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孔子世家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子世家譜》用於記錄孔子家族繁衍和傳承歷史,譜中主要記錄了自孔子以降2500多年間,孔子後裔的輩分、名號、居所、遷徙、任職、子嗣等部分或全部情況。

歷史

《孔子世家譜》是世界上連續傳承時間最悠久,記錄最完整,資料最詳謹,內容最廣泛的家族譜牒,其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其中記錄了自孔子曾祖父孔防叔西漢司馬遷同時期的孔子子孫十幾代的傳承關係,正式的孔子世家譜是宋代的元豐譜。

代到,因為孔子後裔的封爵、世襲、祭祀(孔子後裔也擔任宗廟的祭祀)等傳承,孔子家譜的修訂一直由當時的朝廷來嚴格完成,但是只記錄嫡長承襲者一脈。當時,孔子後裔人丁並不興旺,且居於曲阜,少有外遷。到了代,孔子後裔全族正式有譜,始在民間興起,但只有手抄本。元豐甲子年間(公元1084年),孔子第46代孫孔宗翰,當時官居朝議大夫,創修孔氏家譜,始為刊印。到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孔弘顒重修付梓。並定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為期,小修以甲午為期,然而這個規定並沒有嚴格執行。天啟年間重修一次,順治十年未及甲子又重修,之後康熙乾隆甲子均重修,民國時期歷7年1937年修成一次,最近的重修歷時10年2009年修成。1937年民國版《孔子世家譜》共四集,收錄孔子後裔56餘萬人。2009年版《孔子世家譜》全譜共約2500萬字,80冊,收錄的孔氏族人數量約200萬人。

歷史上的孔氏族譜:

  • 北宋元豐譜
  • 北宋孔氏祖庭雜記
  • 南宋東家雜記
  • 南宋紹興譜(南宗)
  • 南宋景定譜(南宗)
  • 金孔氏祖庭廣記(北宗)
  • 元大德闕里世系圖(北宗)
  • 元天曆譜(南宗)
  • 元中興重立宗支圖(北宗)
  • 元至正譜(南宗)
  • 明洪武譜(南宗)
  • 明成化譜(南宗)
  • 明弘治譜
  • 明天啟譜
  • 清順治譜
  • 清康熙譜
  • 清乾隆譜
  • 民國譜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孔氏族譜(孔子世家譜)雖重修、續修多次,至今能夠見到的僅有成化天啟康熙乾隆民國年間的譜牒5部。其中天啟譜僅存殘本。

天啟《孔氏族譜》

天啟二年(1622年)纂修,共8卷,刊印98部,主要纂修人為孔弘顒。此次修譜規定「義子不能入譜」。開印時,宗主、縣主親自到場,督印14頁,每頁印98張,即毀掉印板,以防私印。裝訂後,捧到孔廟詩禮堂加蓋公府、本縣印信和家庭、林廟關防印後,擇日分發。其後,遇有事故,戶頭、戶舉各帶譜牒至廟,以備查驗。如無印信或印文不對,即系私譜,以律究治。該譜卷首載有衍聖公孔衍植、世職知縣孔聞簡兩篇序文和《孔氏宗傳總論》、《闕里孔氏譜系引》、《偽孔考》和凡例等內容。卷一為一代至四十二代。一代孔子名下有姓源、年譜等項;二代以下多有小傳。卷二從四十三代孔仁玉到五十五代孔克堅。卷三至卷八為57戶的繁衍情況。

康熙《孔子世家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開纂,至次年十二月完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月告廟頒譜,共刊印100部。參加纂修者共7人,設鑑定、監修、督刊、編次、校閱等職,以衍聖公孔毓圻為鑑定,孔尚任為編次。在開局修譜前後,衍聖公及家庭族長先後向族人4次榜示,提出修譜要「嚴核假冒,表彰懿行,斥除匪類,務秉至公」,並規定凡不孝、不悌、干名、犯義、僧道、邪巫、優卒、賤役和不按規定行輩表字命名的,均不准入譜。這次修譜按《史記·孔子世家》定名為《孔子世家譜》,在內容安排及分戶上也作了一些調整。該譜共24卷。卷首有衍聖公孔毓圻、世職知縣孔興的序文和凡例等。卷一為姓源,卷二為年表,卷三為世系,卷四為中興,卷五至卷二十四分別記載了20派60戶的繁衍狀況。卷末附有《流寓記》和《》。《流寓記》概括記述了外徙10個支派,包括浙江衢州西安縣孔傳子孫,河南開封儀封縣孔惟時子孫,鎮江丹陽縣孔絢子孫等,其後裔人名未作詳載。

乾隆《孔子世家譜》

乾隆九年(1744年)修。參與修譜者共24人,設總裁、提調、監修、編次、校閱、收掌、謄錄、督刊、收發、供應等職,衍聖公孔昭煥任總裁,孔傳斌、孔繼儒、孔繼汾、孔毓佶為編次。開館之前,衍聖公孔昭煥榜示修譜條例及凡例,提出「嚴核假冒,詳查遺漏,表彰懿行,斥除匪類,務秉至公」的要求。開館時,衍聖公率領族人昭告祖廟,宣讀祝文、誓詞。告知凡義子贅婿、隨母改嫁的養子、干犯名義和下賤者均不能入譜。對懿行顯官、道德碩儒以及孝子、悌弟、義士、仁人、高隱、名流、詞林、藝苑,均上報其生平事跡,載入譜牒。要求修譜人員「毋便己私,毋徇情面,毋存疑致濫,毋挾怨生嫌」。為防假冒,對入譜族人要求各戶頭、戶舉出具甘結作保,還發動族人知情者檢舉。全譜共24卷,刊印120部,告廟頒發。該譜因纂修時未予避諱,觸犯甚多,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又作了改刊。將原本舊序和跋大部分抽掉,刪去姓源和年表兩卷,孔子事跡及名人傳略也作了核實精簡。改刊本減至22卷,刊印265部。

民國《孔子世家譜》

1930年10月開館纂修,至1937年11月告成。全譜325部,支譜1813部,鉛印。修譜人員由66人組成,設總裁、提調、監修、編次、校閱、收掌、文牘、書記、收發、庶務、會計、交際、督刊等職,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任總裁,孔廣彬、孔廣梅等13人為編次。修譜程序和禁止入譜人員與前譜大致相同。該譜設卷首,下分4集108卷。卷首除孔德成、家庭族長孔傳堉的序文外,還收入舊譜中的序文10篇,另有凡例、姓源、宗派總論、聖祖至四十二代圖、中興祖至20派圖、20派至60戶圖、嫡系考、嫡系圖、南宗圖、偽孔辨、內院真孔圖與外院偽孔圖等。

初集共62卷,卷一、卷二從始祖至分60戶,卷三至卷六十二為60戶,每戶1卷。二集34卷,記載中興祖之後外遷的南宗派、江西新建支、四川閬中支等34個支派,每支(派)1卷。三集10卷,記載中興祖之前外遷的平陰郟縣寧陵獻縣、丹陽、嶺南等10個支派,每派1卷。四集2卷,記歷代外遷而前譜失敘的山西趙城縣四川會理縣江蘇靖江縣貴州興文縣等77支族人。該譜對孔子後裔所取得的功名作了詳細記載,總計約有5000人,其中 進士240人,舉人443人。取得狀元榜眼探花會元解元等名次者也不乏其人。

2009年版《孔子世家譜》

由時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的谷牧先生提議,1996年10月2日,孔令煜之子孔德墉前往台灣,拜會了族兄、七十七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就續修家譜一事徵得了他的同意。1997年10月20日,孔德墉來到曲阜召集22名近支德字輩兄弟商議修譜事宜。1998年3月,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在香港成立,孔德墉任會長,孔德篪孔德坊任副會長,孔德宏孔德威則分別擔任辦公室主任與編輯部主任,負責具體工作。1998年6月,協會發表告族人書,正式開展了《孔子世家譜》的第五次修訂調查登記工作。補遺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後裔資料,歷時10年的《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後裔資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 2009年9月24日,孔子誕辰2560年之際,《孔子世家譜》續修頒譜典禮在曲阜孔廟大成殿隆重舉行。

2009年版《孔子世家譜》共搜集140多萬孔子後裔資料,再合民國譜所錄後裔,新譜的總人數約計達200萬,約計2500餘萬字。本次續修有三大創新:一是跨越性別、民族與地域,收入女性、少數民族、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後裔;二是增加個人信息;三是建立數據庫。《孔子世家譜》對研究孔氏家族的人口、分佈、變遷及孔氏家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地位有重要作用。

全譜共八十冊,結構如下:

2009年版《孔子世家譜》目錄
  • 卷首(1冊)
    • 第1冊
      • 前言、序、孔子世家歷朝歷代序文、本次序修發起人、本次序修告全體族人書、孔子世家譜序修工作協會、編纂委員會、本次續修各地分支機構、本次序修各地族人代表、本次序修收支一覽、有關入譜費及捐資收入的說明
      • 凡例、聖祖至四十二代世系圖、中興祖至分二十派世系圖、二十派分六十戶世系圖、衍聖公承襲圖
      • 宗派總論、襲爵考、偽孔辨
  • 初集(1~32冊):六十戶
    • 第1冊後有「始祖至中興祖卷一」、「中興祖至分戶卷二」。
    • 第2冊:大宗戶長支
    • 第3冊:大宗戶二支、三支
    • 第4冊:臨沂戶、孟村戶
    • 第5冊:道溝戶
    • 第6冊:滕陽戶長支
    • 第7冊:滕陽戶二支、三支
    • 第8冊:舊縣戶
    • 第9冊:終吉戶
    • 第10冊:蔡莊戶、戴莊戶、栗園戶
    • 第11冊:時莊戶、泗北戶
    • 第12冊:店北戶、西郭戶
    • 第13冊:仙源戶、泉南戶、齊王戶、盛果戶
    • 第14冊:苗孔戶、文獻戶、沂北戶
    • 第15冊:黌門戶、石村戶、魯賢戶、沂陽戶、孔村戶、王堂戶、小莊戶、宮端戶
    • 第16冊:華店戶
    • 第17冊:古城戶、崗山戶
    • 第18冊:魯城戶,東明支、沂水支
    • 第19冊:莒縣支、日照支
    • 第20冊:孔屯戶、西城戶、舊城戶
    • 第21冊:呂官戶,吉林阿城支、遼寧新賓支、貴州開陽支、四川雲貴支(長支、二支)
    • 第22冊:四川雲貴支三支、四支
    • 第23冊:四川雲貴支五支
    • 第24冊:雲南宣威支、四川大竹支
    • 第25冊:林前戶、防西戶、林門戶
    • 第26冊:官莊戶、大薛戶
    • 第27冊:廣文戶
    • 第28冊:小薛戶、陶樂戶、北公戶
    • 第29冊:紙坊戶、董莊戶、防上戶、高莊戶、南宮戶
    • 第30冊:星村戶、古柳戶、吳孫戶、東村戶、磨莊戶
    • 第31冊:張曲戶、息鄹戶
    • 第32冊:西林戶、林西戶
  • 二集(33~52冊):中興祖後外遷支派
    • 第33冊:南宗派、江西鷹潭支
    • 第34冊:江西新建支、四川閬中支、浙江溫嶺支、浙江錢塘支
    • 第35冊:清平孔莊支、廣東南海大瀝支、河南太康支
    • 第36冊:江蘇吳縣與范縣支、河南新鄉花園村支、河南新鄉八里營支、廣東番禺支、定陶支
    • 第37冊:廣西灌陽支、成武孔樓支、江蘇豊縣支、成武孔莊支、壽光支
    • 第38冊:牟平派
    • 第39冊:浙江慈谿派、福建閩縣支、安徽徽州支、安徽舒城支
    • 第40冊:浙江衢州派長支
    • 第41冊:廣東揭陽支、安徽太湖支、江蘇句容支
    • 第42冊:江西臨川支
    • 第43冊:浙江衢州派二支、三支、四支
    • 第44冊:湖北通山支、湖北浠水支、江蘇鎮江萊村支
    • 第45冊:浙江衢州派五支
    • 第46冊:安徽淮南支、安徽長豊支、河北雄縣支、安徽合肥支
    • 第47冊:壽光濰縣支、肥城孔莊支、冠縣支、河北棗強與恩縣支
    • 第48冊:鄆城支、四川大邑支、四川邛城支、河北晉縣支、河南考城支
    • 第49冊:江蘇武進支、長清支、德平南孔家莊支、河南濬縣支、德平西孔家莊支
    • 第50冊:江蘇鎮江支、河南武安支、桓臺孔家莊支、湖北新洲支、河南光山支
    • 第51冊:山西陽城濟源支、浙江寧海支、安徽桐城支
    • 第52冊:浙江婺州支、夏津支、浙江諸暨支、河北南宮冀縣支
  • 三集(53~76冊):中興祖前外遷支派
    • 第53冊:浙江平陽派長支、二支、江蘇高淳支
    • 第54冊:公誠支
    • 第55冊:克明支、孔陽村支、思昱後人
    • 第56冊:湖北陽新支、河南鄧縣支,浙江平陽派三支
    • 第57冊:安徽廬江支、江陰梧塍里支
    • 第58冊:河南郟縣派
    • 第59冊:河南寧陵派
    • 第60冊:河北沙河支、濟寧莊河支、吉林雙陽支、河北趙縣支、山西樂平支
    • 第61冊:河南寧陵派二支
    • 第62冊:河北獻縣派
    • 第63冊:公伸支三支、四支、五支、六支,公智支、公明公平支、肅寧支
    • 第64冊:江蘇丹陽派
    • 第65冊:嶺南派
    • 第66冊:番禺小龍支、番禺詵敦支
    • 第67冊:廣州暹岡支
    • 第68冊:懷集支
    • 第69冊:封開支
    • 第70冊:惠州支、河南鄭州支
    • 第71冊:廣東南雄派
    • 第72冊:江西臨夏派
    • 第73冊:浙江溫嶺支、分宜支、湖北陽新支、修水支
    • 第74冊:湖南平江瀏陽派
    • 第75冊:河南魯山派
    • 第76冊:河南河洛派
  • 四集(77~78冊):待攷支
    • 第77冊:山東支、河北北京天津支、山西支、內蒙古支、遼寧支、吉林支、黑龍江支、江蘇上海支、浙江支、福建支、江西支、河南支、湖北支、湖南支、廣東支、廣西支、四川重慶支、貴州支、四川重慶支、貴州支、雲南支
    • 第78冊:安徽支、陝西支、甘肅支、青海支、寧夏支、新疆支、臺港澳支
  • 五集(79~80冊):海外支派

記錄

2005年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

註釋

參考文獻

  • 《孔子世家譜》民國版、2009版
  • 《史記·孔子世家》
  • 《健力士世界紀錄》2005年

外部連結

  • 孔氏宗親網
  • 山東省情網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