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子蟜 (鄭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子蟜
鄭國司馬
君主
子嗣游眅游吉
諡號
政權春秋時期
父親公子偃

giu2(?—前554年),,名caai3,字子蟜,諡[1],又稱公孫caai3,是公子偃的兒子[2]鄭穆公的孫子,鄭國司馬。

朝晉暮楚

前565年冬季,楚國的令尹子囊進攻鄭國,報復鄭國入侵蔡國。子駟子國子耳希望順從楚國,子孔、子蟜、子展則希望等待晉國援救,最後聽從了子駟的意見,與楚國講和。[3]

前564年十月,晉國進攻鄭國,鄭國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鄭國的六卿子駟、子國、子孔、子耳、子蟜、子展以及鄭國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隨鄭簡公參與結盟。[4]

前564年年底,楚共王進攻鄭國,子駟打算和楚國講和,子孔和子蟜說:「和大國結盟,盟誓時喝的血都在嘴上沒幹,就要背棄盟約了,行嗎?」子駟和子展說:「我們的盟誓本來就說『是強國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現在楚軍來了,晉國不救援我國,那麼楚國就是強大的國家了。盟誓的話,難道敢違背?而且在要挾之下舉行的盟誓沒有誠信可言,神靈不會降臨,神靈所降臨的是有誠信的盟會。信,是言語的憑證,善良的主體,所以神靈降臨。明察一切的神靈認為在要挾下舉行的盟會不潔淨,是可以違背的。」鄭國便楚國講和。[5]

平叛

前563年冬季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率領叛亂分子進入鄭國首都,當日早晨在西宮的朝廷上殺死了子駟子國子耳,將鄭簡公劫持到了北宮。[6][7]

子產聽說有叛亂,帶領家族武裝進攻北宮的叛亂者,子蟜率領國人援助他,將叛亂者全部殺死。[8]

朝楚

前562年,子蟜跟隨鄭簡公去楚國朝見,晉國有了蕭魚之盟。[9]

會盟

前559年春,吳國到晉國報告戰敗情況,魯國的季孫宿叔老和晉國的士匄、齊國的崔杼、宋國的華閱仲江,衛國的北宮括,鄭國的子蟜,曹國人,莒國人,邾國人,滕國人,薛國人,杞國人,小邾國人和吳國人在向地會見,為吳國策划進攻楚國。[10]

攻秦

前559年夏季四月,諸侯的大夫們跟隨着晉悼公進攻秦國,以報復三年前的櫟之戰。晉悼公在國境內等待,讓本國的六卿率領聯軍前進。到達涇河後,諸侯的軍隊不肯渡河。魯國人侯莒國人渡河後,子蟜進見衛國的北宮懿子,對他說:「親附別人而不堅定,沒有比這更讓人厭惡的了,國家會怎樣呢?」北宮懿子很高興。兩個人去見諸侯的軍隊而勸他們渡河,聯軍渡過涇河駐紮下來。秦國人在涇河上游放置毒物,諸侯的軍隊死去很多。子蟜率領鄭國的軍隊前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都跟上,一直攻到棫林,秦國還是不屈服。[11][12]由於荀偃的「馬首是瞻」命令,這次戰役最終無功而返。

謀定衛

前559年冬季,季孫宿士匄華閱孫林父、子蟜、莒國人、邾國人在戚地會見,商討安定衛國。[13][14]

送葬

前556年冬季,晉悼公去世。[15]子西去晉國奔喪弔唁,子蟜前去送葬。[16]

同討不庭

前557年,晉平公和諸侯在溫地舉行宴會,讓大夫們舞蹈,要求唱詩一定要和舞蹈相配合。齊國高厚的詩與舞蹈配不好。荀偃發怒,說:「諸侯有別的想法了。」荀偃讓諸侯大夫們和高厚結盟,高厚逃回齊國。叔孫豹、晉國的荀偃、宋國的向戌、衛國的甯殖、鄭國的子蟜、小邾國的大夫盟誓說:「共同討伐不忠於盟主的人。」[17]

告老

前556年,子蟜告老。 [18]

伐齊

前555年,晉國集合諸侯進攻齊國的平陰,子蟜、伯有子張跟隨鄭簡公進攻齊國。[19][20]

去世

前554年四月十三日,子蟜去世,鄭國向晉國的大夫發出訃告。因為子蟜在進攻秦國的戰役中表現很不錯,范宣子將事情上報給晉平公。六月,晉平公向周靈王請求,周靈王追賜給子蟜大路的車,在子蟜下葬時讓大路跟着葬車走,這是合於禮的。[21]

參考資料

  1. ^ 《春秋釋例·卷四·世族譜》:子蟜,公孫蠆,司馬子蟜,桓子。
  2. ^ 《春秋經傳集解·襄公八年》:子蟜,子遊子。
  3. ^ 《左傳·襄公八年》:冬,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子駟、子國、子耳欲從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晉。子駟曰:「……請從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
  4. ^ 《左傳·襄公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鄭人恐,乃行成。……將盟,鄭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5. ^ 《左傳·襄公九年》:楚子伐鄭,子駟將及楚平。子孔、子蟜曰:「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子駟、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強是從。』今楚師至,晉不我救,則楚強矣。盟誓之言,豈敢背之?且要盟無質,神弗臨也,所臨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臨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罷戎入盟,同盟於中分。
  6. ^ 《春秋·襄公十年》:冬,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
  7. ^ 《左傳·襄公十年》:於是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帥賊以入,晨攻執政於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如北宮。
  8. ^ 《左傳·襄公十年》:子產聞盜,為門者,庀群司,閉府庫,慎閉藏,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兵車十七乘,屍而攻盜於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子師仆,盜眾盡死。
  9.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
  10. ^ 《春秋·襄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於向。
  11. ^ 《春秋·襄公十四年》: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12. ^ 《左傳·襄公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於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於棫林,不獲成焉。
  13. ^ 《春秋·襄公十四年》:冬,季孫宿會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
  14. ^ 《左傳·襄公十四年》:冬,會於戚,謀定衛也。
  15. ^ 《左傳·襄公十五年》:晉悼公卒。
  16. ^ 《左傳·襄公十五年》: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
  17. ^ 《左傳·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於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於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戌、衛甯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
  18.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
  19. ^ 《春秋·襄公十八年》: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20. ^ 《左傳·襄公十八年》:於是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
  21. ^ 《左傳·襄公十九年》:於四月丁未,鄭公孫蠆卒,赴於晉大夫。范宣子言於晉侯,以其善於伐秦也。六月,晉侯請於王,王追賜之大路,使以行,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