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匈帝國佔領下的塞爾維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匈帝國佔領下期間貝爾格萊德街頭的奧匈軍隊

奧匈帝國佔領下的塞爾維亞是1915年底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奧匈帝國軍隊佔領下的塞爾維亞王國。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正式開始。1914年8至12月間,奧匈帝國曾發動了3次攻勢(塞爾維亞戰役),無一成功,1915年10月,奧匈軍與德軍發動聯合攻勢,從北部和西部擊穿了塞爾維亞人的防線,保加利亞王國軍隊則從東邊進攻塞爾維亞。至1916年1月,同盟國軍隊已佔領塞爾維亞全境。

接着,塞爾維亞被分為兩大塊佔領區,一是奧匈佔領區,二是保加利亞佔領區,兩區均受軍事管理。德方拒絕直接吞併任何塞爾維亞國土,轉而控制住了兩大佔領區內的鐵路、礦區、林業和農業資源。奧匈佔領區包含了塞爾維亞北部四分之三的領土。1916年1月1日,奧匈帝國陸軍建立皇家和王家塞爾維亞軍事總督政府英語Military General Governorate of Serbia,作為佔領區的行政部門,其首腦為軍事總督,副總督是非軍人身份的專員。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任命出生在克羅地亞的軍官約翰·馮·薩利斯-齊維斯英語Johann von Salis-Seewis為首任軍事總督。新組建的政府的目的是拆散塞爾維亞族人口,將塞爾維亞變為奧匈帝國的糧食產地,並控制其經濟資源。

奧匈方在佔領區建立了軍事法律體制,禁止一切政治組織,禁止公眾集會,將學校納入控制範圍,奧匈陸軍還有權在佔領區內展開戒嚴,抓捕人質,在懲罰性突襲中燒毀村莊,以公開執行絞刑以及即刻處決犯人等方式鎮壓起義行動。奧匈佔領塞爾維亞期間曾將15萬至20萬名男性、女性以及兒童送進本國境內專門建立的拘留和集中營。

1918年9月,以塞爾維亞第2集團軍英語Second Army (Serbia)南斯拉夫志願師英語Yugoslav Division先頭部隊的協約國軍隊打穿了薩洛尼卡戰線(馬其頓戰役),迫使保加利亞於9月30日投降,很快,塞爾維亞便被協約國攻佔,至10月底,所有殘餘奧匈帝國軍隊全部撤退。至1918年11月1日,塞爾維亞的所有戰前領土均被協約國軍隊佔領,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佔領告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