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明湖

座標36°40′31″N 117°01′07″E / 36.6752°N 117.0186°E / 36.6752; 117.0186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明湖
大明湖全景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
座標36°40′31″N 117°01′07″E / 36.6752°N 117.0186°E / 36.6752; 117.0186
分類古建築
時代北魏-近現代
編號3-130
認定時間2006年

大明湖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是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屬於泉水型湖泊,主要由周圍的黑虎泉趵突泉五龍潭泉群、珍珠泉群等泉水匯流而成,同時也接納大氣降水和西護城河匯集的地表徑流。湖泊面積在2010年經過疏浚工程後達到了0.5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總蓄水量約為83萬立方米。[1]

大明湖公園有郭沫若手書「大明湖」匾額,門首一副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南門

名稱

大明湖公園東門

大明湖最初以大明寺而得名,北魏酈道元編著的《水經注·濟水注》云:「濟水又東北,濼水入焉。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其水北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側湖,此水便成淨池也。」湖北有水澤稱之為「歷水陂」。唐時統稱「蓮子湖」。北宋文學家曾鞏稱之為「西湖」、「北湖」。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復稱「大明湖」,從此沿襲該名稱[2]

歷史

大明湖

起初大明湖範圍很大,南至濯纓湖,北通鵲山湖。 西晉永嘉年間,建分割大湖,基本規模延續至今未變。湖水面積46公頃,水平均深度為3米。水源來自城區珍珠泉王府池子附近的泉群,然後由北水門流入小清河,向東注入渤海。湖底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下泄,再加排水系統合理,便形成了「霪雨不漲、久旱不涸」的特點。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大明湖建造亭台樓閣、修堤架橋,是為今日大明湖景區遊覽格局之濫觴[2]

大明湖風景秀麗。如清代乾隆志書《歷城縣誌·山水考四》所載:「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夏挹荷浪,春色揚煙,盪舟其中,如游香國,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明湖泛舟為元、明時的「濟南八景」之一。岸上翠柳垂蔭,湖中碧波映荷,輕舟爭渡,游舫徐行;樓台亭榭,隱現蔥蘢之間,景色宜人。馬可·波羅在《中國遊記》中寫大明湖:「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清朝劉鶚在《老殘遊記》中[3],作家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均寫到大明湖美景。

1955年,大明湖改建為公園。2003年獲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07年10月至2009年夏展開擴建改建工程,遷建山東省圖書館,新建8個景區,總面積由74公頃增至103.4公頃。小東湖、濟南護城河也和大明湖貫通[2],可乘坐遊船沿護城河遊覽,到達黑虎泉和趵突泉。目前大明湖公園門票免費,乃三大名勝中唯一一家。

建築

歷史悠久的大明湖的人文景觀也是極為著名。多處建築景觀是為紀念古人政績、行蹤而修建,如歷下亭、月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弔、吟詠。其中包括唐朝李白宋代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張養浩明代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王士禎蒲松齡等。

歷下亭

歷下亭位於湖心島,歷來為文人會集之地。天寶四年(745年)時,北海郡太守李邕曾在此宴請杜甫及濟南名士[4],席中杜甫賦有《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一詩,現亭東遊廊門上的楹聯即為其中「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為名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該詩也是歷下亭一名最早的文獻記載。清高宗乾隆為其御書「歷下亭」匾額。杜甫的詩句「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亭前楹聯。古歷下亭原在五龍潭一帶。宋以後遷至今大明湖南畔,現在的歷下亭建於清康熙年間[5][6]

湖心亭

大明湖中,湖心亭位於湖中一方形小島上,因而得名。早在宋代,湖心島上就有亭,當時名字叫做環波亭。古書記載說:「島上有方亭,紅柱青瓦,重檐出廈,起脊飛檐,脊飾吻獸。」今存湖心亭為1990年建,亭高約11米,邊長為10米,建在石砌台階上,是濟南市最大的方亭,因島名湖心島而得名[6]

月下亭

月下亭是一座六角亭,建於1937年,在大明湖東北岸有小石橋與「明湖書苑」相通。月下亭的一幅楹聯為:「數點雨聲風約住,一簾花影月移來」[6]

九曲亭

20世紀初的大明湖舊景

九曲亭是翠柳屏、玉帶橋以西一石橋末端的小亭,原名覺漚亭[6]

小滄浪亭

小滄浪亭位於鐵公祠院內,建於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風格仿照蘇州滄浪亭。「滄浪」二字,取自《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此處是賞荷勝地,匾額「滄浪荷韻」由董其昌所書,楹聯為「環城納湖月,五柳在門牆[7]。」

得月亭

得月亭位於小滄浪亭東鄰,是一座紅柱重檐八角亭,建於1929年[6]

鐵公祠

夕陽的湖面

鐵公祠在大明湖北岸,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以紀念明朝建文帝時捍衛濟南府抵禦朱棣進攻的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鐵鉉。祠上匾額書「浩氣長存」,左首墨跡「萬古千秋」及大門匾額「鐵公祠」為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手跡,右首對聯「鐵肩擔道義,碧血照湖光」。祠內立鐵鉉銅像。鐵公祠於1996年重建[8]

北極閣

北極閣位於北岸,是一所初建於元代的道觀,供奉玄武帝;明永樂年間重建,清代又多次重修[9]

南豐祠

南豐祠位於東北岸,是紀念宋代學者曾鞏的祠堂,1829年重建[10]

藕神祠

大明湖,攝於2017年;遠處可見超然樓

原為《大明湖》一文中的「古水仙祠」,現今名為「藕神祠」,位於湖東北岸。原是大明湖畔的古祠,清同治年間有文人重建,改祀李清照為「藕神」而更名。李清照是濟南人。裏面有李清照的塑像,但外面的楹聯仍為老殘遊記中的「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另有一楹聯:「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才女魂。」很貼切地把李清照與水仙都鑲嵌至對聯裏[11]

匯波樓

匯波樓在大明湖公園東北隅,因建於大明湖水出口北水門之上而得名。北水門為宋代曾鞏所建。「匯波夕照」為濟南八景之一[12]

超然樓

超然樓夜景

超然樓位於湖東北岸,是一座仿木結構鋼筋混凝土建築,建於2009年,高51.7米、共7層。典故源自元代學士李泂曾於大明湖畔建造的同名建築,後倒塌。超然樓坐落在花崗石台基上,瓦面及附件、門、欄杆等為銅質材料,匾額和抱柱採用掐絲景泰藍銅工藝製作。樓內設置展廳,主題是濟南當地歷史文化和木雕文化。六層建有觀景台,可俯瞰大明湖全景[13]

生態環境

由於湖泊周邊人口密集,居民區和商業區分佈廣泛,在1996年至2004年期間,大明湖的富營養化現象非常嚴重[1]

濟南市政府在2003年引入趵突泉、五龍潭泉群和珍珠泉群的泉水進行水體置換,但由於西護城河的地表徑流仍然是主要水源之一,水質改善的效果並不顯著。2007年實施了挖湖清淤等工程後,大明湖的水體狀況基本維持在輕度富營養化水平。[14][15]

文學作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任齊州掌書記期間,曾寫有《環波亭》詩一首:

相傳北洋政府時期山東省主席張宗昌作詩《明湖賦》讚美大明湖景色:

老舍的《大明湖之春》曾這樣寫:

瓊瑤小說《還珠格格》女主角之一的夏紫薇出生地就設定在大明湖畔附近。

傳說

大明湖的「四大謎」,由來已久。明末的左詩壇巨擘王象春,就曾經在自己所寫的《齊音·大明湖》中有過詳細的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後該文又被清朝人收錄在《歷城縣誌》中,應該是較早對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記載。這也就是濟南的人家喻戶曉的大明湖裏「四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

  • 青蛙不鳴:所謂「青蛙不鳴」,時至今日仍無人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 蛇蹤難尋:所謂「蛇蹤難尋」,是因為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
  • 久旱不落:所謂「久旱不落」,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為質地細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斷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
  • 久雨不漲:所謂「久雨不漲」,是因為大明湖的出水口眾多,當水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流了出去。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申恆倫; 徐賀, 張鑫儒, 陳靜, 朱天順, 蔣萬祥, 付瑤. 泉水型城市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生态健康评价——以济南大明湖为例. 湖泊科學. 2024, 36 (4): 1036–1045 [2024-08-09]. doi:10.18307/2024.0414. 
  2. ^ 2.0 2.1 2.2 大明湖.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3. ^ 老殘遊記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4. ^ 《历下亭》. 濟南市政府網. [2009-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3). 
  5. ^ 历下亭.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6. ^ 6.0 6.1 6.2 6.3 6.4 大明湖这些古色古香的亭子,您都知道么?. 大眾網. [2020-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7. ^ 沧浪荷韵.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8. ^ 铁公祠.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9. ^ 北极阁.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10. ^ 南丰祠.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11. ^ 藕神祠.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12. ^ “唐宋八大家”治水有功. 中國新聞網. [2020-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13. ^ 超然楼. 天下第一泉. [2020-08-07]. [失效連結]
  14. ^ 賈麗; 黃雪梅,張秋英,等. 大明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水產養殖. 2023, 44 (5): 26–29,51.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3.05.005. 
  15. ^ 代雪靜; 王兆軍, 劉楊. 近26年大明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富营养化特征. 綠色科技. 2022, 24 (18): 119–124 [2024-08-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