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圍棋規則比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圍棋起源於中國立國前三千年。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因此普遍相信圍棋的歷史在三千年以上。後來圍棋陸續傳入朝鮮日本。19世紀晚期,又開始向東亞以外地區大規模傳播,如今棋迷已遍佈全球。在悠久而又廣泛的流傳過程中,圍棋規則出現了多個變種。當前,雖然世界職業圍棋大賽已舉辦多年,而所使用的規則仍然不統一。一般情況是,比賽的主辦者來自哪個國家,就用該國的圍棋規則。目前使用的規則大體上可分為代表數子法中國規則比目法日本規則兩大體系,同一體系內的各個變種之間區別相較不大,而日本規則和中國規則之間的差別也基本上不妨礙圍棋的國際交流。

本條目將簡述圍棋規則在歷史上的演變,並列舉當前比賽所使用的各主流規則的主要分歧所在,以及幾位知名的圍棋規則研究者的工作和主張。圍棋規則的其它相關方面也有涉及。

圍棋規則演變史

南北朝以前

圍棋的起源年代不詳,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於春秋時期,據此多推測圍棋的起源年代為商周時期或更早。早期的圍棋規則也不見記載,只知道西晉時期的棋盤大約以17路為主。至於何時變為以19路為主則多推測為南北朝時期。也是在南北朝時期寫成的《敦煌棋經》有「棋有停道及兩溢者,子多為勝」之句。這表明當時的規則是雙方都儘可能的往盤上擺子,可以棄權,直到最後全盤幾乎擺滿棋子為止,然後比較盤面雙方的棋子數量決勝。是為純粹的數「子」法,而不像如今的中國規則,雖稱作數子法,實質則是子空皆地。

唐宋比路法規則

現存最早的棋譜書籍為宋代的《忘憂清樂集》,內中記載了唐代至宋代的幾局棋。其所使用的規則是與如今日本規則的比目法類似的比路法,即比較雙方所圍空點數加所吃掉的對方棋子數決勝。但有兩個區別:一是要扣除基本眼位,這體現其與更古老的規則一脈相承;二是手數的記載不是如今的「共多少手」而是「各多少着」[1]。而且,其中「賈玄圖」的結果是黑勝8路。偶數的結果說明唐宋比路法規則對於收後的處理與後來的數子法不同。

明清數子法規則

比路法規則從唐代一直用到元代。至明、清兩代,則使用數子法規則。比路法是比較雙方的路數,而明清數子法規則則是數出一方的子數,歸本計算。之所以棄用比路法而改用數子法,推測其原因為明代市民文化發達,賭棋盛行,比路法需要保留死子容易作弊,而數子法結果全由終局盤面決定[1]。另有還棋頭的規則,即每塊活棋要扣除一子,表明這仍為純數子法規則。

日本規則的形成

按日本傳統說法,圍棋是遣唐使吉備真備帶回日本的。但有記載顯示更早的時代日本已有圍棋[a]。中國古代棋譜都是有座子的,而日本最古老的棋譜也有座子。但後來的大量日本古譜均不見座子。中國古棋是黑先白先都有,清初以後才約定俗成為白先;而日本古譜均為黑先。

日本古棋與中國古棋最重大的區別是在計數規則方面。日本古棋使用與唐宋比路法類似的比目法,但從來沒有扣除基本眼位的記錄[b]。因為規則上的差異,日本古棋與中國古棋的風格大為不同。

日本從16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建立了職業圍棋制度,此後四百多年裏名家輩出。不過在這期間,19世紀下半葉的明治維新取消了江戶時代圍棋四大門閥的俸祿,此後職業棋士需要自謀出路,這對日本圍棋界而言是一次重大變故。經過數十年的低落和整合,1924年,日本棋院成立。

與中國古棋一樣,日本古棋也從來沒有成文規則。1928年發生了「萬年劫事件」,促使日本棋院開始考慮制訂成文規則。1948年吳清源岩本薰十番棋第一局又出現圍繞「最後一劫」的爭議[2]。1949年10月2日,《日本棋院圍棋規約》出台。這是圍棋史上首部成文規則[3]

民國以來的中國規則

清末至民國初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日語高部道平多次訪華交流,結果是當時中國最強的一批棋手在高部面前都要被讓二至三子[4]。而高部當時只是四段(1912年升五段),與本因坊對弈還要被讓二子[c]。兩國圍棋競技水平落差如此巨大令雙方都感到不解;而中國的圍棋規則也從此時開始取消了座子制與還棋頭,變得可以跟日本規則兼容。這也就是使用至今的中國規則。

知名的規則研究者

圍棋規則的成文化工作始於1930年代。1932年安永一日語安永一擬訂《圍棋憲法草案》;美國圍棋協會(AGA)的Olmsted與Robinson[d]於1941年出版了一本49頁的小冊子《圍棋的合理化》;島田拓爾於1943年、貝瀨尊明(1903-?)於1960年分別提出過圍棋規則的合理化方案。[5]

池田敏雄

池田敏雄(1923年8月7日—1974年11月14日),為日本富士通公司的一名電子工程師,日本早期大型電子計算機的領軍人物之一。1968年9月至1969年11月,池田在關西棋院機關刊物《圍棋新潮》上發表了其在圍棋規則方面的系列研究文章共11篇[6]。這些文章後來匯集成單行本《圍棋規則研究》,其核心為《圍棋規則試案》。在《試案》中,池田列舉了五種規則方案,包括兩種比目法規則和三種數子法規則[7]。其中數子法規則III與比目法規則I是等價的,所以就其實質來說共給出4種規則提案。1991年該書被譯成英文時,英譯者James Davies又加上了與數子法規則II等價的比目法規則III.

池田的書中,在比較了日本規則和中國規則以後,認為中國規則邏輯上沒有什麼缺陷,但在趣味方面有一個短處,池田稱之為「補棋」問題[8]。實際上,這就是如何定義收後以及收後那一手所佔住的1點算不算數的問題。池田給出了其解決方案,那就是看誰先宣佈棄着,如果白方先棄着,那麼在終局計數時要額外扣除黑方1點。池田認為,加上如此修正的中國規則就是完美的了,可以替代日本規則。

池田試案擬議的圍棋規則與其他的圍棋規則對照
擬議的數子規則 擬議的比目規則 相近的圍棋規則
版本1 明清數子法規則
版本3 版本1 智運會規則
版本2 日本規則[e]
版本2 版本3[f] 現代中國規則

應昌期

應昌期(1917年10月23日—1997年8月27日),浙江慈谿人,1946年到台灣銀行工作,後在台灣創辦多個實業。圍棋愛好者,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俄語Фонд Инга創始人。1952年擔任台北市中國圍棋會總幹事[9],1974年着手制訂「計點制」規則,1988年創辦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

應昌期將民國初年以來形成的現代中國數子法規則整理為成文規則,是為「應氏棋規」。其原則,起初的表述為「氣盡提取、全同禁着、子空皆地、填滿計點」[10],後來修改為「手分虛實、除窮任擇、氣盡提取、氣定死活、變窮打劫、劫分爭攪、子空皆地、填滿計點」[11]。以實務層面而言,這是第一部規定在實戰中出現循環劫時也要按打劫處理的成文規則,而不是按一向的習慣法判無勝負。應昌期統計了既有的大量棋譜記錄後,將貼目數定為黑先貼還8點,和棋黑勝,所以相當於貼7.5點。中國棋院2002版《圍棋規則》也將貼子數由先前的2.75提高到與應氏規則等價的貼3.75子。

陳祖源

陳祖源是武漢的一位光學儀器專家,業餘愛好圍棋。1990年代初,陳祖源指出,應昌期在研究四劫雙活時犯了一個錯誤,導致其放棄「禁止全局同形再現」原則,而擬定出「劫分爭攪」等規則,使得應氏規則沒有必要的複雜化。陳祖源在「全同局面」的定義中加上了輪到哪方行棋的條件,此設計被吸收進2002年修訂的《中國圍棋規則》中。陳在圍棋規則方面發表過兩部專著:《圍棋規則新論》和《圍棋規則演變史》。在前者中,除了着重闡述「禁全同」原則,還介紹了池田敏雄的工作;在後者中,回顧歷史之後,提出了關於統一圍棋規則的建議。陳的建議就是(作為一種妥協)採用池田規則(即《試案》所列數子法規則III),此建議在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中得以試行[12][13][14]

Robert Jasiek

Robert Jasiek,德國人,德國圍棋協會業餘5段,曾代表德國參加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並曾出席圍棋規則國際研討會[15]。Jasiek也認為池田規則是「有前途的」[16]。關於日本規則,Jasiek曾擬定方案來儘可能精密的模擬之,也就是試圖解決日本規則嚴格化的問題[17]

現存各主流規則

世界其他國家大多還是用日本規則[18],這是因為日本在圍棋向世界其它地區傳播的過程中用力最早、最多。

歐洲圍棋聯盟英語European Go Federation的規定是,比賽組織者可以在賽前指定使用應氏規則、美國比目法規則或日本規則這三種規則中的任意一種[19]國際圍棋聯盟在規則方面的政策與歐洲圍棋聯盟類似,每次比賽都要在賽前特別指定用什麼規則[20]

知名國際圍棋線上對弈網站 Online Go Server (OGS) 使用美國規則、日本規則、中國規則、韓國規則、應氏規則及新西蘭規則[21],KGS Go Server (KGS) 使用美國規則、日本規則、中國規則以及新西蘭規則。其他中日韓網站大多只有支援自家規則,如中國野狐使用中國規則及日本規則,日本 Pandanet 只有日本規則,韓國 Tygem 也只有韓國規則。

知名圍棋AI軟件KataGo可選擇日本規則、韓國規則、中國規則、古棋規則(stone-scoring)、美國規則、英國規則、新西蘭規則及Tromp-Taylor規則等。

使用比目法的有日本規則、韓國規則及美國比目法規則,使用數子法的有中國規則、應氏規則、智運規則、美國數子法規則、新西蘭規則以及Tromp-Taylor規則。

日本規則

1949年10月《日本棋院圍棋規約》出台。但是這部規則只是把口傳規則寫成了文字,出台之後爭議不斷。1963年曾草擬了一個「改正案」[22],但未通過。直至1989年才通過了一個新版《日本圍棋規約》,其主要起草人是酒井猛日語酒井猛九段[23]。較之1949年版的幾乎純為判例法,1989年版在理論方面有所創建[24],然而距離完全嚴格化的目標依然遙遠[25][26]

韓國規則在條文上雖與日本規則有些出入,而實踐中則與日本規則差別甚微,常被等同於日本規則。

中國規則

中國首部成文規則制訂於1957年。1962年全國賽曾使用黑先貼2.25子的規則,這樣就必須連帶規定黑收後多貼半子[27]。但後來(1970年代後期)貼子改為2.75子後就不需如此規定了。中國圍棋規則最近一次修訂是在2002年,這次修訂將黑先貼子數提高到3.75子,並將「禁全同」原則於第6條表述為「着子後不得使對方重複面臨曾出現過的局面」[3],實際上根據第20條確定的是禁止單劫立即回提以及假生類多劫循環。其它全域同形再現的罕見特例提到原則上禁止但也可能會無勝負、和棋、加賽等,實際比賽中遇到循環劫時,大多數時候也就按習慣法判為無勝負。

應氏規則

由臺灣企業家應昌期創制,使用數子法,其觀念對現今中國規則有一定影響。允許塊子自殺,會使得某些情況多出一些「自殺劫材」。為了解決一些打劫特殊狀況,其有自己特別的禁全同規則,也有「隔虛提劫」等特殊規則。貼目八目如平手則黑勝(實質七目半),早期使用大貼目的規則之一。

智運規則

池田敏雄《圍棋規則試案》中的數子法規則III,在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圍棋比賽得以試行。本質上來說,這也就是中國1962年全國賽所用的規則。此規則在條文上與中國規則更接近,主要差異在若白方首先虛着,需平分黑最後落子時所多得到的一子,則黑方扣半目而白方加半目,稱為還子。還子搭配貼目六目半也解決了數子法貼目七目半太大而五目半太小,但貼目六目半和五目半在數子法卻又幾乎無差異的問題。目前為止(2024年)智運會規則只在2008年用了一屆。

美國規則

美國規則(AGA Rules)[28]實際上是北美規則,加拿大也用[29]英國圍棋協會英語British Go Association[30]跟法國規則[31][32]也使用美國規則。

美國規則在計數方式上是把比目法和數子法並列供選用,一般是用比目法,很少用數子法,但另其規定:

  1. 每虛着1次給對方1顆棋子當做死子。
  2. 白方必須最後虛着。也就是說,白虛+黑虛不意味着對局結束,白虛+黑虛+白虛或者黑虛+白虛才意味着對局結束。

其兩規定用意是讓對數子法計算有影響的兩因素:黑白兩方虛着次數差異造成的落子數量差異,以及若黑方最後行棋會相較白方多走一子,也反應在比目法的目數計算上使其向數子法靠攏,此時美國比目法和數子法等效。美國規則使用 Situational Superko(SSK)的禁全同規則並且不允許塊子自殺。

新西蘭規則

新西蘭圍棋協會[33]獨自創建,著名於邏輯嚴密,使用數子法及 Situational Superko (SSK)的禁全同規則。1986年中日韓都貼目五目半或以下的時代時就規定貼目七目,不避諱因奇整數貼目而增加平手概率,在數子法貼目七目半黑方顯著弱勢情況下,貼目七目黑方白方勝率更加平衡。其和應氏規則一樣允許塊子自殺,最特別的是也允許顆子自殺。

Tromp-Taylor規則[34]是由 John Tromp英語John Tromp 跟 Bill Taylor 創建的更邏輯化且簡潔新西蘭規則變體,著名於 AlphaGo Zero 的使用規則[35],現在不少圍棋AI因其特點也使用此規則。其使用 Positional Superko(PSK)禁全同規則更嚴苛,因此雖允許塊子自殺但不允許顆子自殺。

各主流規則的主要分歧點

還棋頭

中國古棋一直是純數「子」法;而現今的中國規則則是「子空皆地」,以與日本規則兼容。還棋頭規則下,每多出一塊棋,圍空就要多扣除2目[g],所以要儘可能的將對方的棋分斷以及將己方的棋連絡。普遍認為這是導致中國古棋扭殺激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民間一直有恢復還棋頭規則的呼聲,但尚沒有現代的棋賽實例;對弈平台方面,目前僅有101圍棋網提供「中國古棋」規則選項,即是開局採用座子制、終局計地還棋頭。

公活

日本規則規定公活無目。陳祖源推測這是古代中國規則在日本規則中的一個遺存,理由是常見的三活如果扣除基本眼位,則經常沒有路數。池田敏雄《試案》中的比目法規則II使用「永久子」的概念來實現公活無目的規定。所謂永久子就是在對方連走任意多手後仍不會被提掉的棋子,而比目法規則II規定非永久子所圍的空點不算目;但是對於某些罕見的公活(如下左圖),比目法II與日本規則的規定在目數上仍然會有所出入。1989年日本規則規定,公空周邊的棋塊所圍住的空點不計目數,以實現公活無目(但還是有例外如下右圖)。作為比目法規則的代表,日本規則常常被以為不用收單官,乃至不應收單官;然而以1989年規則條文而言,其實是規定單官必須收完,因為這才能保證公活無目。但日本規則又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只要對局雙方達成一致,也可以不按規則來,所以實際比賽中一般還是按照長期以來的習慣,不收單官。事實上,日本規則的細節頗為繁複,職業棋手中把那些規定都吃透的人沒幾個,只要不影響比賽對局就可以了。

池田比目法II反例
左上「不提3目」因為與公活相連,按
比目法II,此處白方的目數會不止3目
日本規則公活無目反例[26]
左上「一·1」處若按現行日本規則黑方會有1目

禁全同原則

中國規則中,對於打劫沒有給出定義,而是以禁止全局同形再現原則(簡稱禁全同原則)涵蓋之;應氏棋規原來採用禁全同的提法,後來改換為一系列較為複雜而具體的規定;日本規則、韓國規則都是既專門定義了打劫,又提到同形反覆,但沒有把打劫規則作為禁全同規則的特例,而是將多劫循環、長生等「超級劫」判作無勝負。另外,對於假生類循環劫,四部規則的處理各不相同。

禁全同原則在民間流傳甚久,優先權無法考證。日本《古今著聞集》載,1253年「假生」棋形在實戰中出現,當時判為活棋。1821年,日本圍棋四大門閥開會,將之改判為死棋,此判例中便已暗含禁全同原則[h]。1932年安永一所擬《圍棋憲法草案》[36],以及島田拓爾於1943年、貝瀨尊明於1960年所擬的規則試案中皆以明文陳述了禁全同原則[37][38]。後來此原則的細節又經池田敏雄、應昌期、陳祖源等人反覆研究過。

自古以來,當弈出三劫循環、長生之類棋形時,總是按和棋(無勝負)處理。當今的中國規則雖然明文規定禁全同,但主要用以作為判斷某些棋形死活的理據,在實際比賽中,若出現超級劫(包括多劫循環、長生等情況),往往援引例外條款,不執行禁全同原則,而按習慣法判作無勝負。究其原因,主要是超級劫的棋形太複雜,實戰中很難搞清楚究竟是從哪一步開始出現「同形」的。應氏棋規的做法是針對某些具體的棋形作出特別規定;而陳祖源也力主在實際比賽中不折不扣的執行禁全同,為此提出,若出現三劫、四劫,那麼固定為一個單劫來打就可以了。

對於假生類循環劫的處理,當前的實際情況頗為複雜。按應氏規則的比賽,若出現假生當然會判死,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過;在中國規則,本來第20條嚴詞規定應執行禁全同原則,其第2款規定了假生類棋形應視作死棋,但接下來的第3款卻是禁全同原則的例外條款,且第3款的圖例中竟又包含一個假生的例子;日本規則1989年版所附判例中包括幾個假生類棋形,並將之判死,但沒有援引禁全同原則,而是根據一些其它的理由;韓國規則則乾脆把某些假生定為公活或無勝負,例如2012年9月5日古力李世石在「三星杯」上弈出的四劫循環其實就是假生。

古力-李世石之局

2012年三星杯小組賽古力-李世石163手終局場面

這是2012年9月5日第十七屆「三星杯」本賽小組賽第2輪古力與李世石之局的終局場面。此局古力執黑,共163手,無勝負。而在之後的加賽中,古力勝出。既然是三星杯,判無勝負是符合韓國規則的;但如果按禁全同原則來判,則此處為典型的有眼殺瞎,黑棋淨死。半個月以後,應明皓在第七屆「應氏杯」半決賽開幕式上說,這盤棋如果是在應氏杯賽中出現,古力就輸了。

有關循環劫的規定和例外

中國規則第20條
中國規則20-2假生
中國規則20-3例外之一

中國規則2002年版在禁全同這件事上的語氣比1988年版[i]強硬得多:1988年版規則第20條第2款規定,對於如左圖所示的假生類循環劫,在終局時不能算活棋(其實這個圖例大有問題,見§ 隔虛提劫);而2002年版規則同一條同一款則直接禁止假生類提劫(用的圖例也一樣)。但無論是1988年版還是2002年版都緊接着給出了例外條款20-3,說對於某些情況,可以判無勝負、和棋、加賽等等,這方面的表述,兩個版本基本一致。但是所舉的圖例卻有自相矛盾之嫌。右圖為20-3所舉例外情況之一,容易驗證,此處實為黑棋的假生,那麼這直接違反了前款禁止假生的規定。以下是驗證變化圖。

白先
白1~黑4
黑4後場面


白5~白7
白7後場面,
此時黑8若着於a則變窮

1988年版和2002年版規則的第20條第3款所用圖例是一樣的。網傳2002年版的「四劫循環」圖少了外圍那圈白子,那麼便與古力-李世石「四劫循環」之局實質等同,當然也是假生——白棋的假生。

  • 網上誤傳2002年版中國規則第20條第3款例外圖例第四,暨古力-李世石「四劫循環」實為假生之驗證
白先
白1~白3
白3後場面
黑4~黑6
黑6後場面,
——此時白7若着於a,
則與白1後同形
假生類三劫循環判例
日本規則所附判例之一

這是1989年版日本規則「死活確認例」第8個。若以禁全同規則來判斷,這裏當然是黑棋的假生。對於這個棋形,日本規則是判死[39];韓國規則是判白方可以選擇和棋或公活[j];中國規則下,本來是判黑方死棋,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有可能發生其它情況。

2008年段位賽何鑫-王超

這是2008年中國圍棋段位賽何鑫初段執白對王超初段「三劫」終局場面。兩人以為出現了三劫循環,便請來裁判長朱寶訓。朱寶訓在詢問雙方意見,確認雙方都認為此局面是三劫循環以後,將此局作和棋處理。事後,朱寶訓說,其實白方完全可以指出,這裏是黑棋的假生,那麼白方當然就獲勝了。而由於裁判需秉持中立,不能提供戰術方面的提示,所以裁判只能將該局的結果按照對局雙方的意願記為和棋[40]

自殺與虛手

顆子自殺在絕大部分規則中皆列為禁手,少數例外如新西蘭規則,但其也禁止對方虛着後己方立刻顆子自殺,因為這相當於讓對方兩次面對同一局面而違反SSK。另外有些規則對於禁手的處罰是將其以虛手論處;而塊子自殺在新西蘭規則、應氏規則與Tromp-Taylor規則中是允許的。在某些場合,塊子自殺可以作為劫材,或者顛倒對殺結果。吳清源對此的看法是:機器總是出了毛病才需要修理,禁止自殺的規則長久以來沒有出過毛病,就不要改動了吧[41]

下圖是一個範例,雙方在爭奪a位的劫爭,輪到白棋時,b是一個「自殺劫材」,黑棋如果不補棋,白棋自殺完下一手再點b位則右下角黑棋淨死,如果是非應氏規則白棋就沒有劫材了。

b是一個白棋的「自殺劫材」

各個規則都允許輪到走棋時放棄着手,謂之「虛手」,亦稱作棄權停着虛着棄着等。為了使數子與點目的結果一致,以及為了提證死活,可以規定在使用虛手時附帶向對方提交一枚己方棋子作為俘子。池田《圍棋規則研究》中擬議的兩種比目法規則皆採用這種設計;而該書的英譯者又加上了根據這種設計而與中國規則等價的第三種比目法規則。當今的美國規則(AGA rules)即將數子法與比目法並列,供比賽組織者選用。實際上美國規則就是《圍棋規則研究》英譯本所列的數子法規則II及與之等價的比目法規則III.

終局、計點與貼目

各個規則中對於終局的標誌及之後如何計數有着不同的規定。貼目數也是一個分歧所在。

終局

現代各主流規則皆以虛手來定義終局,但具體規定不盡相同。理論上與中國規則等同的各個簡化規則皆為「雙虛終局」,也就是說中國規則本質上來說是「雙虛終局」。但中國規則畢竟是職業競賽規則,在終局及提證死活方面有一些適用於比賽的規定,看上去是「雙虛休止,雙虛終局」。日本規則、韓國規則涉及到終局的條文與中國規則類似,也是「雙虛休止」,但接下來不是「提證死活」,而是「確認死活」(見§ 提證死活),然後以協議或雙虛終局。應氏棋規較為特別,是「雙虛休止,四虛終局」,這是因為應氏棋規允許「隔虛提劫」。智運會規則理論上來說是「單虛+雙虛」終局,以定義和修正收後,但實際比賽時只要不出現粘劫收後等特殊情況,一般來說兩虛也就夠了[k]

隔虛提劫

「隔虛提劫」是指以一個虛手回合(即雙方連續虛手)作為劫材。應氏規則允許隔虛提劫是為了處理一些違反直覺的進程,如中國規則第20條第2款所給出的那個「假生」圖例,其實即便按禁全同原則,也未必能夠在終局之前被提淨。這種現象成為應昌期放棄「禁全同」的表述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陳祖源所指出的,應昌期在實證四劫循環雙活時犯了一個錯誤)。不過池田敏雄、陳祖源皆不贊成隔虛提劫,因為這相當於設立「禁全同」原則的例外條款,既難以保證不出毛病,實際比賽中也沒有這個需要[l]

  • 關於中國規則第20條第2款所給出的「假生」
中國規則20-2假生圖例
黑1~黑3
黑3後的局面
白4、黑5
黑5後局面:
此時白6如着於a,
則還原為題圖局面

收後

收後概念在各種棋評中廣泛使用,似乎人人都懂。然而「收後」實為戰術概念,並無一個明確的定義能將所有這些「收後」都涵蓋進去。若按智運會規則中的定義,收後為「一局棋的第一手棄着之前的那一着」,那麼粘劫收後就不包括在這個定義中了。事實上,粘劫收後是中國規則下的戰術概念,在日本規則的語境下,則是「最後一劫」的問題。另外,某些特殊的公活中的單方權利的單官也不包括在該定義當中。

池田敏雄1969年發表的《圍棋規則試案》中給出的數子法規則III對於收後的定義和處理為:

而中國圍棋競賽規則1973年版對於收後的定義和處理如下:

容易看出兩者的實質是一樣的,但前者表述得更加明確[m]

最後一劫

日本圍棋規則自古為習慣法。向成文法轉化的動因是1928年的萬年劫事件;促成第一個正式規則文本出台的是1948年吳-岩本之局;促使規則進一步修改的是1959年吳-高川之局。如果把「最後一劫」解釋為「棋局休止之後才解決的劫」,則三起事件都可歸為「最後一劫」的問題。

萬年劫事件
1928年秋季大手合瀨越-高橋,302手時局面

這是1928年10月10日,日本棋院秋季大手合東西對抗賽,瀨越憲作七段對高橋重行三段之局進行到302手之局面,高橋執黑,受二子。此局瀨越若勝,將升為八段,而八段與名人只差半先,在對弈時是有機會執白的。如果在執白的對局中贏了名人,即有可能對名人的權位構成挑戰。高橋是秀哉名人的門徒兼內弟,自然要全力阻止瀨越獲勝。無奈兩人實力差距過大,高橋被讓兩子,弈至三百多手,黑棋落後將近二十目。此時盤面上除了單官,只剩下右邊的萬年劫。瀨越認為該終局,當值裁判岩佐銈日語岩佐ケイ七段也催促高橋趕緊消劫終局,但高橋藉口萬年劫還未解決,不承認已終局。瀨越無奈,走一手單官,高橋跟着走單官,直到單官收完,高橋還是不肯解消萬年劫。當時大手合仲裁組共三人,另兩人,一個是中川龜三郎二世(石井千治日語石井千治八段),病重;一個是秀哉名人,外出未歸。東西對抗戰還有門戶之爭的意味:當時日本棋院成立不久,其主要前身為方圓社本因坊家;這兩大門派的歷史恩怨頗多,而東西兩隊大致就是按坊社兩派來劃分。爭議一起,兩隊各自抱團,互不讓步,是以岩佐根本擺不平,只能等名人回來定奪。數日之後,秀哉回來,見到棋譜,說:「圍棋自古以來從不收單官,此局連單官也收完,早已超出普通弈理之外,恐怕根本無勝負可言了吧。」如此強詞奪理自然更難以服眾,瀨越所在東隊乾脆集體罷賽,致使對抗戰停擺一個月。最後由日本棋院的金主大倉喜七郎出面裁決:白棋勝,黑棋不輸。此判決在圍棋史上可謂空前絕後,但總之瀨越終於沒能升到八段(等到瀨越升上八段已是1942年,秀哉已逝世一年多了)。從翌年開始,大手合取消了東西對抗戰。[42]

「萬年劫事件」之後,編訂成文規則便提到日本棋院的議事日程上來。若以1989年版日本規則來判斷,這裏為公活[43]。若以中國規則或智運會規則,當然更不存在爭議——有爭議的話,接着弈下去就可以了,假如最後雙方還是都不願意消劫,那麼,按「氣定死活」,全盤尚未提起的棋子都將被視為活棋,再按「空屬鄰子、子空皆地」計數。

吳-岩本之局
1948年吳-岩本十番棋第一局終局場面

這是1948年7月9日吳清源八段對本因坊薰和八段十番棋第一局終局場面,此局岩本執黑先行,不貼目,共328手。當時的爭議是,要不要粘住最後這個劫,因為以傳統的比目法來說,粘一手就會損一目。目前黑方劫材有利。如果按照中國規則,黑方此時直接把劫粘上就好,如此白勝半子(1點);如果按智運會規則,黑方此時應棄着一手,也就是繼續撐劫,憑劫材有利,最後黑方再粘住劫,方為目數最優的收束,如此白勝半子(1點、1目);如果是按現在的日本規則,那麼這裏黑棋要粘上,結果是白勝2目。然而當時日本還沒有成文規則;對於這種爭議,該局的裁判長瀨越憲作也難以定奪,結果第二天的報紙上說「白勝1目或2目」。最後的判決是黑方不必粘,理由是秀哉名人在世時曾說過,當劫材有利時,最後一劫可以不粘。這樣結果是白勝1目。日本棋院此後加快了規則的制訂,翌年便出台《日本棋院圍棋規約》。

吳-高川之局
1959年吳-高川三番棋第二局終局場面

這是1959年1月10日吳清源九段對本因坊秀格八段三番棋第二局終局場面,此局高川執黑先行,貼4.5目,共244手[2]。白空中留有黑a、白b一直到白f的次序。但白棋劫材有利。此局裁判長長谷川章日語長谷川章七段斟酌良久[44],判決白棋必須補,理由是1949年制訂的《日本棋院圍棋規約》規定,緊氣劫必須補。結果黑勝半目。中國規則若貼2.25子,則需修正收後,所以這個場合中國規則與智運會規則是一樣的。按中國規則/智運會規則,此局應為白勝0.25子(0.5點/半目)。

緊劫與緩一氣劫
死活例9
死活例10
死活例9驗證圖
白1提,黑2虛手,白3再提
死活例10驗證圖1
白1提,黑2虛手
死活例10驗證圖2
白3緊氣,黑4提,白應手窮

按1989年版日本規則,緊氣劫必須補,而緩一氣劫則不必。圖為《日本圍棋規約》「死活確認例」第9個和第10個。如果在棋局停止之後盤面上留有如圖的棋形,那麼例9中黑7子和白1子判雙死[45],而例10中黑8子為活棋,白1子為死棋[46]

具體來說,日本規則第7-2條規定:

在第9條的「對局停止」後,在確認棋子的死活時,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不過,被提劫的一方一旦放棄着手權利後,可以重新反提回那一劫爭。

那麼在「死活例9」中,驗證死活時,白1先提,黑2無權反提(此時不允許找劫材),只能虛着,接下來被白3提淨;而「死活例10」中,白1先提,黑2虛着,白3再緊氣,這時黑4就有權提回,接下來白只能虛着,遂被黑的下一手於b位提起。

日本規則1989年版的二十五個判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於這個邏輯,包括上面提到的假生型三劫循環。

提證死活

按池田《圍棋規則試案》[7]、陳祖源《圍棋規則新論》結末的「圍棋基本規則新擬」、以及號稱最簡的Tromp-Taylor規則[34],圍棋是要下到最後,把死子都提淨以後才開始計算結果的。應氏棋規將這條原則表述為「氣定死活」,也叫「提證死活」。但在實際比賽中,一般很少需要通過實戰把所有的死子都提淨,總是在雙方都覺得棋盤再無可爭之處、棋塊死活已一目了然的時候停止,然後把已經不可能做活的棋子從盤面上提出,開始計算結果。爭議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候,但爭議總可以通過繼續實戰來解決,至少在中國規則/智運會規則是這樣。

然而在日本規則,情況就變得極為複雜。圍棋在日本沒有經歷過原初的數子法時代,一開始使用的就是從外界輸入的比路法規則,千年以降,規則在民間口口相傳,從無成文規則,像現代的研究者所設計出的「虛手換俘」那樣的規定更無從談起。按照如此演變而來的日本比目法,在棋局「停止」之後,如果再提證死活,那麼走一手損一目。也就是說,日本規則需要在「停止」之後,以某些特別的理由來判定各個棋塊的生死,然後直接將死子算為負目數。以下從1989年版日本規則所附25個「死活確認例」中摘錄數例。

盤角曲四
盤角曲四
萬年劫

「死活確認例」第7-1,7-2. 若終局時盤面上存有盤角曲四,則判為死棋[47];即便還有一處萬年劫並存,依然判為死棋[48]

如果是中國規則/智運會規則,一般來說盤角曲四也是死棋,但是如果別的地方還有公活(包括萬年劫)等補不掉的劫材,那麼結果就不一定了。應氏棋規中有舉例說明。

不提三目
不提三目
不提三目與公活
不提五目A型
不提五目B型

不提三目」為25個判例的第一個[49]。而第五個判例則是「不提三目」連帶一個公活[50]。這兩個判例都將所有棋子判作活棋。但是早先「不提三目」如字面所示,如果放着不動,那麼白方在這裏計作有3目空的,而這與用中國規則或智運會規則來判斷的結果相同。據說「不提三目」的判例是由十四世本因坊秀和准名人作出,可見日本古人其實是參照中國數子規則來判斷的。如果是傳統的日本比目法,這裏看上去則似乎為2目,不是3目。另外如果按中國規則/智運規則,第2個圖便不是公活,而是黑殺白,但代價是角上要讓步。

與「不提三目」相關的棋形還有「不提五目」(有兩種型,見圖)。1949年日本棋院圍棋規則判例中包括「不提五目」,也就是說,如果放着不動,那麼白棋在這裏算作有5目空[51];但1989年版日本規則刪去了「不提五目」判例。如果按中國規則/智運規則,那麼A型的確白有5目,但B型就不一定:這裏若黑方先動,則白有5目,若白方先動,則只得3目。

貝瀨尊明圖
貝瀨尊明圖
應氏棋規中的版本
《官子譜》中卷第550題

此為25個「死活確認例」第3個[52],應氏棋規中稱為「貝瀨尊明圖」,但實際上其原型來自《官子譜》中卷第550題[53]。這是一個著名的公活,對此各部規則的判決無差異。不過,像前面幾個例子一樣,日本規則(以及韓國規則)做「死活確認」的時候只考慮局部範圍,而中國規則/智運規則的「提證死活」則完全看繼續實戰的結果,假如別處有一個價值巨大的劫,那麼所有的公活都可能被拿來當劫材。

貼目

貼目,也稱為貼先還點貼子,是為了平衡先行優勢,而規定在終局計數時將黑方(即先行方)所得點數減少若干點的做法。按2002版中國圍棋協會《圍棋規則》的體例,貼子並未列入基本規則。但貼目對現代圍棋影響深刻,也是規則研討需要處理的焦點議題之一。

中國古棋從無貼子(讓子棋的貼還讓子數除外)。日本古棋也一直沒有貼目,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因為秀策流佈局的出現,先行效率往往能一直保持到終局,所以從這時起有的對局開始試行黑先貼3目的辦法。真正普遍實行貼目還要等到二戰以後。1950年代是貼4目半,1960年代漸漸過渡到貼5目半。中國規則1957年至1979年間大多數時候是黑先貼2.5子[n],但不一定每次比賽都按這個數來。例如1962年全國賽曾採用貼2.25子[o],而1975年以後已經常採用2.75子。1980年以後全部是貼2.75子。但貼5目半仍然是黑棋勝率高。1988年應氏杯開賽,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黑棋貼還8點,和棋黑勝,這相當於貼7.5點。1998年,韓國率先在第三屆LG杯世界棋王戰實行黑先貼6目半。中國從2002年1月的第16屆天元戰開始,貼子增加為3.75子[p]。日本則遲至2002年11月才將貼目提高到6目半。2008年智運會規則是貼3.25子。

中國規則如果不對收後作特別規定,那麼因為一方多佔1點另一方就要少佔1點,黑白雙方的盤面點數差就總是奇數。其實偶數差也有可能,但前提是局面包含帶眼公活,出現概率相當低。而日本規則下的比目結果就會奇偶都有,出現得比較均勻。這個現象強烈的影響到貼目。中國規則下,只要沒有公活,貼6.5點與5.5點在大多數時候沒有區別,因為都是黑盤面183子勝,故而在改革貼子時是一下子由2.75子(相當於5.5點)跳至3.75子(7.5點)。但是當今大多數職業棋手的感覺是在貼7.5點的時候,白棋好下;而貼5.5點時,黑棋好下;中國規則又貼不出6.5點[q]。這成為智運會試用加上收後修正的中國規則的動因。智運會規則下,計點結果大多數時候會與日本規則下相同,奇偶數結果比較均勻的出現,如此貼3.25子才變得可行。

列表比較

各個棋規的列表比較在各網站出現過多次[54] [55] [56] [57][21]。以下列舉8種(古代和現代的)主流棋規在基本規則方面的異同。其中,唐宋比路法的棋譜記錄甚為匱乏,很多細節無法考證;明清數子法雖亦無成文規則,然遺譜甚多,且現代中國規則又直接繼承明清數子規則,是故可以推定其一般情況。又,其中「定義收後」指的是按智運會規則所定義的收後,以與粘劫收後及某些公活中的偏面單官相區分。

還棋頭 貼目 公活 提證死活 定義收後 粘劫收後 循環劫 塊子自殺 終局 制訂年 更新年
唐宋比路 0 無目
明清數子 0 有目[r] 有目 有目 無勝負 禁止
日本規則 6.5 無目 無目 無目 無勝負 禁止 兩虛[s] 1949 1989
韓國規則 6.5 無目[t] 無目 無目 無勝負 禁止 2+2 1992? 2016
中國規則 7.5 有目 有目 有目 無勝負[u] 禁止 2+2 1957 2002
應氏規則 7.5 有目 有目 有目 打劫[v] 允許 2+4 1974[58] 1996?
美國規則 7.5 有目 有目 有目 打劫 禁止 2+2 1991? 2004
智運規則 6.5 有目 無目 有目 打劫 禁止 1+2 2008
新西蘭規則 7 有目 有目 有目 打劫 允許 2+2 1975 1986

非基本規則

棋盤路數

中國古時曾有至少數個世紀使用17路盤,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漸漸過渡到19路盤。西藏圍棋至今使用17路盤。19路盤的特點是三線子與四線子的子效最為接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最優的[59]。當今,除了標準的19路盤,9路盤的比賽也經常舉行。圍棋的理論探討、教學演示時經常用到各種路數的棋盤來舉例;某些對弈平台也會提供多種路數的棋盤供選擇。

座子

中國古棋都有座子,即(分先對局)開局時先用兩枚黑子和兩枚白子佔住四角的星位,同色棋子擺在對角的位置。而日本古譜除了最早的日蓮對吉祥丸那一局擺了5顆座子[60](而且這局棋譜很多研究者懷疑是偽托),均以空枰開局。現代圍棋也都是空枰開局。

座子在戰術層面上的後果是,首先這可以杜絕模仿棋;而對角型佈局易於打散局面,再結合還棋頭規則,更容易將棋局導向激烈的纏鬥。

讓子棋

中國圍棋協會2002年版《圍棋規則》對於讓子棋沒有特別的規定。中國民間的習慣法是,讓多少子,終局數子時便要減去所讓子數的一半,如讓先則黑貼半子,讓二子則黑貼1子,讓三子則黑貼1子半,以此類推。這種貼子是為了讓數子與點目的結果一致。應氏規則對於讓子棋則明文規定一律無貼子。

所讓之子是否擺放於指定位置,各部規則的規定也不一樣。日本規則、韓國規則,以及歐美某些圍棋協會的規則都指定了讓子棋的座子位置,而應氏規則的規定是黑方可以將讓子擺放於棋盤的任何位置。

用時

有包幹制、讀秒、走棋延時、應氏超時罰點等不同的處理。中國業餘圍棋比賽常使用包幹制。陳祖源認為,凡是包幹制(包括本質上也是包幹制的應氏規則)都不合理;陳還認為,讀秒超時判負也不合理,判棄着即可。

猜先

猜先是目前的通行做法。但一直有建議,認為「叫貼」較好。應氏棋規中包含類似於叫貼的可選條款。

盤彩與子彩

民間賭棋往往是論子行彩,而中國古棋據推測也是如此[61]。日本古棋,以及現代職業圍棋,按賭彩棋的角度來看則只有盤彩,沒有子彩。

賽會組織

職業圍棋的規則如日本規則、韓國規則、中國規則、應氏棋規等對賽會的組織、裁判等工作都有詳細規定[w],而又互相有所不同。例如對於悔棋,中國規則是第一次警告,同時罰一子,第二次判負;而應氏棋規是直接判負。應氏棋規對於棋具也有特別的規定和設計。

團隊圍棋

圍棋一般規則為一對一進行對弈。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對弈,叫做聯棋或團隊圍棋。有多個棋協的規則特別給出了混雙聯棋的賽規。

非主流圍棋規則

巡將圍棋

朝鮮半島的古棋稱作「巡將圍棋」,行棋、吃子、打劫規則與中日兩國相同,惟開局時須擺放多達17顆座子,且終局計數時採取所謂「絕對」數目法。

藏棋

中國藏區的棋戲之一。使用17路棋盤,開局放12枚座子。打劫規則採用「熱地」規則,即剛提起的子先前所覆蓋的交叉點禁止立即着子。

環面圍棋

拓撲學上,矩形對邊若按同向分別粘合起來,則得到環面。圍棋棋盤,若將對邊處於同一路上的兩個點視作同一點(四角的四個點視作同一點),則成為環面圍棋。2004年有人在互聯網上創建過環面圍棋對弈平台,並將這種圍棋命名為「道棋」。該創建者曾誤以為道棋棋盤是球面[62]

類似的還有柱面圍棋,也就是只粘合圍棋盤的一組對邊。事實上,圍棋盤可以是任意有限階無向簡單

眼棋

「還棋頭」規則常被誤認為與不得使用虛手的規則等價,但實際上兩者是不同的。如果不得使用虛手,則一般的戰術策略是將己方的圍空做成一個一個的單眼,呈蜂窩狀。這樣的規則因此被稱為「眼棋」。與此有關的另一個規則變種是純計目規則,也就是只計算終局時圍住的空點數。眼棋與純計目規則的關係大致類似於中國古棋與現代中國規則的關係:前者要扣除基本眼位,後者不用。

眼棋雖然不同於中國古棋,但如果加上「可以虛手但每次虛手的同時必須把已俘虜的對方棋子交還一枚」的規定,那麼就會等價於中國古代的純數子法規則[63]

早期的一些程序有缺陷的對弈平台上出現過「眼棋」的實例(雖然並非網站的本意)[64];而純計目圍棋則一直停留在某些民間人士的設想中[65],從未有過實現的例子。

其它

參見

註釋

  1. ^ 不過,推測圍棋傳入日本的年代不會早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2. ^ 日本古時似乎從來就不知道有扣眼位這回事,後來開始接觸到黃龍士等人的棋譜時,因為不知道還棋頭規則,還對其中的一些着法困惑不解。
  3. ^ 晚清國手周小松據估計可以讓清末民初的那批中國棋手二子,而周小松與清代前期的黃、范、施三聖的差距估計也在二子左右。這樣推算,高部的棋力與周小松相當,而黃范施等人與日本同一時期的名人棋力大致相當;但這種間接的推論究竟難以證實。
  4. ^ John Meigs Hubbell Olmsted (1911-1997), 美國數學家; Karl Davis Robinson, 美國攝影師.
  5. ^ 但是版本2對日本規則的模擬仍然不很精確,如最後一劫還是有目,而在日本規則中無目;另外對某些罕見公活中的目數計算也不符合日本規則的規定;還有就是禁全同,而日本規則對於非假生類的多劫循環及長生是判和的。
  6. ^ 這個版本系該書英譯者所加。
  7. ^ 終局時,假設雙方在各自的空內填充己方棋子,直到只剩下兩個基本眼位而無法繼續填充為止,此時每塊活棋都會出現兩個眼位無法填充棋子,即兩塊活棋要比聯絡起來的一塊棋減少兩個棋子。
  8. ^ 參見日文維基條目「如仏の判決日語如仏の判決」。
  9. ^ 1988年版是2002年版之前最後一版中國規則;至於更早的版本,1957年版把假生判作活棋,1975年版首次明文規定「禁全同」,但1979年版又取消了「禁全同」,直到1986年版又恢復「禁全同」。
  10. ^ 1992年版韓國規則本來是仿照1989年版日本規則,判黑方死棋,但白方有權選擇和棋;但至遲從2009年之後改為白方有權選擇和棋或公活,也就是從「禁全同」立場上有所後退。
  11. ^ 2008世界智運會規則的中文文本在此處有些畫蛇添足,不如英文文本清楚。
  12. ^ 實際上,之所以發生這類反直覺的現象,僅僅是因為棋盤過小;標準的19路棋盤上幾乎絕無可能發生。
  13. ^ 池田的書中雖然用了大量篇幅來探討收後的定義方法,《試案》文本中卻根本沒有提到「收後」這個概念,因為從邏輯上來說並不需要。2008年世界智運會規則英文文本與池田《試案》一致,也不提「收後」概念;但是中文文本中定義了收後。
  14. ^ 如果不對收後作修正,那麼貼2.5子相當於黑盤面4目或5目都算和棋,也就是大致相當於日本1950年代較普遍實行的貼4.5目。
  15. ^ 連帶規定黑先收後多還半子。
  16. ^ 黃奕中最終成為天元,而他一路上有好幾局都是執白勝¼子,是故登載新規則的《圍棋天地》2002年第4期以黃奕中為封面人物。
  17. ^ 其實中國規則里對於黑先收後要不要多還半子的規定在歷史上曾屢次反覆,但是2002年修規時似乎大家都把這事給忘了。
  18. ^ 但實際操作起來,由於還棋頭,也就是扣除基本眼位,帶眼三活類型的公活大多沒有淨路數。這與現代數子規則不同,卻頗類日本規則。
  19. ^ 但可以多次重開。
  20. ^ 雙活的認定與日本規則略有不同。
  21. ^ 中國規則第20條有「禁止同形再現」的條文,但其後又說明「根據不同比賽,也可制定相應的補充規定,如無勝負、和棋、加賽等」。實際比賽中遇到循環劫時,大多數時候也就按習慣法判為無勝負。
  22. ^ 只有應氏規則的循環劫使用『孿熱子』概念,其他規則都單純使用禁止全局同型。
  23. ^ 日本規則現在略去了這部分規定,但1949年版中是有的。關西棋院於1950年獨立,而1989年版是日本棋院與關西棋院都要遵照的規則。

引用

  1. ^ 1.0 1.1 趙之雲. 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 圍棋天地 (北京). 1993年. ISSN 1002-8706. 
  2. ^ 2.0 2.1 吳清源. 人生十八局: 现在我将这样下. 由劉林翻譯. 中信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0738494. 
  3. ^ 3.0 3.1 这个规则不简单?围棋竞赛规则修订感想. sports.sohu.com. 2002年4月15日11:48 [2019年3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23日). 
  4. ^ 汪富(汪雲峰). 问秋吟社弈评. 北京: 中國書店. 1987. OCLC 988397577. 
  5. ^ 池田敏雄. 1.6 日本式のルール化の努力. harryfearnley.com.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Ikeda Toshio. On the Rules of Go 1.6 Efforts at Formulating the Japanese Rules. gobase.org.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英語). 
  6. ^ James Davies. On the rules of Go - Translator's Preface. December 1991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7. ^ 7.0 7.1 池田敏雄《圍棋規則試案》:
  8. ^ 池田的「補棋」問題:
  9. ^ 应昌期传 担任台北市中国围棋会总干事. www.ycqweiqi.com. 2013-04-25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10. ^ 应昌期传 第四部 贡献围棋超越围棋 应氏棋规. www.ycqweiqi.com. 2013-04-25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11. ^ 应氏棋规 第二章 棋局规则. www.ycqweiqi.com. 2013-04-23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12. ^ 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项目竞赛规则. sports.sina.com.cn. 2008-10-03 [201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3. ^ 票友级规则大师陈祖源 曾修订世界智运会围棋规则. sports.sina.com.cn. 2009-05-03 [201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14. ^ 陳祖源. 棋峰会专家文集:中的精神在围棋规则之中. blog.sina.com.cn. 2011-04-18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廣東棋文化促進會. 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 廣州出版社. Jan 2011. ISBN 9787546203669. 
  15. ^ pieterm. Interview with Robert Jasiek. www.ranka.intergofed.org. May 29, 2009 4:39pm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英語). 
  16. ^ Robert Jasiek. Introduction to Ikeda Territory I Rules. home.snafu.de/jasiek. 2006-04-28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英語). 
  17. ^ Robert Jasiek. Japanese 2003 Rules - Informal Text. home.snafu.de/jasiek. 2006-03-23-02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英語). 
  18. ^ 陳祖源. 围棋规则世界统一之研究与推进. www.jinciwei.cn. 2018-04-27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王國平 (編). 钱塘棋会(第四届2016中国棋文化博览会巡礼). 杭州出版社. 2016-10. ISBN 9787556505234. 
    王國平 (編). 中国围棋论丛(第1辑) 1.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8-02. ISBN 9787554012161. 
  19. ^ EGF GENERAL TOURNAMENT RULES. www.eurogofed.org. European Go Federation.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20. ^ Kudo Norio. Approved statement about the IGF rules sets (PDF). intergofed.org. 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 26 May 2006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英語). 
  21. ^ 21.0 21.1 go-rules-comparison-matrix. online-go.com. [2019-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22. ^ 囲碁規約改正案. www.go-en.com.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日語). 
  23. ^ 日本囲碁規約 序. 日本棋院.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日語). 
  24. ^ Ⅳ 日本囲碁規約改定の概要(ご参考). 囲碁の日本棋院. [2019-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日語). 
  25. ^ Robert Jasiek. Commentary on the Japanese 1989 Rules. home.snafu.de. 2007-03-11 [2019-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英語). 
  26. ^ 26.0 26.1 序列號的博客. 日本围棋规则终局和胜负详解. blog.sina.com.cn/xlh314. 2009-09-04 [2019-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27. ^ 陳祖德. 第十章.合肥鏖战. 超越自我.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03. ISBN 9787020011681. 
  28. ^ Official AGA Rules of Go (PDF). www.usgo.org. AGA Rules Committee. September 1, 1991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4) (英語). 
  29. ^ Mays, Steven J. C.; Lorrain, François. How to Use the Chinese Method of Counting in the Game of Go (PDF). go-canada.org. Montreal: Canadian Go Association. October, 2012 [2019-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7-25) (英語). 
  30. ^ Tournament rules of play (PDF). www.britgo.org. BRITISH GO ASSOCIATION. 2009-03-31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2) (英語). 
  31. ^ Règle française du jeu de go. jeudego.org. 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 Go.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法語). 
  32. ^ French rules of go. jeudego.org. rench Federation of Go. 2007-03-12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英語). 
  33. ^ New Zealand Rules of Go. go.org.nz. New Zealand Go Society. 22 January 2017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英語). 
  34. ^ 34.0 34.1 John's Go Page. tromp.github.io. [2018-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英語). 
  35. ^ Silver, David; Schrittwieser, Julian; Simonyan, Karen; Antonoglou, Ioannis; Huang, Aja; Guez, Arthur; Hubert, Thomas; Baker, Lucas; Lai, Matthew.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out human knowledge. Nature. 2017/10, 550 (7676): 354–359 [2018-01-08]. ISSN 1476-4687. doi:10.1038/nature242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英語). 
  36. ^ 囲碁憲法草案(安永草案). park6.wakwak.com.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7) (日語). 
  37. ^ 島田拓爾. 原始棋法(島田拓爾ルール). park6.wakwak.com. 1943年初版、58年改訂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6) (日語). 
    註:此「原始棋法」實為中國古棋規則,也就是純數「子」法規則。
  38. ^ 貝瀬尊明. 日本囲碁基本規則案草案要綱(貝瀬尊明ルール). park6.wakwak.com. 1960年6月24日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日語). 
  39. ^ 死活例8 「眼あり眼なし三劫」.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40. ^ “三劫循环”本是“假生” 初段小棋手花钱买教训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sports.sina.com.cn. 2008-07-19 [201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41. ^ 陳嘉銳《吳清源談圍棋規則》吳清源. 天外有天.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10. ISBN 9787540207717. 
  42. ^ 薛至誠. 日本围棋故事. 成都時代出版社. 2016年12月. ISBN 9787546417509. 
  43. ^ Ⅲ 死活確認例 死活例12 「万年劫」. 日本棋院. [2016-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日語). 
  44. ^ 程曉流. 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8卷本).卷七.心伤万古名人战. 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00917267. OCLC 768974697. 
  45. ^ 死活例9 本劫の手入れ.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46. ^ 死活例10 一手ヨセ劫手入れ不要.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47. ^ 死活例7-1 「隅の曲り四目」.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48. ^ 死活例7-2 「隅の曲り四目」と「万年劫」の併存.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49. ^ Ⅲ 死活確認例 死活例1 「取らず三目」.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日語). 
  50. ^ Ⅲ 死活確認例 死活例5.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日語). 
  51. ^ Torazu gomoku at Sensei's Library. senseis.xmp.net.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英語). 
  52. ^ Ⅲ 死活確認例 死活例3 「ハネゼキ」. www.nihonkiin.or.jp. 日本棋院.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日語). 
  53. ^ (清)陶式玉輯 (編). 官子譜二 第171頁 (圖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54. ^ Comparison of Some Go Rules. 英國圍棋協會(British Go Association). 2017-12-04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英語). 
  55. ^ Achim Flammenkamp. Go Rule Dialects. wwwhomes.uni-bielefeld.de/achim/. 1998-02-18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英語). 
  56. ^ Robert Jasiek. Basic Comparison. home.snafu.de/jasiek. 1997-09-13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英語). 
  57. ^ Олег Сапач. Сравнение различных правил по игре Го. go.onego.ru. December, 1998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俄語). 
  58. ^ Robert Jasiek. Epilogue on Ing Ko Rules (PDF). home.snafu.de/jasiek/.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7-18) (英語). 
  59. ^ 竹可羽. 十九道棋盘探秘. 圍棋天地 (北京). 1990年4月號, 1990年 (4月號). ISSN 1002-8706. OCLC 866050268. 
  60. ^ 趙之雲; 許宛雲. 围棋名局赏析辞典(第一辑-日本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年12月. ISBN 9787532602100. OCLC 299405809. 
  61. ^ 陳祖德. 当湖十局细解. 中華書局. 2005. ISBN 9787101048032. OCLC 68909367. 
  62. ^ 曹國梁. 道棋——围棋的兄弟. daoqi.club. 2004-03-17 [201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5). 
  63. ^ Prisoner Return. Sensei's Library. [2019-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英語). 
  64. ^ 怎么对付联众围棋耍赖者往空里填子_百度知道. zhidao.baidu.com.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需要較佳來源]
  65. ^ 计眼位围棋规则_燕來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2013-01-28 [2019-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需要較佳來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現存主流規則文本

日本規則
韓國規則
中國規則
應氏規則
智運規則

規則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