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弢
周叔弢(1891年7月18日—1984年2月14日),原名明揚,後改名暹,字叔弢,男,安徽省建德縣(今安徽省東至縣)人,中國實業家、文物鑑賞家、收藏家,周馥之孫,清末進士周學海之子。
生平
周叔弢出生於揚州,辛亥革命後先後前往上海、天津。1919年時跟隨其叔父、實業家周學熙經商,曾擔任過青島華新紗廠專務董事、唐山華新紗廠董事兼經理、天津華新紗廠經理、開灤礦務局董事、啟新洋灰公司董事、耀華玻璃公司董事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在天津寓居。1945年任新洋灰公司協理、總經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天津市副市長,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
“ | 我平生無他長,只是不說假話。臨終之時,實能心地坦然無愧於中。我死之後,千萬不要發訃告,千萬不要開追悼會,千萬不要留骨灰盒。投之滄海以飽魚蝦毋為子孫。累存款五年定期壹萬元,國庫券壹萬五千元全數本息上交國家。在四化大海中添一滴水。 | ” |
——一九八二年十月弢翁至囑。 |
社會兼職
曾任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軼事
- 周叔弢曾經向劉少奇請教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剝削問題的看法,劉少奇則向他解釋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是有進步性和歷史功績的,鼓勵他多開工廠[4]。
- 1951年8月20日,周叔弢將家藏一冊《永樂大典》捐出並致信:「仆舊藏《永樂大典》一冊,杭字韻,卷7602至7603,謹愿捐獻貴館,……珠還合浦,化私為公,此亦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1950年代至1970年代間曾將自己收藏的3.6萬餘冊圖書以及1200餘件文物捐獻給國家。[2][3]
家庭
周叔弢共有七子三女,其中包括歷史學家周一良、翻譯家周珏良、植物學家周以良、微生物學家周與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