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稚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稚松(1925年9月24日[注 1]—2008年7月21日),湖南長沙人,中國計算機科學家。

1940年至1944年,唐稚松先後在湖南長沙明德中學初中部和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於1945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繫念書。1950年,唐稚松於清華大學畢業,繼續在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進修,攻讀數理邏輯。1952年至1956年,唐稚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教研室講師。1956年10月,唐稚松調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邏輯室助理研究員。1962年至1980年,先後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79年至1982年,唐稚松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等著名研究機構作學術訪問。1980年,升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並成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第一位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導師,指導了中國第一位計算機博士生馮玉琳。1985年3月,唐稚松轉任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1985至1987年,唐稚松先後前往英國巴斯大學、挪威特拉德海姆大學以及美國的ISSI公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作學術訪問工作。1989年,唐稚松憑藉在國際學術界產生巨大影響的「XYZ系統的理論與設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 信息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6年,唐稚松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8年7月21日3時31分,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3歲。

學術

唐稚松於20世紀60年代中從事自動機理論研究,證明計算機轉移命令的許多結構性性質,如轉移命令可用循環代替,它比Bohm-Jacopi定理早一年。20世紀70年代中從事結構程序設計與結構化語言的研究,推動了中國國內這方面工作的開展。20世紀80年代初,唐稚松開始致力於時間邏輯的研究,有專著《時序邏輯程序設計與軟件工程》[1]。為解決硬件運行正確性驗證的問題創造了XYZ/E語言(一種可以覆蓋VDHL的並發性與時序性模擬的運行於XYZ系統的可執行描述語言)。他畢生主要的貢獻在於:結構程序設計理論、程序語言、形式文法、漢字信息處理、軟件工程等多個方面。早在1965年,唐稚松在《數學學報》發表了一篇關於計算機指令系統性質的論文,提出轉移指令可用循環替代。這一重要結果比中國國外同行的類似結果早發表一年。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他分析總結了國際上結構程序設計研究方面的大量資料,完成了長篇論文「結構程序設計與結構程序語言」。在此基礎上,他設計了一個廣譜的結構程序語言,取名為系列化語言族,簡稱XYZ系統。

1980年,唐稚松成為來自中國的第一位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專家組成員;還先後擔任《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自然科學進展》《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等雜誌的編委;中國軟件行業協會顧問;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武漢大學、重慶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名譽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大學、貴州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1. ^ 生於農曆八月初七

參考

  1. ^ 唐稚松.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9. ISBN 7-03-007006-2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網頁介紹[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