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諾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諾曼
2005年AWF研討會上的諾曼
出生 (1935-12-25) 1935年12月25日89歲)
國籍 美國
母校麻省理工學院
賓州大學
知名於《設計&日常生活》
認知人因工程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認知科學
使用性工程
機構尼爾森諾曼集團
韓國科學技術院

唐納德·亞瑟·諾曼(英語:Donald Arthur Norman,1935年12月25日)英文常簡稱為Don Norman,中文有時也譯為唐納·諾曼唐納德·諾曼,美國認知科學人因工程等設計領域的學者,也是尼爾森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的創辦人和顧問[1],他同時也是美國知名作家,以書籍《設計&日常生活》聞名於工業設計互動設計領域,並曾被《商業週刊》雜誌評選為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2]

生平

1957年,諾曼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電機(EECS)並取得了學士學位,並於1962年在賓州大學取得了電機碩士學位。之後,諾曼在賓州大學進修數學心理學,並取得了博士學位。畢業之後,諾曼申請到博士後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認知研究中心做研究,一年後成為了哈佛大學的講師之一[3]

在哈佛任教四年之後,諾曼搬到美國西岸,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擔任心理學系的助理教授。諾曼在這個時期開始交叉應用自己過去的學術經驗,將電機理論應用,混和了數學心理學的諸多實驗,開展了認知心理學這一門新興學科。並在加大聖地牙哥分校成立了認知科學系。1973年,諾曼與人工智能專家羅傑·尚克,艾倫·柯林斯(Allan Collins)等人一同創辦了認知科學研究所與認知科學學會(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開展了後世關於認知科學的學術交流序曲[4]

諾曼隨後將認知科學的領域,帶往了認知工程的方向,並成為該領域的主要引導者。他在《自動數據處理》期刊(Datamation英語Datamation)上發表的文章〈Unix的難題〉(The Trouble with Unix)使他在電腦領域引起了廣大的注目[5]。也使他跨出學術圈,與業界開始對話。並開始服務不同領域的需求。1973到1993年之間,諾曼活躍於學界,商界的多項諮詢工作,客戶從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摩托羅拉豐田情報技術中心、TED大會松下企業與大英百科全書等非常多樣。

這段時間,他也出版了幾本重要的書籍,多數主題皆圍繞着使用者中心設計來探討[3]

1993年,諾曼辭去大學教職,進入蘋果電腦公司,一開始負責架構蘋果電腦公司的使用者經驗,他掛名為「用戶體驗架構師」(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是當時非常罕見的職稱,並於1995年初成為了蘋果的先進技術副總裁。1998年,諾曼離開蘋果之後,曾短暫的進入惠普公司工作,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開惠普[3],並與雅各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英語Jakob Nielsen (usability consultant))共同創業,兩人成立了後世知名的尼爾森諾曼集團,獨立提供關於使用者經驗的研究諮詢顧問服務[1]

諾曼創業之後,也再次回到學界,成為西北大學的電腦教授。並同時兼任該校西格設計學院(Segal Design Institute)指導長[3]。2009年到2011年間,他曾擔任韓國科學技術院的客座教授,2010年從西北大學正式退休之後,諾曼轉任數家企業的顧問,包括Ness Computing,UICO, Inc以及reQall[6]

獎項

諾曼曾獲得許多獎項,包括1995年獲得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名譽學位。1999年《Upside》雜誌提名他入圍全球100大精英(Elite 100)[7]。2001年他入選美國電腦協會(ACM)的院士,並獲得了特殊設計溝通領域裏的終身成就獎:里格獎(Rigo Award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esign of Communication)。2006年,他獲得電腦與認知科學領域的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omputer and Cognitive Science)[8]。該年,他也獲得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頒發工業設計名譽博士學位[3]

著作

  • 使用性
    • 1985年,學術論文Direct manipulation interface 和EL哈欽斯,JD Hollan合著。收錄在The MIT Guide 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ISBN 978-0262161428
    • 1986年,User Centered System Design: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與斯蒂芬·德雷珀(Stephen W. Draper)合著。CRC出版社出版。ISBN 978-0898598728
    • 1988年,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ISBN 978-0465067107 (2002)
    • 1992年,Turn signals are the facial expressions of automobiles ISBN 978-0201622362
    • 1993年,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 ISBN 978-0201626957
      • 繁體中文版:《心科技》,黃賢楨翻譯,時報出版,1995年12月19日。ISBN 9571318809
    • 1998年,The Invisible Computer ISBN 978-0262640411
    • 2004年,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ISBN 978-0465051366
      • 繁體中文版:《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用品》王鴻祥、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等翻譯。遠流出版。2011年8月1日。ISBN 9789573268185。(原版由田園出版社出版,舊名為《情感設計》)
    • 2007年,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 ISBN 978-0465002283
      • 繁體中文版:《設計未來生活-善體人意的機器,還是不受控制的麻煩》 卓耀宗翻譯。遠流出版。2008年7月11日。ISBN 9789573263258
    • 2010年,Living with Complexity ISBN 978-0262014861
      • 繁體中文版:《好設計不簡單:和設計師聯手馴服複雜科技,享受豐富生活》卓耀宗翻譯。遠流出版。2011年10月8日。ISBN 9789573268697
  • 心理學
    • 1972年 《心理學簡介:人類資訊運作過程》與Peter H. Lindsay合著。[9]
    • 1977年 《記憶與注意》 (Memory and attention)
    • 1982年 《學習與記憶》 (Learning and memory)

參看

參考文獻

  • 主要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
  1. ^ 1.0 1.1 About Nielsen Norman Group.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15日). 
  2. ^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6日). 
  3. ^ 3.0 3.1 3.2 3.3 3.4 Norman, Donald. 唐·諾曼的經歷整理 (PDF). [2010年1月26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年2月3日). 
  4. ^ Description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1月20日). 
  5. ^ Norman, Donald. The trouble with UNIX: The user interface is horrid. 《自動數據處理》期刊, 27, No. 12, 第139-150頁. 
  6. ^ Linkedin:Don Norman. [2012年9月12日]. 
  7. ^ UPSIDE December 1999. UPSIDE magazine. [201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 ^ Donald A. Norman. Laureate Database. The Franklin Institute Awards.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 
  9. ^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y Peter H. Lindsay, Donald A. Norman Author(s) of Review: Gregg C. Oden, Lola L. Lop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10, No. 4 (Winter, 1997), pp. 635-641 doi:10.2307/1423414 at JSTOR, an online journal archive made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through participating libraries and institutions. Subscription."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