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軍家內官
拜占庭軍隊 |
---|
架構歷史 |
戰役歷史 |
戰爭列表,起義及內戰列表和戰役列表 |
戰略和戰術 |
宮內軍家內官(希臘語: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σχολῶν,羅馬化:domestikos tōn scholōn)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高級軍事職務,存在於8-14世紀。最初,這個職務只是帝國禁衛軍「塔格瑪(τάγμα)」中的一支精銳部隊「宮內軍(Σχολαί)」的指揮官,後來其地位迅速上升,至9世紀中期,其持有者實際擔任拜占庭軍隊的總司令。12世紀,該官職的地位下降,其總司令職能被「大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取代,在巴列奧略王朝時期(13-15世紀)則成為一個中等級別的純榮譽頭銜。
歷史
宣信者狄奧法內斯的《編年史》在767年首次提及「宮內軍家內官」[1],它出現於駐紮君士坦丁堡及周邊的精銳騎兵部隊「塔格瑪(τάγμα)」創立後不久。「塔格瑪」的各支部隊的指揮官被稱為「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ι)」,區分於領導地方軍區的「將軍(στρατηγός)」[2];「宮內軍(Σχολαί)」則是「塔格瑪」中最高級的一支部隊,其名稱源自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創立的,由「政務總長」(Magister officiorum)指揮的禁衛軍「宮內軍(Scholae Palatinae)」[3]。學者J·B·柏里指出,《復活節編年史》曾於624年提及某位阿尼阿諾斯(Anianos)擔任「總長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μάγιστρου)」,這個官職可能是「宮內軍家內官」的前身,隨着「政務總長」在7-8世紀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ι)」逐漸成為獨立的官職[1][4][5]。899年的《宴會序次》列出了「宮內軍家內官」的屬官,包括兩名副官(τοποτηρητής)、秘書(χαρτουλάριος)、首席信使(πρόξιμος)與一般的信使(μανδάτορες)以及「宮內軍」的各級軍官[6]。
9世紀,「宮內軍家內官」的重要度上升,皇帝不親自指揮時常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不過這還未成為定例,能否得到指揮權取決於時任者的能力,也有其他等級的軍官被授予最高指揮權。這個時期的史料在稱呼這一官職時經常簡稱「家內官」,這也體現了其地位的上升,同時,這一職務也經常由與皇帝關係密切的人物擔任。自米海爾三世(842-867年在位)之後,該官職在所有軍事官職中等級排行第二,僅次於安納托利亞軍區將軍,並在實際生活中很快超過了後者,尼基弗羅斯·福卡斯與約翰·齊米斯克斯都是從安納托利亞將軍升任「宮內軍家內官」,成為其見證[7][8]。
羅曼諾斯二世(955-963年在位)在位期間,該官職被一分為二,分為「西方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ῆς δύσεως)」與「東方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ῆς ἀνατολῆς)」,分別負責歐洲和亞洲的軍隊[4][9][10][11]。實際指揮「宮內軍」的任務則交給它的副官(τοποτηρητής),但似乎在同一時間有多人擔任「副官」[12]。任命「家內官」的儀式在君士坦丁七世的《典儀論》(II.3)有記載[9][13],這部著作也記載了其擔任者在典禮中的職責[14]。
除了一些例外,如任職長達22年的約翰·庫爾庫阿斯以及政權不穩定時的快速更換,「宮內軍家內官」一般三四年更換一次[15]。10世紀,著名軍事世家福卡斯家族曾有六人先後擔任這一職務[16]。多位皇帝擔心軍事世家的權勢過大,有時將這一權力巨大的官職授予非軍官出身的宮廷官員,包括宦官,尤其是在11世紀上半葉,直到後來軍事世家奪回了他們的權威[17][18];由於宦官法律上不能擔任這一職務,皇帝還新創立了宦官可以擔任的官職「軍營總管(στρατοπεδάρχης)」,實際行使的是「宮內軍家內官」的權力[19][20]。
10-11世紀,這一官職的衍生官職「大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偶爾出現,有時也以「大宮內軍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σχολῶν)」和「大西方/東方家內官」的形式出現,這些名稱都指的是同一官職[21]。學者魯道夫·吉揚認為,這可能是由於12世紀的史家在記敘歷史時犯了時代錯置的錯誤,把後來形成的「大家內官」官職安到了前人頭上;或是這一頭銜前面的「大(μέγας)」僅是一種表示尊崇的前綴,這一時期的「哨兵軍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ἐξκουβίτων)」、"警衛隊分隊長(δρουγγάριος τῆς βίγλης)"等官職也有在前面加「大」的現象;他認為「大家內官」直到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時期才成為一個獨立的官職,高於一般的「宮內軍家內官」,並取代後者的軍隊總司令地位。但這一新官職並沒有不間斷授予,而且原本「宮內軍家內官」的東部、西部習慣劃分在12世紀似乎也沿用於這一官職,使得「大家內官」的職責和其與「宮內軍家內官」的關係顯得有些混亂。不過到了13世紀,兩者之間的區分變得明顯:「大家內官」是軍隊總司令,也是帝國等級最高的官職之一,而「宮內軍家內官」此時則只是個沒有實際職責的榮譽官職,被賜給地方官或中級官員[22][23][24]。14世紀偽科迪諾斯的《官職書》中寫道:「宮內軍家內官曾有類似於現在的大家內官的屬官,但現在沒有任何屬官」[25]。
偽科迪諾斯《官職書》記載「宮內軍家內官」在官職等級序列中排行第31,低於「機密員(μυστικός)」,高於「艦隊大長官(μέγας δρουγγάριος τοῦ στόλου)」[26],其宮廷朝服包括金色錦緞帽子(σκιάδιον)、素色絲綢長袍(卡巴迪翁)、頂部、中部有球形裝飾的銀權杖。在典禮、節慶場合,他要戴檸檬色絲綢製成的、飾有金線刺繡的圓頂帽(σκανανίκιον),帽子前面有皇帝坐寶座的肖像、後面有皇帝騎馬的肖像[14][27]。
已知的擔任者
名字 | 任期 | 任命者 | 註釋 | 來源 |
---|---|---|---|---|
安東尼歐斯(Ἀντώνιος) | 約767 – 約780年 | 君士坦丁五世 | 榮譽等級為「貴族(πατρίκιος)」,堅定的聖像破壞派,君士坦丁五世的親密助手,一直任職到伊琳娜攝政時期。 | [28] |
巴爾達內歐斯(Βαρδάνηος) | 約795/796年 | 伊琳娜 | 榮譽等級為「貴族」,可能就是巴爾達內斯·突爾科斯。 | [29] |
彼得 | 約797 – 802年 | 伊琳娜或尼基弗羅斯一世 | 是一名「貴族」之子,自己也獲封「貴族」。他被伊琳娜(也有觀點認為是尼基弗羅斯一世)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並在尼基弗羅斯一世時期轉任「有能者」部隊的長官。他在普利斯卡戰役中被俘,之後出家為僧,後被教會封為聖人,彼得可能不是他的俗名。 | [29][30][31] |
尼基塔斯·特里菲利歐斯 | 約797 – 803年 | 伊琳娜 | 榮譽等級為「貴族」,他是權宦埃提歐斯的支持者,後來又支持尼基弗羅斯一世奪權,不久後死去,可能是被後者下令毒死的。 | [29][30] |
斯特法諾斯(Στέφανος) | 約811年 | 尼基弗羅斯一世 | 榮譽等級為「貴族」 ,在普利斯卡戰役中死裏逃生,後半強迫地請求斯陶拉基奧斯繼位。 | [29][30] |
佚名 | 約813年 | 米海爾一世 | 韋爾西尼基亞戰役後,《無名紀事》提及了一位「大家內官」,可能指的就是「宮內軍家內官」 | [30] |
亞美尼亞人曼努埃爾 | 829–858年? | 狄奧斐盧斯 | 從阿拉伯人處返回後得到了「宮內軍家內官」之職,榮譽等級被提升為「總長(μάγιστρος)」。一些史料稱他在838年的安曾戰役後死亡,也有史料稱他一直活到米海爾三世時期並擔任攝政。 | [30][32][33] |
巴爾達斯 | 858–861/2年 | 米海爾三世 | 米海爾三世的舅舅,推翻執政太后狄奧多拉後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並被提升為「總長」,最終被提升為「凱撒(Καῖσαρ)」,實際擔任攝政。 | [34][35] |
安提戈諾斯(Ἀντίγονος) | 861/2年 865–866年 |
米海爾三世 | 巴爾達斯之子,年僅九歲或十歲就被榮譽性地授予「宮內軍家內官」銜,並在叔叔佩特羅納斯退休後實際擔任此職,父親被刺殺後被解職。 | [36][37] |
佩特羅納斯 | 863–865年 | 米海爾三世 | 米海爾三世的舅舅,巴爾達斯的兄弟,在拉拉卡翁托斯戰役中戰勝阿拉伯人後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並升為「總長」,不久之後退休並進入修道院。 | [34][35] |
馬里阿諾斯(Μάριαος) | 約867年 | 巴西爾一世 | 巴西爾一世的兄弟,參與刺殺米海爾三世,不久後去世,他在聖歐菲米阿修道院的墳墓和他的官印證明他曾擔任「宮內軍家內官」。 | [36][38] |
克里斯托弗爾 | 872年 | 巴西爾一世 | 巴西爾一世的女婿,榮譽等級為「總長」,曾率領拜占庭軍在巴蒂斯·里亞克斯戰役中擊敗保祿派軍隊。 | [36][39] |
斯基泰人安德魯 | 約877 – 883年 884 – 887/888年 |
巴西爾一世 | 可能是斯拉夫人/羅斯人,在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榮譽等級先後升至「貴族」、「總長」,後因宮廷陰謀被解職,並在他的繼任者戰敗後官復原職,直至887/888年去世。 | [40][41][42] |
凱斯塔·斯提皮歐特斯 | 883/884年 | 巴西爾一世 | 可能是什蒂普人,上任不久就在塔爾蘇斯附近被亞扎曼·哈迪姆打敗,可能陣亡。 | [43][42] |
老尼基弗羅斯·福卡斯 | 887/8 – 893/4年 | 利奧六世 | 在南意大利的戰爭中成名,在斯基泰人安德魯死後繼任「宮內軍家內官」,第一個擔任此職的福卡斯家族成員。 | [43][44][45] |
利奧·卡塔卡隆(λέων Κατακαλών) | 893/4 – 900年代 | 利奧六世 | 宮殿衛隊的指揮官,牧首佛提烏的親戚,帶領拜占庭軍在東、西兩面作戰,雖在保加羅菲格戰役中遭遇慘敗,但得以繼續任職。 | [46][47][48] |
安德洛尼卡·杜卡斯 | 約904–906年 | 利奧六世 | 904年在日耳曼尼基亞戰勝阿拉伯人之前或之後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後因宮廷鬥爭被解職並逃亡阿拉伯人處。 | [49][50][51] |
格雷戈拉斯·伊比利采斯 | 約907/8年 | 利奧六世 | 安德洛尼卡·杜卡斯的親家,參與913年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亂。 | [48][50] |
君士坦丁·杜卡斯 | 約913年 | 利奧六世 | 安德洛尼卡一世之子,913年在「宮內軍家內官」任上發動叛亂,反對利奧六世的幼子君士坦丁七世,但戰敗被殺。 | [46][49][52] |
老利奧·福卡斯 | 第一任任期未知 約916 – 919 |
利奧六世、君士坦丁七世 | 老尼基弗羅斯·福卡斯之子,曾在利奧六世時期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後又被君士坦丁七世的攝政太后佐伊·卡爾波諾皮斯娜任命,並提升為「總長」。後來他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並被解職。 | [53][54] |
約翰·加里達斯 | 919年 | 君士坦丁七世 | 夥友兵團的軍官,919年取代了老利奧·福卡斯。 | [54][55] |
阿德拉萊斯托斯 | 約920/1年 | 羅曼諾斯一世 | 在羅曼諾斯一世上台後被任命,不久去世。 | [54][55] |
波托斯·阿爾吉羅斯 | 920/1–922年 | 羅曼諾斯一世 | 在前任死後不久接任,參與了失敗的佩蓋戰役(922年),可能因此被解職。 | [55][56] |
利奧·阿爾吉羅斯 | 未知,可能是922年 | 羅曼諾斯一世 (?) | 波托斯·阿爾吉羅斯之弟。可知他擔任「宮內軍家內官」,並為「總長」等級,但何時被授予的則未知。漢斯-約阿基姆·庫恩(Hans-Joachim Kühn)認為他曾短期接任其兄的職務,R·吉揚(R.Guilland)則認為他是在羅曼諾斯一世在位早期或是其倒台後擔任。 | [57][58] |
約翰·庫爾庫阿斯 | 922–944年 | 羅曼諾斯一世 | 羅曼諾斯一世的支持者,任「宮內軍家內官」長達22年零7個月,在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取得了巨大戰果,944年羅曼諾斯諸子廢黜其父後被免職。 | [58][59][60] |
潘泰里歐斯(Πανθεριος) | 944年 | 斯蒂芬·勒卡佩諾斯、君士坦丁·勒卡佩諾斯 | 在羅曼諾斯一世被其子廢黜後被任命,隨着君士坦丁七世發動政變,他也被解職。 | [58][61] |
老巴爾達斯·福卡斯 | 945–954 | 君士坦丁七世 | 老尼基弗羅斯·福卡斯之子,老利奧·福卡斯之弟。它支持君士坦丁七世反抗勒卡佩諾斯家族的政變,因而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並升為「總長」,但他在戰場上屢遭失敗,954年被解職。 | [62][63] |
尼基弗羅斯·福卡斯 | 954–963 | 君士坦丁七世 | 老巴爾達斯·福卡斯之子,在其父被免職後接任「宮內軍家內官」,在與阿拉伯人戰爭中數次取得重大勝利,963年羅曼諾斯二世死後,他進京奪權稱帝,即尼基弗羅斯二世。 | [63][64][65] |
小利奧·福卡斯 | 959–963 | 羅曼諾斯二世 | 尼基弗羅斯·福卡斯之弟,被羅曼諾斯二世任命為「西方家內官」,960-961年他在兄長進攻克里特島時代理「東方家內官」 ,兄長即位後他升任他職。 | [66][67] |
約翰·齊米斯克斯 | 963 – ? | 尼基弗羅斯二世 | 尼基弗羅斯二世的外甥,在前者即位後被任命為「東部家內官」,但後被解職。969年他暗殺了尼基弗羅斯二世,自己即位稱帝,即約翰一世。 | [68][69] |
羅曼諾斯·庫爾庫阿斯 | 963 – ? | 尼基弗羅斯二世 | 約翰·庫爾庫阿斯之子,與尼基弗羅斯·福卡斯也有親戚關係,他可能在後者在位時被任命為「西部家內官」。 | [70] |
梅利阿斯 | 約972–973年 | 約翰一世 | 亞美尼亞裔將領,擔任「東部家內官」,在973年的戰役中兵敗被俘。 | [68][71] |
小巴爾達斯·福卡斯 | 978–987年 | 巴西爾二世 | 小利奧·福卡斯之子,在約翰一世時期曾叛亂,但被擊敗囚禁。978年,巴西爾二世將他釋放,並任命他為「東部家內官」,命他鎮壓叛亂,987年,他再度叛亂,989年戰死。 | [72] |
「矮子斯特法諾斯」(Κοντοστέφανος) | 約986年 | 巴西爾二世 | 在與保加利亞的戰爭中擔任「西部家內官」,參與了以慘敗告終的圖拉真之門戰役。 | [73] |
尼基弗羅斯·奧拉諾斯 | 996–999年 | 巴西爾二世 | 巴西爾二世信任的將領,996年被任命為「西部家內官」,對陣保加利亞的薩繆爾,在997年的斯佩爾赫里奧斯戰役中打敗對手,999年改任他職。 | [73][74] |
尼霍勞斯(Νῑκόλᾱος) | 1025–1028年, 1042–1044年(?) |
君士坦丁八世 佐伊 |
君士坦丁八世信賴的宦官,擁有「主席(πρόεδρος)」等級,並被任命為「陪寢者(παρακοιμώμενος)」與「宮內軍家內官」,儘管後者理論上他不能出任。羅曼諾斯三世上台後將他解職,1042年女皇佐伊將他召回並任命為「東部家內官」,因在亞美尼亞作戰表現不佳而被解職。 | [75] |
西美昂(Συμεών) | 1030 – ? | 羅曼諾斯三世 | 君士坦丁八世信賴的宦官,在羅曼諾斯三世即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030年被任命為「東方家內官」。 | [76] |
君士坦丁(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 1037–1041年 1041–1042年 |
米海爾四世 米海爾五世 |
米海爾四世的兄弟,宦官,1037年被任命為「東部家內官」,1041年米海爾四世死後他被佐伊女皇罷免,之同年他的侄子米海爾五世又恢復了她的職務,1042年米海爾五世倒台後被罷免。 | [77][78] |
君士坦丁·卡巴西拉斯(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Καβάσιλας) | 1042 – ? | 佐伊 | 反對米海爾五世的領袖之一,被佐伊女皇任命為「西方都督(δούξ)」。 | [79] |
君士坦丁·阿里安尼特斯 | 約1048 – 1050年 | 君士坦丁九世 | 在對抗佩切涅格人的戰爭中可能擔任「西方家內官」,1050年在阿德里安堡附近戰死。 | [80] |
狄奧多羅斯(θεόδωρος) | 1054–1057年 | 狄奧多拉 | 狄奧多拉女皇信任的宦官,被任命為「東方家內官」與突厥人作戰,後被派去鎮壓伊薩克·科穆寧的叛亂,但在佩特羅內戰役中戰敗。 | [81] |
約翰·科穆寧 | 1057 – ? | 伊薩克一世 | 伊薩克一世之弟,其兄繼位後被任命為「大家內官」並升為「宮殿主管(κουροπαλάτης)」。「大家內官」可能是後代史家的時代錯置,他實際應該是「西方宮內軍家內官」。 | [82] |
菲拉萊托斯·布拉哈米歐斯 | 約1068 – 約1071年 1078 – ? |
羅曼諾斯四世 尼基弗羅斯三世 |
亞美尼亞貴族,曾被羅曼諾斯四世任命為「東部家內官」,可能被米海爾七世罷免,後又被尼基弗羅斯三世重新任命。 | [82] |
安德洛尼卡·杜卡斯 | 約1072年 | 米海爾七世 | 米海爾七世皇帝的堂兄弟,在內戰中被任命為「東部家內官」去鎮壓羅曼諾斯四世。 | [83] |
伊薩克·科穆寧 | 約1073年 | 米海爾七世 | 伊薩克一世的侄子,被任命為「宮內軍家內官」前往與突厥人作戰,但戰敗被俘。 | [83] |
阿萊克修斯·科穆寧 | 1078–1081年 | 尼基弗羅斯三世 | 伊薩克一世的侄子,伊薩克·科穆寧之弟,被任命為「西方家內官」,負責鎮壓尼基弗羅斯·布林尼歐斯與尼基弗羅斯·巴西拉克斯的叛亂;1081年他發動政變推翻了尼基弗羅斯三世,自己成為皇帝,即阿萊克修斯一世。 | [84][83] |
格雷戈里·帕庫里阿諾斯 | 1081–1086年 | 阿萊克修斯一世 | 阿萊克修斯一世即位後被任命為「西方大家內官」,在1086年的戰鬥中戰死。R·吉揚認為他可能是第一個正式被任命為「大家內官」的人。 | [85][83] |
阿德里亞諾斯·科穆寧 | 1086 – 1095年之後 | 阿萊克修斯一世 | 阿萊克修斯一世之弟,1086年接替出任「西方大家內官」。 | [85] |
阿萊克修斯·吉多斯 | 約1185年 約1194年 |
安德洛尼卡一世 伊薩克二世 |
1185年時是「東方大家內官」,1194年時是「西方家內官」,同年在阿卡第波利斯戰役中慘敗。 | [86][87] |
巴西爾·瓦塔采斯 | 1185年之後–1194年 | 伊薩克二世 | 他娶了伊薩克二世的堂妹,1189年擔任色雷斯西亞都督(δούξ)與「東方家內官」,1193年擔任「西方家內官」 ,1194年陣亡。 | [88][87] |
察穆普拉孔(Τζαμπλάκων) | 未知 | 約翰三世 | 阿萊克修斯·察穆普拉孔的父親,在約翰三世時期擁有這個頭銜。 | [87] |
狄奧多托斯·卡洛泰托斯 | 約1254/1258年 | 約翰三世或塞奧多利二世 | 由塞奧多利二世寫給他的一封信證實,1259年時,他擔任色雷斯西亞軍區將軍。 | [87] |
費蘭·德奧內斯 | 約1304年 | 安德洛尼卡二世 | 加泰羅尼亞僱傭兵,被授予「宮內軍家內官」的榮譽頭銜,並短暫為拜占庭帝國服役。 | [87] |
曼努埃爾·杜卡斯·拉斯卡里斯(Μανουήλ Δούκας Λάσκαρις) | 約1320年 | 安德洛尼卡二世 | 最後一個已知的持有者,在1320年並提及為「西部宮內軍家內官」與塞薩洛尼基總督。 | [89] |
- 此列表不包括僅有官印而沒有其他證據證實的持有者,關於8-10世紀的這類人物,參見 Kühn 1991,第81–83頁.
引用
- ^ 1.0 1.1 Bury 1911,第50頁.
- ^ Bury 1911,第47–48頁.
- ^ ODB,"Scholae Palatinae" (A. Kazhdan), pp. 1851–1852.
- ^ 4.0 4.1 Oikonomides 1972,第329頁.
- ^ Guilland 1967b,第428頁.
- ^ Bury 1911,第51–57頁.
- ^ Bury 1911,第50–51頁.
- ^ Guilland 1967b,第428–429, 434, 445–446頁.
- ^ 9.0 9.1 Bury 1911,第51頁.
- ^ Kühn 1991,第84, 135ff.頁.
- ^ On the various variants of the titles used by the Byzantine writers, cf. Guilland 1967b,第429–430頁
- ^ Kühn 1991,第84–85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1頁.
- ^ 14.0 14.1 Guilland 1967b,第435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1–432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0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0–431頁.
- ^ ODB,"Domestikos ton scholon" (A. Kazhdan), pp. 647–648.
- ^ Oikonomides 1972,第334–335頁.
- ^ ODB,"Stratopedarches" (A. Kazhdan), pp. 1966–1967.
- ^ cf. Guilland 1967a,第405ff.頁
- ^ Guilland 1967a,第414–415頁.
- ^ Guilland 1967b,第454–455頁.
- ^ ODB,"Domestikos ton scholon" (A. Kazhdan), pp. 647–648; "Megas domestikos" (A. Kaxhdan), pp. 1329–1330.
- ^ Verpeaux 1966,第179頁.
- ^ Verpeaux 1966,第138頁.
- ^ Verpeaux 1966,第160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5–436頁.
- ^ 29.0 29.1 29.2 29.3 Guilland 1967b,第436頁.
- ^ 30.0 30.1 30.2 30.3 30.4 Kühn 1991,第74頁.
- ^ Petros (#604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rosopography of the Byzantine World
- ^ Guilland 1967b,第436–437頁.
- ^ ODB,"Manuel" (P. A. Hollingsworth), p. 1289.
- ^ 34.0 34.1 Guilland 1967b,第437頁.
- ^ 35.0 35.1 Kühn 1991,第75頁.
- ^ 36.0 36.1 36.2 Guilland 1967b,第438頁.
- ^ Kühn 1991,第75, 76頁.
- ^ Kühn 1991,第76頁.
- ^ Kühn 1991,第76–77頁.
- ^ Guilland 1967b,第438–439頁.
- ^ Tougher 1997,第58, 204頁.
- ^ 42.0 42.1 Kühn 1991,第77頁.
- ^ 43.0 43.1 Guilland 1967b,第439頁.
- ^ Tougher 1997,第204–205頁.
- ^ Kühn 1991,第77–78頁.
- ^ 46.0 46.1 Guilland 1967b,第440頁.
- ^ Tougher 1997,第80–81, 85–86, 205頁.
- ^ 48.0 48.1 Kühn 1991,第78頁.
- ^ 49.0 49.1 ODB,"Doukas" (A. Kazhdan, A. Cutler), pp. 655–656; "Doukas, Andronikos" (A. Kazhdan), p. 657.
- ^ 50.0 50.1 Guilland 1967b,第439–440頁.
- ^ Tougher 1997,第208–210頁.
- ^ Kühn 1991,第78–79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0–441頁.
- ^ 54.0 54.1 54.2 Kühn 1991,第79頁.
- ^ 55.0 55.1 55.2 Guilland 1967b,第441頁.
- ^ Kühn 1991,第79–80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1–442頁.
- ^ 58.0 58.1 58.2 Kühn 1991,第80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2–443頁.
- ^ ODB,"Kourkouas, John" (A. Kazhdan), p. 1157.
- ^ Guilland 1967b,第443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3–444頁.
- ^ 63.0 63.1 Kühn 1991,第81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4–445頁.
- ^ ODB,"Nikephoros II Phokas" (A. Kazhdan), pp. 1478–1479.
- ^ Guilland 1967b,第445頁.
- ^ ODB,"Phokas, Leo" (A. Kazhdan, A. Cutler), pp. 1667–1668.
- ^ 68.0 68.1 Guilland 1967b,第446頁.
- ^ ODB,"John I Tzimiskes" (A. Kazhdan, A. Cutler), p. 1045.
- ^ ODB,"Kourkouas" (A. Kazhdan), pp. 1156–1157.
- ^ ODB,"Melias" (A. Kazhdan, A. Cutler), p. 1334.
- ^ Guilland 1967b,第447–448頁.
- ^ 73.0 73.1 Guilland 1967b,第448頁.
- ^ ODB,"Ouranos, Nikephoros" (E. McGeer), pp. 1544–1545.
- ^ Guilland 1967b,第449頁.
- ^ Guilland 1967b,第449–450頁.
- ^ Guilland 1967b,第450頁.
- ^ Ringrose 2003,第191–192頁.
- ^ Garland 1999,第143, 145頁.
- ^ Guilland 1967b,第451頁.
- ^ Guilland 1967b,第452–453頁.
- ^ 82.0 82.1 Guilland 1967b,第453頁.
- ^ 83.0 83.1 83.2 83.3 Guilland 1967b,第454頁.
- ^ Guilland 1967a,第406頁.
- ^ 85.0 85.1 Guilland 1967a,第407頁.
- ^ Guilland 1967a,第408–409頁.
- ^ 87.0 87.1 87.2 87.3 87.4 Guilland 1967b,第455頁.
- ^ Guilland 1967a,第408頁.
- ^ Guilland 1967b,第455–456頁.
來源
- Bury, J. B. The Imperi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Ninth Century – With a Revised Text of the Kletorologion of Philotheo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1. OCLC 1046639111 –透過Archive.org (英語).
- Garland, Lynda. Byzantine empresses: women and power in Byzantium, AD 527–1204.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2023-09-12]. ISBN 978-0-415-1468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英語).
- Guilland, Rodolphe. Le grand domestique. Recherches sur les institutions byzantines [Studies on the Byzantine Institutions]. Berliner byzantinische Arbeiten 35 I. Berlin and Amsterdam: Akademie-Verlag & Adolf M. Hakkert. 1967: 405–425. OCLC 878894516 (法語).
- Guilland, Rodolphe. Le Domestique des Scholes. Recherches sur les institutions byzantines [Studies on the Byzantine Institutions]. Berliner byzantinische Arbeiten 35 I. Berlin and Amsterdam: Akademie-Verlag & Adolf M. Hakkert. 1967: 426–468. OCLC 878894516 (法語).
- Haldon, John F. Byzantine Praetorians. A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urvey of the Opsikion and Tagmata, c. 580–900. Bonn: Dr. Rudolf Habelt GmbH. 1984. ISBN 3-7749-2004-4 (英語).
- 亞歷山大·卡日丹 (編).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0-19-504652-8.
- Kühn, Hans-Joachim. Die byzantinische Armee im 10. und 11. Jahrhundert: Studien zur Organisation der Tagmata. Vienna: Fassbaender Verlag. 1991. ISBN 3-9005-38-23-9 (德語).
- Lounghis, Tilemachos C. The Decline of the Opsikian Domesticates and the Rise of the Domesticate of the Scholae. Byzantina Symmeikta (Athens: Institute for Byzantine Research). 1996, 10 (10): 27–36. ISSN 1105-1639. doi:10.12681/byzsym.804 (英語).
- Oikonomides, Nicolas. Les listes de préséance byzantines des IXe et Xe siècles. Paris: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1972 (法語).
- Ringrose, Kathryn M. The Perfect Servant: Eunuch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in Byzantiu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ISBN 978-0-226-72015-9 (英語).
- Tougher, Shaun. The Reign of Leo VI (886–912): Politics and People. Leiden and New York: BRILL. 1997. ISBN 978-90-04-10811-0 (英語).
- Verpeaux, Jean (編). Pseudo-Kodinos, Traité des Offices. Paris: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1966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