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曼谷的兩根國柱,較高者為拉瑪一世時期製造,較矮者為拉瑪四世時期製造

國柱[1]泰語หลักเมือง 發音:[làk mɯ̄ə̯ŋ]皇家轉寫Lak Mueang),是泰國人崇拜的柱狀物體,頂端雕成蓮花狀,源自婆羅門教濕婆林伽石柱。泰國各府的大小城市都建有供奉國柱神(泰語เจ้าพ่อหลักเมือง羅馬化:Chaopho Lak Mueang)的國柱神廟(泰語ศาลหลักเมือง羅馬化:San Lak Mueang),等同於城市守護神,或華人崇拜的城隍

在城市樹立國柱的做法源自婆羅門教儀式。按照婆羅門教傳統,建立城池時要先在土地上樹立一根木柱,取自阿勒勃粉花決明英語Cassia javanica等名貴樹種。古代高棉人以陰莖形狀的林伽石柱作為濕婆神的形象和王權象徵,安置在國都和各處的城區中。這些石柱在台語民族民間信仰中是國家或城市的最高鬼神[1]

泰國的曼谷宋卡北欖帕巴登英語Amphoe Phra Pradaeng差春騷府莊他武里府碧差汶府,柬埔寨的馬德望省是較早建有國柱廟的地區。曼谷和宋卡的國柱廟是拉瑪一世統治時期建造。曼谷國柱廟建於1782年4月21日。北欖和帕巴登是在拉瑪二世時期建造,差春騷、莊他武里、馬德望的國柱廟是在拉瑪三世時期建造。拉瑪四世又在曼谷建造了第二個國柱。之後到1944年才有新的國柱建成,是因當時的鑾披汶·頌堪政權計劃遷都碧差汶府,所以在當地建造國柱廟。1992年,泰國內政部下令全國各府皆需建造國柱廟;但到2010年,仍有不少府分未修國柱廟[2][3]

國柱廟的建築風格多種多樣,如在華裔較多的府分,當地的廟即是中式風格,如宋卡、北欖、益梭通。黎逸的國柱建在城區湖中島的泰式亭子內。

國柱神社

泰國

老撾

圖冊

參考文獻

  1. ^ 1.0 1.1 G.W.史金納; 林俊綿, 許華. 泰国华侨社会,史的分析(续). 南洋問題資料譯叢. 1964-07-01, 02 (1964): 66–67. 
  2. ^ Women's prison to make way for city shrine. Pattaya Mail. 2008-05-01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3. ^ Thai Oil donates 1 million baht to Chonburi pillar project. Pattaya Mail. 2010-09-30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