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康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康縣
流經太康縣城的渦河
流經太康縣城的渦河
坐標:34°03′52″N 114°51′16″E / 34.06448°N 114.85442°E / 34.06448; 114.8544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河南省周口市
下級行政區
153
政府
 • 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 縣長張峰
面積
 • 總計1,754.96 平方公里(677.59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152,685人
 • 密度657人/平方公里(1,701人/平方英里)
 • 城鎮468,04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75400
電話區號0394
行政區劃代碼411627
網站www.taikang.gov.cn

太康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周口市下轄的一個。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分別與扶溝西華淮陽柘城睢縣杞縣通許接壤。面積1759平方公里[2],總人口約153萬人。

名稱由來

秦置陽夏縣。隋置太康縣。當地傳說,太康城是夏代太康所築,並葬於此,故稱太康。

歷史

早期

夏初,屬戈地。《左傳》杜預註:戈在鄭、宋之間,即今太康一帶。

商,仍屬豫州。

西周,屬陳國。《史記·周本記》:周滅殷,武王封舜後裔媯滿於陳,都宛丘(今淮陽),境屬陳國邦域。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楚滅陳,地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置陽夏縣,屬潁川郡。

西漢初,屬潁川郡。高祖七年(前200年),分潁川郡置淮陽郡。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陽國。武帝時,廢國為郡。宣帝時,復置淮陽國,陽夏均為其屬縣。

東漢初,屬豫州淮陽國。光武年間,並固始縣入陽夏縣。章和二年(88年),改淮陽國為陳國,陽夏屬之。建安二年(197年),陳國廢為陳郡,陽夏屬陳郡。

三國時,屬魏豫州陳郡。太和六年(232年),封曹植為陳王,是為陳國,後曹植子志徙封濟北,陳復為郡,陽夏屬之。

晉,屬豫州梁國。惠帝,分梁國立陳國,陽夏屬之。 太康縣城東南留有太康陵少康陵

建置

587年,隋改陽夏縣為太康縣[3]

五代十國時期,太康屬開封府。大德九年(1305年),黃河決口於開封小黃村口,水淹太康。正統十三年(1448年),黃河決口淹太康。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查天化攻打太康縣城,遭清軍阻擊,戰死[4]

1912年中華民國新紀元開始。 改縣衙門為行政公署,知縣為縣知事,首任縣知事曹景玢。全縣共劃為九個行政區。

1919年秋,太康地區霍亂

1926年(民國十五年)7月30日,杆匪金貴彬 、牛繩武等攻破縣城,全城罹難,商民被劫一空,盤踞10餘日,擄1000多人西去。

1927年(民國十六年)改縣知事為縣長,首任縣長程同。翌年改行政公署為縣政府。

1930年(民國十九年)西北軍陸軍第十四軍孫殿英部駐紮太康縣城。5月中央軍圍城7日南退。縣境淪為戰區(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混戰時期)。5月25日至6月6日蔣 、馮軍在高賢、常營一線激戰。8月孫殿英部由縣城北退,王學聚部入城,中央軍在外圍攻十餘日。後國民黨中央派郜子舉收編該部為國軍第五軍十七師,始停戰。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春,架設環境電話線路,全縣各機關及9個區公所均可通話。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9日蔣介石為了堅壁清野,命蔣在珍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是為花園口決堤事件黃河水泛縣境。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9月,根據豫東特委指示,在牌坊楊建立中共太康縣委員會,張俊峰任書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7年中全縣軍民共消滅日軍偽軍3200多人,繳獲各種槍械2000多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共太康縣委在天寧寺廣場召開萬人慶祝大會。

人口

根據(河南省)周口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太康縣常住人口為1152685人[5],男性人口佔比49.72%,女性人口佔比50.28%,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6.74%,15-59歲佔比53.22%,60歲以上佔比20.04%,65歲以上佔比15.84%。2020初:戶籍總戶數為43.913萬戶,戶籍人口153.24萬人。

行政區劃

太康縣下轄15個、8個[6]

城關回族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冢鎮、​朱口鎮、​馬頭鎮、​龍曲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莊鎮、​張集鎮、​清集鎮、​大許寨鎮、​轉樓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獨塘鄉、​五里口鄉高朗鄉

地形地貌

位於華北平原腹地,地勢平坦,為黃河水淤積平原地形。

經濟

農業

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等。近年來在廣東、北京、新疆等地打工較多。

工業

紡織製衣等輕工業為主,兼有鍋爐製造等重工業。

服務業

交通

G45 大廣高速永登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太康扶溝縣界,縣城南部均有出口; 311國道 106國道於縣城交匯;太康火車站,三洋鐵路線路上重要客運站、貨運站; 許鄲地方鐵路穿過縣境,設有板橋,遜母口,太康,老冢等四站。

文化

太康縣文化古蹟眾多,有文廟、太康墓、吳廣塔、壽聖寺塔等,境內有多處仰韶、二里頭和商、周、秦、漢時期的文化遺址。太康縣為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的發源地。素有「天下第一團」美譽[來源請求]的地方劇種太康道情源於道教樂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太康縣有許多與歷代孝善相關的遺蹟和名村、名地。歷史上,與孝善有關的鄉村里社有45處之多。在民間,有與孝善有關的廟會,如紀念陶侃尋母的陶母崗廟會、白雲寺廟會,紀念高柴的壽聖寺廟會等。2019年12月獲評中國孝善文化之鄉。

名勝古蹟

名人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太康县县情简介_太康县人民政府. www.taikang.gov.cn.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3. ^ 河南地方志. 周口地区志 大事记. [2018-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其中開皇六年(586年),......。次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
  4. ^ 周口地区志 大事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5. ^ 中國: 河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6. ^ 2023年太康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