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沽夾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沽夾河中國膠東半島地區注入北黃海的最大河流。[1]

概況

上源有兩支,東支名外夾河,亦稱大沽河;西支名內夾河,亦稱清洋河。兩河在煙臺福山區永福園村會合後,始稱大沽夾河。兩河中以東支較長,為大沽夾河幹流。它發源於海陽市北部郭城鎮牧牛山,曲折東流,在牟平區埠西頭附近屈而東北流,經棲霞福山兩縣區東部和牟平區西部,至牟平區東陌堂北轉向西北流,在煙臺市區小沙埠南轉而北流,於東勝利村北注入北黃海套子灣。河長80公里,流域面積2295.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1000,流域河網密度0.69公里/平方公里。

內夾河發源於棲霞市北部靈山夼,曲折東北流,經棲霞城西,又東北流,在棲霞藏格莊附近屈而東流,經過門樓水庫,轉而東北流,經福山城東,又東北流由左岸注入大沽夾河。河長76.8公里,流域面積121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2/1000。

水文

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大沽夾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73.9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67.9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6.15億立方米。根據福山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997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1964年,為5.65億立方米,最小出現在1968年,為0.640億立方米,兩者比值為8.8。大沽夾河洪水,建國以後以1965年為最大,據內夾河南關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1178平方公里)實測,洪峰流量為2510立方米/秒。大沽夾河福山站,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1.39公斤/立方米,據1953~1957,1966~1979年觀測資料計算,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34萬噸。

參考文獻

  1. ^ 自然地理库 -- 大沽夹河.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10-10-13 [2012-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1)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