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介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
地圖
位置西營盤高街97A
國家/地區 香港
所屬宗派基督教
每週出席情況約1120人
官方網站[1]
歷史
原名巴色會堂(力基樓)
香港西營盤中華基督教崇真自立會
創建日期1852年
建築
保護地位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動工日期1931年6月1日
竣工日期1932年12月24日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英語: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 Kau Yan Church,又名香港救恩堂)是香港中西區西營盤的一座基督新教教堂,位於西邊街高街交界,西區社區中心的南面。

如今的堂址屬哥德復興式設計,於1932年重建,並在199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其後於2011年9月2日獲確認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1]

歷史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創立於1852年,由瑞士巴色差會之宣教士韓山明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所成立,前身是早一年在鄰近上環街市創立的首家香港客語教會「客家聖會」。1861年4月黎力基牧師 (Rev. Rudolf Lechler)在西營盤救恩堂現址地段興建「四角樓」,並於1862年5月招收新教友、施洗及選立長老。1927年12月25日自立,定名為「香港西營盤中華基督教崇真自立會」。

其後教會聘請公和洋行(巴馬丹拿建築師樓)於四角樓的原址興建新禮拜堂,由1931年6月1日啟建,直至1932年12月24日完工,命名為「救恩堂」。隨着客語族群人口減少,救恩堂於1984年改為全粵語教會。

現任駐堂主任牧師為文偉坡,長老為王福義、蕭壽澄。

辦學團體

1861年黎力基牧師攜同續弦的新夫人重返香港,黎師母創辦女校「巴色義學」,救恩堂因而成為客語教會推動女子教育的發祥地。

救恩堂堂董會於1946年1月議決興辦小學,議定命名為救恩學校,其後再開辦中學。1950年3月,救恩學校校董會成立,同年8月正式開辦英文下午中學,學生人數激增,校董會將已變為住宅的舊巴色義學舊址改建為一所樓高五層的新校舍。1952年8月26日正式獲准開辦英文夜校。1954年再度擴充校舍,新校於1958年4月10日揭幕。

1992年6月救恩堂與麗新集團簽署重建校舍合作協議,9月初將中、小學全部遷出進行拆卸。按政府之建議將中學救恩書院遷往大埔,而小學則暫借中環潮人生命堂校舍上課,直到1995年新校舍落成才於9月正式遷回,並重開停辦多時的幼稚園。

1999年8月中,教育署接納救恩堂申請籌辦位於粉嶺欣盛里之中學,命名為粉嶺救恩書院,於2000年9月開課。

學校

分堂

  • 黃埔堂(2010年12月5日正式自立)
  • 富善堂(1994年1月1日正式自立)
  • 堅城堂(2018年4月29日正式自立)
  • 粉嶺分堂
  • 水泉澳分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