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不列顛王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不列顛王國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英語
1707年-1800年
英國英國皇室徽章 (1714年—1800年)
英國皇室徽章
(1714年—1800年)
格言:Dieu et mon droit
法文: 「天有上帝,我有權利」)1
國歌:天佑吾王
深綠色:大不列顛王國的領土(1789年) 淺綠色:愛爾蘭王國、賓士域-呂訥堡選侯國(與大不列顛王國構成共主邦聯的國家)
深綠色:大不列顛王國的領土(1789年)
淺綠色:愛爾蘭王國賓士域-呂訥堡選侯國(與大不列顛王國構成共主邦聯的國家)
首都倫敦
51°30′N 0°7′W / 51.500°N 0.117°W / 51.500; -0.117
常用語言英語(全國通行)
威爾斯語(威爾斯)
低地蘇格蘭語(蘇格蘭)
蘇格蘭蓋爾語(蘇格蘭)
政府單一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2 
• 1707年—1714年
安妮女皇
• 1714年—1727年
佐治一世
• 1727年—1760年
佐治二世
• 1760年—1800年
佐治三世
英國首相2 
• 1721年—1742年
羅拔·華波(首任)
• 1783年—1800年
小威廉·皮特(GB末任)
立法機構英國國會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下議院
歷史 
1707年5月1日
1801年1月1日
貨幣英鎊
ISO 3166碼GB
前身
繼承
英格蘭王國
蘇格蘭王國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1蘇格蘭地區使用的皇家格言是Nemo Me Impune Lacessit中文意為「傷我者,必懲」。
2大不列顛王國君主和首相從1707年5月1日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王國開始,到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截止。

大不列顛王國(英語:Kingdom of Great Britain)簡稱大不列顛(英語:Great Britain)又譯為英國,曾經為英國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顛島及其附屬島嶼,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令》,由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合併組成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國王占士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占士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1800年聯合法令》生效,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英國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詞源

這個名字源自英國大不列顛島的拉丁名字 Britannia 或 Brittānia,英國人的土地通過古法語 Bretaigne(也就是現代法國布列塔尼)和中世紀英語 Bretayne, Breteyne。「Great Britain」一詞首次正式使用是在1474年。[1]

在「Britain」之前,「Great」一詞的使用起源於法語,在「Britain」和「Brittany」中都使用「Bretagne」。因此,法語將兩者區別開來,稱英國為「la Grande Bretagne」,這一區別後來被譯成了英語之後才有所體現。[2]

君主列表

18世紀的英國

18世紀前的英格蘭王國和1707年後的大不列顛,已經成為一個有着世界影響力的殖民大國,是法國在殖民競爭中的主要對手[3]。1707年之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在美洲非洲印度迅速擴張,很快地便成為大英帝國經濟和人口的中堅地區。

合併

使王國政治一體化是安妮女皇的一個重要國策,這使得原兩個王國的史超域王朝成為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個王朝。1706年,《聯合條約英語Treaty of Union》在英格蘭國會與蘇格蘭議會之間的談判中順利通過,接着兩個議會分別通過法案來批准這個條約。該法案於1707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蘭和蘇格蘭各自獨立的議會由此合併,形成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議會。安妮女皇成為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任女皇。蘇格蘭派出45名議員與所有的英格蘭議員加入新的大不列顛國會[4]

普拉西戰役後,羅拔·克萊芙回見米爾·賈法爾法蘭西斯·海曼繪 (1762)

大英第一帝國

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路士二世去世,在他的遺囑中,他將西班牙國王的頭銜留給法蘭西國王的孫子,安茹公爵費利佩五世,提出法國與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統一的前景。這對於其它的歐洲列強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認為西班牙的皇位應由同是哈布斯堡皇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繼承,並因此積極尋找盟友以對法宣戰。1701年,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爆發,英格蘭王國和葡萄牙荷蘭共和國站在神聖羅馬帝國一邊,共同對抗西班牙和法蘭西王國。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且仍然留在戰爭之中。直到1714年,法國和西班牙戰敗並簽訂烏德勒支和約,腓力五世放棄他和他的後裔對法國皇位的權利,西班牙在歐洲帝國的地位喪失。雖然西班牙仍保持其在美洲和菲律賓的大片殖民地,但這場戰爭不可逆轉地大大削弱西班牙的國力。而新的大英帝國在1707年之後一直在擴展其領地,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紐芬蘭阿卡迪亞,並從西班牙的手中奪得直布羅陀梅諾卡島。直布羅陀因此成為英國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並持續至今,使英國控制地中海大西洋之間的重要水道直布羅陀海峽

七年戰爭

1756年開始的七年戰爭是歷史以來首個波及到全球範圍的戰爭,英國在歐洲印度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菲律賓群島非洲沿岸地區均發生戰鬥。1763年,法國再次戰敗,其簽訂的巴黎和約是英國邁向大英帝國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合約中,法國在北美的大片領地新法蘭西被割讓予英國,其中包括相當多的講法語的人聚集的地區,西班牙割讓佛羅里達予英國;而在印度,法國被迫從中撤出,只保留5個飛地市鎮。英國也因此在殖民爭奪之中戰勝法國,成為世界上占霸主地位的殖民勢力。[5]

參考文獻

  1. ^ Denys Hay. Europe: the emergence of an idea. Edinburgh U.P. 1968: 138 [201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2. ^ François-Gille-Pierre Manet, Histoire de la petite Bretagne ou Bretagne armorique (1934), p. 74 (in French)
  3. ^ Anthony, Pagden. Peoples and Empires: 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an Migration, Exploration, and Conquest, from Greece to the Present. Modern Library. 2003: 90. 
  4. ^ The Treaty or Act of the Un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cotshistoryonline.co.uk, accessed 2 November 2008
  5. ^ Anthony, Pagden. Peoples and Empires: 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an Migration, Exploration, and Conquest, from Greece to the Present. Modern Library. 2003: 91.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