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7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規軍
種類軍隊
規模3個師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軍,曾4次組建。[1]

滇軍胡若愚部(第一次組建)

1927年3月,滇軍胡若愚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軍:

1928年1月21日,蔣介石任命龍云為第13路軍總指揮。龍雲免去胡若愚第三十九軍軍長職,任命孟坤為軍長。不久,孟坤宣佈與龍雲脫離隸屬關係,再次與胡若愚、張汝驥聯合,反對龍雲。1928年4月2日,龍雲免去孟坤第三十九軍軍長職,該軍番號撤消。

皖軍一部(第二次組建)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孫傳芳五省聯軍」中的皖軍之安徽陸軍第二混成旅馬祥斌於1927年3月12日舉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師長馬祥斌,師參謀長劉和鼎,轄3個旅,駐合肥和六安。1927年4月至5月經歷了慘烈的合肥守城戰,對抗直魯聯軍十萬大軍圍攻。1927年6月獨五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十一軍,軍長馬祥斌),少將參謀長劉和鼎。該軍出擊壽縣亳縣,直魯聯軍張敬堯部在阜陽投降接受改編。該軍經碭山,入單縣金鄉定陶一帶。北伐軍受挫後,該軍奉命退回亳縣張敬堯降軍袁家驥教導師程占元旅8月4日發動叛亂,綁架了馬祥斌(11月7日在濟南被槍決),隨即被馬祥斌的心腹部隊給堵在城裏動彈不得。參謀長劉和鼎以軍長生命重要為辭阻止了行動。8月5日,劉和鼎召集團以上軍官商議,被公推為代理軍長,電告南京,得到北伐東路軍司令何應欽批覆率部駐阜陽,該軍所屬3個師陸續脫離,劉和鼎率僅剩的4個團,奉命開赴安慶,1927年11月7日暫十一軍縮編為獨立第五師,轄3團,中將師長劉和鼎。後獨五師編入新桂系,劉和鼎任參謀長。1927年11月獨五師參加西征攻打唐生智。1928年春節進攻鄂西川軍楊森部,進駐宜昌。又奉命攻打湘軍葉開鑫第四十四軍,經沙市公安石首澧縣作戰後返回宜昌。1928年4月,劉和鼎兼任鄂西清鄉司令、宜昌上游國地兩稅總監察,掌控鄂西18個縣的軍政權。1928年9月13日獨五師縮編為第四集團軍(李宗仁)獨立第二旅,轄3團,中將旅長劉和鼎。1928年12月6日獨二旅改編為第4集團軍(李宗仁)暫編第17師(師長為新桂系張義純,為劉和鼎表弟,幼年讀私塾同學)第49旅(轄3團),劉和鼎任中將副師長兼第49旅旅長。暫17師另轄吳新田殘部。張義純在宜昌下船上岸即被驅逐。1929年1月20日暫編第十七師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六師,師長張義純,劉和鼎任中將副師長兼第166旅旅長。1929年春,蔣桂戰爭爆發後,該師師長張義純被中將副師長兼第166旅旅長劉和鼎和第167旅旅長劉尚志以「剋扣軍餉」趕走,部隊在宜昌改投蔣介石,4月7日第166旅改編為獨立第7旅(轄三團),劉和鼎仍任少將旅長。1929年5月3日恢復第56師,轄兩旅,劉和鼎被委任師長。[2]奉命調回皖中,改為乙種師。1929年9月劉和鼎率部乘船在廈門登岸,進駐漳州,攻佔龍靖,進入龍巖境內,被粵贛閩三省會剿總指揮金漢鼎任命為閩省剿匪指揮官,被紅四軍第二縱隊打敗。1930年1月6日福建土軍閥、第52師師長盧興邦發動「一·六事變」,扣留福建省政府委員林知淵、陳乃元(民政廳長)、許顯時(建設廳長)、程時煊(教育廳長)、鄭寶菁(秘書長)及水上公安局長吳澍6人(另稱「六委」),企圖奪取全省軍政大權。[3]1930年1月31日,劉和鼎奉命率部由廈門搭乘軍艦至福州。8月24日至10月27日作戰打敗了盧興邦,史稱「劉盧戰役」。[4]1930年10月佔據了延平建甌閩北地區。1930年冬,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第一次圍剿,劉和鼎部編入了朱紹良的第六路軍,奉命由建寧向江西石城進攻,未及交戰中央紅軍即打破第一次圍剿。1931年3月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戰爭中,劉和鼎部奉命進駐將樂泰寧建寧地區,堵擊紅軍入閩。劉和鼎率師部及2個團入駐建寧,派2個團進駐寧化和江西廣昌。5月下旬廣昌戰鬥結束後,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三軍團紅十二軍揮師東向,5月30日下午直撲建寧縣城。駐建寧的劉和鼎師猝不及防,次日紅軍一舉攻佔建寧,該師4個團被圍殲,斃第336團團長湯霖,特務營營長朱瑜等2000餘人,被俘第333團團長閻澤涵,334團團長李歡及團副、營長等7人以下3000多人,繳獲長短槍2500支,輕重機槍12挺,山炮1門、迫擊炮1門,電台2部,西藥夠紅一方面軍用半年。該師少校軍醫戴正華被俘後加入紅三軍團,1955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劉和鼎隻身逃出回到延平。重新招募兵員,訓練一年半才恢復實力。[5]

  • 師長劉和鼎
  • 副師長嚴爾艾陳萬泰
  • 參謀長汪紀成
  • 直轄特務營、炮兵營、工兵營、騎兵連
  • 第166旅:旅長陳萬泰/蔣炎,副旅長李鳳春
    • 第331團團長湯邦楨
    • 第332團團長蔣炎/孔海鯤
  • 第167旅劉尚志(保定二期,歙縣人),副旅長厲鼎璋
    • 第333團團長閻澤涵/甘復
    • 第334團團長李歡
  • 第168旅桂振遠(保定三期,金寨縣人),副旅長蔣鴻
    • 第335團團長邱正華/查用鈞
    • 第336團團長湯霖/田玉璠

1933年初,劉和鼎率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隸屬蔡廷鍇的左路軍,擔負就地清剿任務,以策應中路軍行動,固守師部所在地建甌延平。1933年5月19日夜,紅軍黎泰模範少年先鋒師師長楊遇春泰寧將石圩(現屬邵武將師政委高傳遴槍殺,投奔第168旅桂振遠部,後送至建甌師部,劉和鼎親加訊問,委為師部參議,仍發往泰寧贊助桂旅剿共。[6]1933年7月上旬,彭德懷率紅軍東方軍入閩,分割包圍了將樂順昌延平3座縣城,紅軍圍攻40日未克。福建事變爆發後,劉和鼎擁蔣,12月5日被任命為「贛粵閩湘鄂剿匪軍北路軍第二路軍第九縱隊指揮官」。1933年12月27日,為鎮壓福建人民政府,第56師擴編為第三十九軍

  • 軍長劉和鼎
  • 第56師師長劉和鼎兼
  • 新編第11師:1936年5月縮編為獨立第6旅脫離建制。

1934年1月,劉和鼎率部攻打駐延平第十九路軍第五軍司徒非師的一個團。1月8日司徒非投降。1月10日劉和鼎強行把司徒非部繳械遣散。劉和鼎兼任延平警備司令。

1934年4月劉和鼎部編入南昌行營東路軍第五路軍第9縱隊,在建陽沙縣永安等地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該軍對閩西蘇區紅軍游擊隊進行多次的「清剿」作戰,1934年11月劉和鼎兼任第九綏靖區司令,1935年1月兼任駐閩第一區綏靖司令。1935年2月劉和鼎兼任閩浙贛邊區清剿司令,在浙南圍剿紅軍。1935年12月11日劉和鼎辭師長兼職,由劉尚志繼任師長,副師長厲鼎璋。1936年4月劉和鼎兼任駐閩第二區綏靖司令。1936年10月該部調防湖州。1937年3月移駐嘉興嘉定平湖,監護國防工事。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該軍由由浙江平湖開赴上海,暫轄獨立第34旅,隸屬第15集團軍在寶山瀏河太倉一線參加淞滬會戰。11月總退卻時,殿後的第三十九軍損失慘重,經蕪湖退至宣城竹峰鋪時只剩下2個團的兵力,被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薛岳下令分別編補第四軍第五十九軍。劉和鼎在武昌向蔣介石匯報後,蔣「大為驚愕」,表示如數補充。1938年初春,劉和鼎在湖北光化谷城開始兵員補充。

1938年4月,移防河南,隸屬第一戰區商震第二十集團軍,擔任滎陽中牟間的河防;蔣在珍黔軍新編第8師隸屬該軍。6月劉和鼎兼任鄭州警備司令,奉命製造黃河決堤,6月4日至7日第56師在趙口決堤未果,6月9日新8師在花園口炸堤成功。1938年7月移防湖北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1月14日編入廖磊的第21集團軍。1939年4月28日編入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參加了隨棗會戰、1939年9月厲鼎璋任第56師代師長,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2月厲鼎璋任第56師師長。1940年隸屬第五戰區並進行整編,將第34師該隸新編第十二軍,同時增設第38補訓處。該軍僅保留下一個正規師。1940年5月參加棗宜會戰,戰後移駐保康縣歇馬河休整。1940年9月11日編入馮治安的第33集團軍。1941年,桂振遠任第38補充兵訓練處處長。1941年9月第38補訓處組建暫編第51師,賀光謙任師長。1941年10月在當陽阻擊日軍。1942年6月奉命越過平漢路進入大別山區。1942年8月厲鼎璋任第39軍副軍長。9月劉和鼎兼任豫皖鄂邊區黨政分會豫鄂皖黨政總隊長,駐羅田縣滕家堡(今勝利鎮)。1943年1月3日編入李品仙的第21集團軍,日軍進攻安徽臨時省會立煌縣,東路由滕家堡入皖境,第三十九軍避開日軍,導致立煌事變。1943年3月17日劉尚志繼任軍長,厲鼎璋黃鐸五(歷任軍參謀處長、參謀長)任副軍長。1943年11月至1944年4月,該軍先後參加了常德會戰豫中會戰。1945年6月劉尚志升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該軍被裁減。原所轄的第56師改隸第九十二軍,暫編第51師裁減。

第九十五軍改組(第三次組建)

1946年5月,西康省劉文輝第九十五軍一度稱第三十九軍,再改編為整編第39師。

整編第8師(第四次組建)

1948年7月李彌整編第八軍軍部由膠東海運上海轉赴徐州,整編第8師、整編第9師從秦皇島海運上海赴徐州。留守煙臺的整編第103旅(前身為黔軍)與新建第147旅合編為整編第8師。9月改為第三十九軍。[7]

1948年10月第三十九軍放棄煙臺,10月21日海運增援錦西,編入遼瀋戰役的東進援錦兵團,進攻塔山遼瀋戰役後海運南調蚌埠。11月編入第六兵團,參加淮海戰役救援黃維兵團的作戰。11月17至27日北攻宿縣,12月3至17日向西策應第12兵團。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後,該軍由安徽蚌埠調粵北曲江,改隸華南軍政長官公署,王伯勛調任第八十九軍軍長,程鵬繼任軍長職。在廣東戰役中,1949年10月11日第307團在佛岡被殲滅,16日第103師曾元三、副師長陳一匡、參謀長牟龍光率4000餘人在在三水接受解放軍第十四軍和平改編[8],17日第147師第441團在高明縣松柏坑被殲,19日第91師師長劉體仁、參謀長龍驤率2700餘人在鶴山縣宅梧投誠,24日至26日第147師(師長張家寶)殘部在陽春陽江地區被殲,軍部約千餘人經雷州半島、進駐海南島榆林港安游,重新組建第91師。最終赴台編入第五十軍[9]

第三十九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參考文獻

  1.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2. ^ 劉思祥:「劉和鼎傳略」《江淮文史》2000年04期第166-176頁。
  3. ^ [1]韓真:「盧興邦與"一·六事件"探析」,《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第48-51頁。
  4. ^ 吳晶:「軍閥亂政:1930年盧興邦擄掠福建省政府六委員事件再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2020年第3期,第118-123頁。
  5. ^ 曹嘉忠:「鏖兵山城——毛澤東指揮建寧戰役側記」,《福建黨史月刊》1993年8期,第31-33頁。
  6. ^ 福州通訊:《赤匪先鋒師師長楊遇春投誠國軍》,來源:《中央日報》1933年6月22日第三張第一版。
  7.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8. ^ 呂永禎:《關於國民黨39軍103師、91師起義、投誠的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昆明市委員會編:《昆明文史資料集萃》第1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469-471頁。
  9.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