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多梅尼科·羅馬格諾西
吉安·多梅尼科·羅馬格諾西 Gian Domenico Romagnosi | |
---|---|
出生 | 帕爾馬和皮亞琴察公國薩爾索馬焦雷泰爾梅 | 1761年12月11日
逝世 | 1835年6月8日 倫巴第-威尼托王國米蘭 | (73歲)
國籍 | 意大利 |
母校 | 帕爾馬大學 |
職業 | 哲學家、經濟學家、法學家 |
吉安·多梅尼科·羅馬格諾西(意大利語:Gian Domenico Romagnosi,1761年12月11日—1835年6月8日)是一名意大利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法學家。
生平
羅馬格諾西出生於薩爾索馬焦雷泰爾梅[1]。1782年至1786年,他在帕爾馬大學學習法律。1791年,他成為特倫托的首席民事法官。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特倫托相繼被法國、意大利和奧地利統治。1799年,羅馬格諾西因被指控同情法國人而在因斯布魯克被奧地利拘留了15個月,但他被宣告無罪釋放。1801年,法國佔領特倫托,他被提升為高級議會秘書。他先後在帕爾馬、帕維亞、比薩和米蘭擔任法律教授。拿破崙倒台後,他失去了在米蘭大學的職位,但仍繼續講學到1817年。1818年,他因叛國罪再次在威尼斯受審,但再次獲判無罪釋放。卡洛·卡塔內奧是他的學生,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他於1835年在米蘭去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世界公法研究導論》(Introduzione allo studio del diritto pubblico universale,2卷,帕爾馬,1805年)。
電磁學
雖然羅馬格諾西不是科學家,但他做了一些伏打電堆及其對指南針影響的實驗。他於1802年在意大利報紙上發表了兩篇有關他發現的文章[2]。有時人們認為他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的關係,這比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電磁學早了大約二十年。然而,他的實驗並未涉及電流,僅顯示伏打電堆產生的靜電荷可使磁針偏轉[3]。然而,正如約瑟夫·哈梅爾(Joseph Hamel)所指出的[4],羅馬格諾西的發現記錄在約瑟夫·伊桑(Joseph Izarn)的著作《Manuel du Galvanisme》(1805年)中[5],其中明確提到了電流(courant galvanique)。喬凡尼·阿爾蒂尼的著作《Essai théorique et expérimental sur le Galvanisme》(1804年)第340頁也有提及:「Cette nouvelle propriété du galvanisme a été constatée par d'autres observateurs, et dernièrement par M. Romanesi, physicien de Trente, qui a reconnu que le galvanisme faisait décliner l'aiguille aimantée.」,也就是說「其他觀察家注意到了電磁學的這種新特性,最近特倫托的物理學家M·羅曼內西先生也注意到了,他認為電磁使磁針下降」。哈梅爾指出,阿爾蒂尼當時也在與奧斯特聯絡[6]。
參考資料
- ^ Cesare Cantù (1861), "Gian Domenico Romagnosi". Torino: Unione Tipografico-Editrice.
- ^ Sandro Stringari, Robert R. Wilson (2000), "Romagnosi and the discovery of electromagnetism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1-05.", Rendiconti Lincei, Scienze Fisiche e Naturali, serie 9, vol. 11, pp. 115-136.
- ^ Roberto de Andrade Martins (2001), "Romagnosi and Volta’s pile: early difficulti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oltaic electricity", in Fabio Bevilacqua, Lucio Fregonese (eds), Nuova Voltiana: Studies on Volta and his Times. Pavia / Milano: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via / Ulrico Hoepli, vol. 3, pp. 81-102.
- ^ Joseph Hamel,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alvanic and Electro-Magnetic Telegraph (1859), p. 34.
- ^ Izarn (1805), Chapter IX, p. 120.
- ^ Hamel (1859), p.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