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寧省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雨花門下的路軌
南京市1936年地圖,可見京市鐵路走向

寧省鐵路是20世紀中國南京城內一條連接滬寧鐵路和南京市區的鐵路,1907年10月20日動工,1908年12月竣工,1958年7月12日拆除。線路起自下關江口站(今南京港務局近側),經北極閣南行而達雨花門外之養虎巷,全長15.1公里,標準軌距。[1]

歷史

寧省鐵路曾名為南京市鐵路寧垣鐵路,後簡稱京市鐵路寧市線。1907年,清朝兩江總督端方上奏朝廷,建議興建鐵路連接滬寧鐵路、江邊招商局輪船碼頭和南京市區,溝通城南繁華市區,獲得批准。是年八月聘英國人格林森為工程師,開始測量、購地,並於10月14日動工。1908年完成工程,當時鐵路長約7.3公里,設江口、下關、三牌樓、無量庵、督署及萬壽宮共6個車站。[2]1909年一月,築至中正街(今白下路),2月通車,長11.3公里。耗資40萬兩庫平銀。[1][3]

1912年,寧省鐵路改稱「江寧鐵路」,1927年又改稱「京市鐵路」。1936年向南擴建延長3.8公里,連接江南鐵路(今寧蕪鐵路),增設建康路、武定門、中華門3個車站。[2]至此,全線長15.1公里。全線鋪設37公斤/米、40公斤/米軌,木枕。設車站8座,乘降所4處。有橋樑8座,除雨花門橋為木結構中型橋外,余均為混凝土墩架鋼樑小橋。

寧省鐵路作為一條支線,載重小,線路技術標準低,站間距離短,設施簡陋。行車速度最高40公里/時,後降至25公里/時以下,有的區段僅15公里/時,且僅能行駛小型機車。[1][3]

抗戰初期,江口站遭日軍空襲毀壞,日軍侵佔後,由華中鐵道株式會社經營,與寧蕪線並稱「南寧線」。全線設施除個別站舍木結構替代外,無甚變化。抗戰勝利後,由南京市政府接管,在原有基礎上維持行車。1947年因路況惡化,鐵路車輛、線路維修器材配件匱乏。加上運營入不敷出,仰賴(南)京滬鐵路局扶持、代管,直至解放軍攻佔南京。[1][3]

1949年4月後,作為寧蕪線的一部分,此支線的「病害」嚴重地段作了初步整治、維修,保持每天開行2對混合列車及市內交通車。1958年,市內仍行駛客車2對(南京至蕪湖),小運轉列車2對、市區客運交通車4對。是年11月,堯化門站至中華門站聯絡線建成後,寧省鐵路被全部拆除,連接的寧蕪鐵路也同時被改動。[2][1][3]

時至今日,部分南京街道名稱仍跟當年「小火車」有關;比如位於城北南京鼓樓區的鐵路北街、鐵路南街、龍頭房,而且甚至下關南京西站附近有疑似小火車的廢棄鐵軌和鐵路橋。[4]

車站

寧省鐵路(京市鐵路)車站列表
# 站名(含曾用名) 圖片/地圖 啟用日期 關閉日期 換乘線路
1 江口 1909年 1937年
2 南京(1909年-1930年)
下關(1930年-1945年)
南京(1945年-1958年)
1909年 1958年 滬寧鐵路
3 三牌樓 1909年 1958年
4 勸業會
丁家橋
1910年 1958年
5 無量庵
鼓樓
1909年 1958年
6 督署
總統府
輜守府
督軍署
上將軍署
國府
維新
新國民
國府
長江路
1909年 1958年
7 萬壽宮
中正街
白下路
1909年 1958年
8 武定門 1936年 1958年
9 中華門 1936年 1958年 江南鐵路(寧蕪鐵路)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第一节 支线. 交通志·鐵路篇. 江蘇省情網.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3). 
  2. ^ 2.0 2.1 2.2 《南京檔案背後的故事——昔日南京城內的小鐵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南通檔案信息網,2007年12月26日。
  3. ^ 3.0 3.1 3.2 3.3 第二节 其他线路. 南京市志·鐵路志. 南京市地方志. [2019-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5). 
  4. ^ 孤独的老铁轨,最后的南京“小火车”.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