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鑃
句鑃(拼音:gōudiào,注音:ㄍㄡㄉㄧㄠˋ)是一種手持的打擊青銅樂器,常見於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
特徵
句鑃形制橫截面呈橢圓形,縱向長度稍長於橫向,或者接近圓形,器壁較厚,有很淺的凹弧口,頂有一柄,為扁平或圓柱形,較長便於擊敲。多出土於長江下游吳越地區(吳越文化)[1],為當時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越國樂器。在古代多用於祭祀或宴請場合[2]。
考古
在早期春秋時期,句鑃主要作為輔助樂器出現,在吳國常州武進淹城遺址出土7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溧陽徵集2件,均為早期句鑃。湖北廣濟鴨兒洲河出土2件,高淳青山、松溪出土10件均屬於此時期(現藏於鎮江市博物館)[3]。在春秋中期,句鑃出現組編使用,其紋飾和做工均有區別,特別是三角及雷紋組合。公元前473年越滅吳之戰後,越國沿用句鑃,句鑃在吳越等地均有出土,其中包括安徽廣德出土的9件、無錫鴻山墓地出土一套、浙江紹興出土的「配兒句鑃」(學者考證為吳國太子波的樂器,越滅吳後進入越境)。此外江西都昌縣羅嶺村發現1件、浙江武康山7件(其中有兩件有銘文「其次句鑃」),海鹽出土12件戰國瓷句鑃,常熟出土1件句鑃(刻有「姑馮」)[4]。
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句鑃開始出現變化,柄較短,通體多為素面。1983年廣州西漢南越王墓東耳室北部出土一套8件青銅句鑃,一面陰刻篆文「文帝九年樂府工造」,並刻有編碼,重量與大小依次遞減。它也是迄今唯一刻有準確紀年的句鑃[5]。
參考
- ^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編. 中国文物大辞典 上.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8.05: 248. ISBN 978-7-80211-611-5.
- ^ 杜廼松著. 青铜器鉴赏与收藏.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2013.04: 209. ISBN 978-7-5142-0821-4.
- ^ 孔義龍,曾美英著. 岭南古代音乐研究.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2.05: 75–76. ISBN 978-7-5668-0134-0.
- ^ 秦偉主編. 原始瓷器研究 The research of proto-porcelain.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14.12: 204–209. ISBN 978-7-5134-0671-0.
- ^ 王子初總主編.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2 广东卷.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0.09: 297. ISBN 978-7-5347-5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