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婆羅洲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婆羅洲象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 象科 Elephantidae
屬: 象屬 Elephas
種:
亞洲象 E. maximus
亞種:
婆羅洲象 E. m. borneensis
三名法
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
婆羅洲象分佈地

婆羅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又稱加里曼丹象婆羅洲矮象婆羅洲侏儒象等,原來被當作外來亞洲象的野化種群。2003年被認為應屬於亞洲象的一個獨立亞種,但其原生地目前尚無定論。[1]其亞種加詞「borneensis」意為「婆羅洲的」。

婆羅洲象個頭比其它亞洲象還要小一倍。現在被認為是源自巽他群島的馴化亞種。目前主要生存於婆羅洲島北部沙巴和東北部。它受到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的威脅,只剩下1500頭左右。

發現歷史

婆羅洲象象群

婆羅洲象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近代由人類引入,是其他地區亞洲象的後裔,並非當地的原生物種。一直到2003年以美國人唐·梅爾尼克為主的學者才以DNA檢驗比對為論據提出不同意見。

屬於亞洲象說法

婆羅洲島上沒有發現過象的化石,而當地土著的土語中也沒有象這個詞,是以有學者認為婆羅洲象是近代被人類從亞洲其他地區帶進婆羅洲的。

在20世紀50年代,依解剖上的差異,如較小的頭蓋骨牙齒的變形等,婆羅洲象曾被歸類於亞洲象的一個亞種。但同時有動物學家指出婆羅洲的大象種群看上去與其它亞洲象不同,它們的頭骨更小,象牙也存在一些差異。

歷史記載

當地史書記載了爪哇國王向蘇祿國蘇丹贈送兩頭馴象的歷史,而後來這些馴象在婆羅洲西部繁衍野化。1521年斐迪南·麥哲倫抵達汶萊時,記載了當地國王以絲綢裝飾馴象的事跡。但到了1770年,歐洲的訪問者沒再看到這種習俗,反之記述了當地人在豐收之後狩獵野生象群的景象。儘管早前汶萊與馬辰都有王室養象的記錄,但當地人一向沒有捕捉或馴化當地野象的傳統。

婆羅洲象基因起源

200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研究和保護中心的唐·梅爾尼克(Don Melnick)與來自美國印度馬來西亞的同事研究了婆羅洲大象的DNA。他們收集了婆羅洲北部馬來西亞部分的20隻大象的糞便血液樣本,從中分離出一個線粒體和5個染色體基因。然後比較這些基因與南亞地區數百頭大象的相應基因。2003年的比較結果,婆羅洲大象與任何已知大象種群都存在很大差異,無論是野生還是馴養種群。婆羅洲象應該歸於一獨特的亞種。[2]

研究結果發現婆羅洲象並非近代才出現。它們和其他亞洲象明顯不同,作者推測婆羅洲象是三十萬年前婆羅洲和亞洲大陸分離後,所誕生的新亞種。

爪哇象孑遺

然而,由於婆羅洲一直沒發現象的化石,因此婆羅洲可能不是本亞種的原生地,因此,綜合上述分子學、生物考古與當地歷史文獻等資料,婆羅洲象很可能是已在爪哇島上絕跡的亞洲象的亞種——爪哇象Elephas maximus sondaicus)的孑遺[3]

參考文獻

  1. ^ Choudhury, A., Lahiri Choudhury, D. K., Desai, A., Duckworth, J. W., Easa, P. S., Johnsingh, A.J.T., Fernando, P., Hedges, S., Gunawardena, M., Kurt, F., Karanth, U., Lister, A., Menon, V., Riddle, H., Rübel, A., Wikramanayake, E. Elephas maxim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英文)
  2. ^ Fernando P., Vidya T.N.C., Payne J., Stuewe M., Davison G. Alfred, R.J., Andau, P. Bosi, E. Kilbourn, A. Melnick, D.J. DN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sian Elephants Are Native to Borneo and Are Therefore a High Priority for Conservation. PLoS Biol. 2003, 1 (1): e6 [2014-09-20]. PMC 176546可免費查閱. PMID 12929206. doi:10.1371/journal.pbio.0000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英文)
  3. ^ Nurfika Osman, Ancient Elephant Unearthed in Java, Jakarta Globe, 11 June 2009 [2017-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