヤラセ. NEWSポストセブン.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日語).
- ^ Yoshida, pp. 157–158
| |||||||||||||||||||||||
| |||||||||||||||||||||||
| |||||||||||||||||||||||
| |||||||||||||||||||||||
另見:日軍戰爭罪行 |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 |
| ||||
---|---|---|---|---|---|
中華民國 中國共產黨 |
| ||||
大日本帝國 及其傀儡政權 |
| ||||
局部抗戰 | |||||
背景 |
| ||||
1937–1939年 | |||||
1940–1942年 | |||||
1943–1945年 | |||||
其他 | |||||
戰後影響 | |||||
背景 | |||||||||||||||
---|---|---|---|---|---|---|---|---|---|---|---|---|---|---|---|
按迫害者 | |||||||||||||||
按受害人 |
| ||||||||||||||
按國家、地區 | |||||||||||||||
按組織 | |||||||||||||||
按事件 |
| ||||||||||||||
貶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