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密紋唱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密紋唱片(LP)
大多數LP灌制在黑色塑料上,每一面的中央貼有紙質的標籤。不過也有一些盤面是彩色的並印有圖案
典型的密紋唱片
媒體種類音頻回放
編碼模擬(溝槽)
容量每面一般22-26分鐘;
2面
讀取機制唱針
尺寸12英寸(30厘米);10英寸(25厘米)
重量90-200克
用途記錄音頻
發展自1948年

密紋唱片(英文:Long Playing record,簡稱LP)是一種每分鐘33⅓的乙烯基(如聚氯乙烯)材料製成的唱片,一般直徑為10或12英寸。密紋唱片推出於1948年,在1988年激光唱片(CD)被廣泛使用前一直是唱片音樂的首選發行形式。密紋唱片以模擬方式錄音。1970年代及1980年代,隨着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技術等的進步,數碼錄音才真正變得可行。

保真度與格式

密紋唱片的聲音品質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大改善,同時一些模擬音頻愛好者繼續堅稱模擬唱片較數字媒體更具優勢。早期的密紋唱片是單聲道的,在1957年,雙聲道立體聲密紋唱片開始上市。1970年代,四聲道(即第一代環繞聲規格)的唱片發行,但卻沒有像雙聲道唱片那樣流行起來。部分原因為消費者缺乏播放器材,同時亦由於這類唱片品質欠佳。四聲道唱片一直背着「噱頭」的名聲。三聲道和四聲道唱片為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格連·古爾德[1]這樣的藝術家所喜愛和擁護,而只在現在隨着舊的母帶被重製成多聲道的Super Audio CD才重新獲得了一點地位。

除了標準的黑色材料外,特殊的唱片也被灌制在各種顏色(紅、黃、綠、藍、白和多色的等)的PVC上,或把印有圖案的硬紙板夾在兩面之間的「picture disc」上。各種新奇形狀的唱片也不斷出現。

雖然大多數密紋唱片轉速為每分鐘(rpm)33⅓轉,但一些「超保真度」盤片的轉速為每分鐘45轉。LP發展早期,也有一些唱片的轉速為每分鐘16⅔轉,而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人們可以購買到兼容下面幾種速度的播放系統:16、33、45和78 rpm。

用於壓制密紋唱片的乙烯基材料的成分也逐漸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第一次使用的乙烯基材料最受青睞,但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回收的乙烯基材料亦被普遍使用。聲音品質受到影響,出現爆音等雜音。包括削減密紋唱片的厚度在內的其他嘗試,也導致唱片彎曲,或者較容易損壞。

音質

密紋唱片和黑膠唱片一樣是用機械的刻紋和以唱針讀取,故有先天的噪音問題,而且經多次聆聲後噪音會因為音紋的磨損而增大。

參見

參考文獻

  1. ^ Gould Radio Portrait of Stokowski for 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