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塔·德賽
安妮塔·德賽 Anita Desai | |
---|---|
出生 | Mazumdar 1937年6月24日 加爾瓦爾王國穆索里(現印度北阿坎德邦) |
職業 | 作家,教授 |
國籍 | 印度 |
母校 | 德里大學 |
創作時期 | 1963年–至今 |
體裁 | 小說 |
子女 | 基蘭·德塞 |
安妮塔·德賽(Anita Desai,1937年6月24日—)是印度小說家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1][2]曾經三次入圍布克獎。[2]1978年她憑藉小說《山火》獲得印度國家文學院Sahitya Akademi獎。[3]又因小說《The work Village village》獲得英國衛報獎。[4]
早年生活
1937年Anita Mazumdar出生於印度穆索里,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孟加拉商人。[5][6]
她在家說孟加拉語,烏爾都語和印地語,在外說英語。然而,她直到成年後才去德國。她第一次在學校里學會了用英語讀寫,結果,英語成了她的「文學語言」。她七歲開始用英語寫作,並在九歲時發表了她的第一個故事。[5]
她是德里瑪麗女王高中的學生,1957年在德里大學米蘭達學院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第二年,她與一位計算機軟件公司的董事Ashvin Desai結婚。[7]
他們有四個孩子,包括布克獎獲獎小說家基蘭·德塞。她的孩子們周末被帶到Thul(阿利巴格附近),德賽在那裏創作了她的小說《The Village by the Sea》。[7][5]這部作品贏得了1983年衛報兒童小說獎,這是一個由英國兒童作家小組評判的圖書獎。[4]
職業生涯
德賽於1963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哭泣的孔雀》(Cry The Peacock)。她認為《白日悠光》(1980年)是她最具自傳性質的作品,因為它是在她成年時以及在她成長的同一地區創作的。[8]
1984年,她出版了《In Custody》 - 關於一位烏爾都語詩人在他衰落的日子裏的故事 - 這部小說入圍布克獎。1993年,她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意寫作教師。[9]
1999年布克獎決賽小說《Fasting Feasting》增加了她的知名度。她的小說《The Zigzag Way》創作於20世紀的墨西哥,於2004年出版,她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失蹤的藝術家》於2011年出版。[10]
德賽曾任教於曼荷蓮學院,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和史密斯學院。她是皇家文學學會,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和劍橋大學格頓學院的院士。[11]
電影
1993年,她的小說《In Custody》由墨臣艾禾里製片改編成一部同名英文電影,由伊斯麥·墨臣執導,並由Shahrukh Husain編劇。[12]電影贏得1994年印度國家電影獎。
作品[1]
- The Artist of Disappearance (2011)
- The Zigzag Way (2004)
- Diamond Dust and Other Stories (2000)
- Fasting, Feasting (1999)
- Journey to Ithaca (1995)
- Baumgartner's Bombay (1988)
- In Custody (1984)
- The Village by the Sea (1982)
- Clear Light of Day (1980)
- Games at Twilight (1978)
- Fire on the Mountain (1977)
- Cat on a Houseboat (1976)
- Where Shall We Go This Summer? (1975)
- The Peacock Garden (1974)
- Bye-bye Blackbird (1971)
- Voices in the City (1965)
- Cry, The Peacock (1963)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Anita Desai- Biography. British Council. Chatto & Windus.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 ^ 2.0 2.1 Anita Desai. Goodreads. Goodreads.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6).
- ^ Sahitya Akademi Award – English (Official listings). Sahitya Akademi.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31).
- ^ 4.0 4.1 "Guardian children's fiction prize relaunched: Entry details and list of past winn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uardian.co.uk, 12 March 2001; retrieved 5 August 2012.
- ^ 5.0 5.1 5.2 Liukkonen, Petri. Anita Desai. Books and Writers. Finland: Kuusankoski Public Library.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14).
- ^ Anita Desai- Biography. British Council. Chatto & Windus.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 ^ 7.0 7.1 Dr. Kajal Thakur. Man-Woman Bonding In Socio-Cultural Indian Concept. Lulu.com. : 9–. ISBN 978-1-329-13103-3.
- ^ Elizabeth Ostberg. "Notes on the Biography of Anita Desa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rchived copy. [2006-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6).
- ^ A Page in the Life: Anita Desai. [2018-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Baumgartner's Bombay, Penguin, 1989.
- ^ Anita Desai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來源
- Abrams, M. H. and Stephen Greenblatt. "Anita Desai".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 2C, 7th Edition. New York: W.W. Norton, 2000: 2768 – 2785.
- Alter, Stephen and Wimal Dissanayake. "A Devoted Son by Anita Desai". The Penguin Book of Modern Indian Short Stories. New Delhi, Middlesex,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1: 92–101.
- Gupta, Indra. India's 50 Most Illustrious Women. (ISBN 81-88086-19-3)
- Selvadurai, Shyam (ed.). "Anita Desai:Winterscape". Story-Wallah: A Celebration of South Asian Fictio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2005:69–90.
- Nawale, Arvind M. (ed.). "Anita Desai's Fiction: Themes and Techniques". New Delhi: B. R.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1.
外部連結
- 安妮塔·德賽的英國文化協會文學專頁
- 安妮塔·德賽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