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反恐24小時 (遊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恐24小時
  • 24: The Game
類型第三人稱射擊
平台PlayStation 2
開發商SCE Studio Cambridge
發行商
設計師亞歷克斯·薩勒曼
克里斯·索瑞爾
編劇杜比·德米特里
克里斯·索瑞爾
美術Rob Hill
音樂肖恩·卡勒,由位於艾比路的尼姆羅德工作室樂團錄製
模式單人
發行日
  • 北美:2006年2月27日
  • 歐洲:2006年3月17日
  • 澳洲:2006年4月21日

反恐24小時(英語:24: The Game是改編自福克斯電視連續劇《24》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遊戲由索尼電腦娛樂的康橋工作室開發,2K Games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遊戲消息於2005年3月30日公佈,2006年2月27日在北美首發。玩家在遊戲中不同地點控制來自連續劇的不同角色。遊戲的任務使用了第三人稱射擊駕駛益智遊戲元素。遊戲配樂由肖恩·卡勒里譜曲,劇本由Duppy Demetrius和連續劇製作團隊編寫。

《反恐24小時》廣泛使用了電視連續劇中演員的配音和相貌,此外還有同一製作團隊的劇本和樂譜。《反恐24小時》的演員與配音製作由Blindlight組織處理。遊戲包含的事件設定於電視劇第二季和第三季情節之間的洛杉磯。故事有三個主要情節,其圍繞着曾名彼得·馬德森的角色傑克·鮑爾。雖然該遊戲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其因劇本元素而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

遊戲性

如同連續劇,遊戲發生時間為24小時,並同樣以每個鐘頭的開始與結束表示每個章節的始末。每個小時被分為三大類58個獨立的任務。一些任務是基於目標的,另一些則有時間限制元素[1]。每個任務都有滿分為100的成績,其決定於表現質量、完成目標數和射擊精度等。玩家取得90分或以上,可得到某種需解鎖的獎勵功能,包括三部視頻(遊戲配音員的採訪、電視宣傳片)、98幅圖片(主角的壁紙形圖片)和23個角色(玩家可檢視其3D模型)[2]

多數任務以第三人稱射擊形式發生[1],同時使用的還有遮罩系統[3]。當角色在貨箱等低高度物體的後面、或牆角於門框邊緣時,他們可按下一個按鈕,使用物體或邊緣做掩護。另一個按鈕允許各處的夥伴進入瞄準模式,當放開按鍵時他們將快速恢復遮罩。遊戲還有隱蔽模式,玩家需要彎腰、輕聲走步、躲在任何低物品後面,即儘可能的隱蔽並減少發聲以被發覺。角色可以使用隱蔽模式潛行到敵人後方,通過攻擊其脖子完成一次隱蔽擊殺[3]

遊戲包括手槍、自動武器和獵槍等一系列武器,以及不同類型的彈藥[4]。在遊戲中彈藥是有限的,儘管玩家可以收集更多的彈藥,但武器也必須重新裝載[3]。遊戲中有時會出現投降的敵人,並可以俘虜他們(帶手銬)並收集其彈藥。遊戲中也會出現需要玩家營救平民,有時還會出現有生命條的敵人、車輛或是必須保護的夥伴對象。遊戲有可以建起的生命包,還有掛在牆壁上的生命站。有時還可以得到或在關卡中找到護身甲。一個帶有箭頭的小型抬頭顯示器雷達/地圖會為玩家指示方向,紅點岱廟敵人、綠點代表平民、黃星代表目標[1]

在第三人稱和間或的其他類型的任務中,玩家可以使用一個PDA。玩家可通過PDA檢視自己的物品清單(可對調任務線路的順序),如果可能,還會出現區域的地圖,此外還有幫助熒幕和所持武器清單及各武器資訊[3]。玩家通常擁有手機。在任務中有時會接到電話。一些任務包括以第一人稱射擊形式狙擊。這類任務類似於在常規任務中使用狙擊步槍,但不能切換到第三人稱視角[1]

在幾個任務中玩家控制一輛汽車[1]。雖然遊戲引擎同為第三人稱模式,但這些人物以車輛為基礎。這一般包括在一定時間內到達一定地點,通常是在前往重點的途中避開追兵。在車內不能使用武器。而PDA在此類關卡中亦不可用,地圖則為城市地圖。這些任務中有時會接到手機電話。

小遊戲

《反恐24小時》的小遊戲穿插在主線任務中,其類型為詢問序列和電腦謎題。二者皆為單一的第三人稱益智遊戲,並獨立於任務的時間以外。電腦益智包括迷宮謎題,玩家必須選擇從起始框到終點框的彩色路線,有時還會有第二和第三個框,這需要繞過封鎖和其他電腦功能。在字母序列謎題中,玩家將面對一系列隨機字母,一對一對交換相鄰的字母直至排到正確的順序,這用於破譯密碼,如加密的檔案或鎖着的門。在顏色/符號匹配謎題中,一個隨機游標穿過彩色方塊的一段區域,玩家需安控制按鈕來對應彩色的方塊,受損網絡中傳輸檔案、建築物紅外掃描、區域雷達掃描和創建連通整個星球的網絡[5]

小遊戲審問包括玩家角色審訊嫌疑犯。一個模擬正弦波振盪的圖表顯示了嫌疑人的「壓力水平」。玩家需要在積極、平靜或中性中選擇一種行動。這些行動將升高、降低或不改變其壓力水平。圖表上用水平線標記出了目標區段,玩家必須控制壓力水平在這段區間內,以推進審問進行。圖表旁的一個標記指示了如何推動審訊。玩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成功審訊[6]

情節

反恐24小時發生在第二季和第三季的事件之間。與電視劇類似,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或章節。第一節圍繞對副總統吉姆·普雷斯科特的襲擊展開,第二節圍繞對反恐部隊 (CTU) 的襲擊展開。第三部分涵蓋重大恐怖襲擊和企圖獲得核武器。大量來自第二季和第三季的角色出現在反恐24小時中,每個角色都使用原演員的肖像和配音[7]。回歸的主要角色包括傑克·鮑爾、金伯利·「金」·鮑爾、托尼·阿爾梅達、米歇爾·德斯勒、蔡斯·埃德蒙茲、大衛·帕爾默、麥克斯、凱特·華納、克洛伊·奧布萊恩和瑞恩·查佩爾,彼得·馬德森由克里斯蒂安·凱恩配音[8]

遊戲開始於傑克鮑爾在洛杉磯港口的一艘船外等候,恐怖分子將在供水處釋放蓖麻毒素炸彈。一名 CTU 團隊成員觸發警報,導致傑克和他的團隊沖進了這艘船,發現整艘船的船員都死在貨艙裏。他後來通過臥底特工蔡斯·埃德蒙茲得知了對副總統普雷斯科特的暗殺企圖。傑克挫敗了這次襲擊,他發現這次襲擊的幕後黑手是他過去的敵人彼得馬德森[1]

洛杉磯地鐵站的沙林毒氣襲擊將CTU特工引離其總部。在心煩意亂的同時,恐怖分子啟動了EMP,攻擊並佔領了CTU LA主樓,將工作人員扣為人質。恐怖分子處決了這些人質,包括數據分析師肖恩·沃克(Sean Walker),最終帶着被盜的硬盤逃跑。傑克遇到彼得·馬德森,後者綁架了傑克的女兒金鮑爾,迫使傑克為恐怖組織做「差事」。其中一項任務是潛入國家安全局大樓並為恐怖分子檢索機密數據。在臥底特工蔡斯·埃德蒙茲的幫助下,傑克設法找到並營救了金並找回了被盜的硬盤[7]

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由恐怖分子在焦點(斷層線相交的地方)引爆爆炸物引起。凱特·華納(Kate Warner)和州長詹姆斯·拉德福(James Radford)也被恐怖分子綁架,後者因暗殺而被綁架,但隨後被CTU營救。 CTU發現了一個涉及Radford在當天襲擊中的陰謀,Radford因試圖退出而被恐怖分子小組殺死。美國軍事基地和地震震中的萊斯克堡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和佔領,他們隨後開始竊取武器級鈈,然後試圖將這些武器從美國走私到中東。凱特華納的父親被迫幫助恐怖分子,幫助他們用海關通行證走私武器。當馬德森試圖逃跑時,傑克最終殺死了馬德森,他用M-80突擊步槍射擊了他的快艇,導致它爆炸。他還射殺了麥克斯,麥克斯是第 2 季和遊戲事件的幕後黑手,他將凱特華納扣為人質,挽救了她的生命,但在這樣做的過程中,麥克斯設法在死前向傑克的腹部開了一槍。結果,蔡斯·埃德蒙茲乘坐直升機將傑克帶到了醫院[7]

《反恐24小時》設定於第二季第三季情節之間。和電視連續劇類似,遊戲分為三個部分或章節。第一部分是圍繞副總裁吉姆·普雷斯科特的攻擊、第二部分是包括了反恐單位(CTU)的攻擊、第三部分包括一個重大恐怖襲擊並嘗試獲得核武器[1]。《反恐24小時》的許多角色都來自第二季和第三季,並使用了原演員的相貌和配音。主要角色包括傑克·鮑爾、金佰利·鮑爾、托尼·阿爾梅達、米歇爾·戴斯勒、蔡斯·埃德蒙茲、戴維·帕爾默、馬克斯、凱特·華納、和由Christian Kane配音的Ryan Chappelle與彼得·馬德森[6]

開發

2005年3月30日,由索尼電腦娛樂歐洲二十世紀福克斯達成的許可協議,《反恐24小時》將發行於PlayStation 2的消息公佈[9],同時索尼電腦娛樂康橋工作室作為開發商的消息得到確認[10]。公告介紹了遊戲將如何設定於連續劇第二和第三季之間,回答了許多電視劇情節中沒有答案的問題。還有消息包括遊戲配有許多電視劇演員的配音和肖像。同時公佈的還有遊戲已決定由肖恩·卡勒譜曲,和一段已由杜比·德米特里和《24》製作團隊合作編寫的劇本[9]。公告還稱,電視連續劇的音效與聲音將用於遊戲中[9]。和新聞稿一同的只有基弗·薩瑟蘭描述一些情節和遊戲元素的預告片[10]

遊戲後來在2005年5月的E3遊戲展上展出,其中展示了四個部分:一段第三人稱槍戰、審問、一台使用電腦的迷你遊戲和駕駛場景。一些場景中還展示了過場動畫。審問獲得了一致好評,而駕駛部分則失望於其不佳的力學和物理現象[11]。原先提出的100個任務最重只有58個收錄於遊戲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馬克·格林稱,遊戲風格受到了《魔戒:雙塔奇兵》和《黑客帝國》的影響,而遊戲性則受到了《詹姆斯邦德007:誰與爭鋒》和《特工風雲》的影響[12]

遊戲最初計劃於2005年北半球秋季在全球發行[13],但最終延遲。遊戲於2006年2月27日在北美發行[14],2006年3月17日在歐洲發行(愛爾蘭贏聖帕特里克節於3月16日發行),2006年4月22日在澳大利亞發行[15]。遊戲的配樂由尼姆羅德工作室樂團演奏並於倫敦艾比路錄音室錄製[16],並在遊戲發售後提供數碼版下載[17]

評價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GameRankings64%[19]
Metacritic62/100[18]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Eurogamer6/10[20]
GameSpot6.2/10[5]
GameSpy2/5[21]
IGN4.2/10[22]

遊戲得到媒體褒貶不一的評價;在評論匯總網站Metacritic53個評價中的到62%的平均分[18],在匯總網站GameRankings58個評價中得到64%的平均分[19]

Gamespy的Eduardo Vasconcellos稱讚了遊戲的情節和高質量的配音工作,但批評了「鋸齒狀」的畫面導致角色彩現看着像「關閉了」。他還抱怨控制缺乏響應能力。「不連貫而彆扭」的視角角度。一些敵人對玩家的動作反應遲鈍[21]

一些取自連續劇的專案,如多視點熒幕(如包裝盒所示)因展示實體的多個視點而非常流行[21]。類似的還有使用劇集開始和結束的圖像表示任務的始終。劇本通常認為是遊戲的一個可取之處,雖然系列愛好者可能認為動機、觀點和對壞人的推理的掩蓋的不好[22]。IGN特別將過場動畫單列出來讚揚,稱其精彩的利用了視角和緊密聚焦。遊戲配音獲得普遍讚揚[22]。相比之下,設備、環境音效和特別提到的炮火聲深受好評[5]

遊戲力學因其相當糟糕而被特別提出。第三人稱射擊環節因其糟糕的視角管理,而使目標敵人感到「難以對付且不連貫」[21]。因採取重複射擊的姿態,或多次被槍殺後依然無視角色,這段環節的敵人人工智能得到了可預測且相當簡單的描述[22]。變種狙擊手在這方面表現的更好。車輛部分也令人失望,物理現象和車輛的操作被評為差劣。車輛被形容為「緩慢而舊損」,而追捕也被描述為「無聊」[20]。這段的AI得到了可預見且單純的嚴厲批評,敵方的車輛也不考慮其自身的安全[21]。益智遊戲也獲得了不佳的評價,並獲得了「15色簡單,20色可怕」的評價[5]。與此相反的是審問很受歡迎,評論者認為這些場景的對話很有趣[2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24: The Game Guide & Walkthrough – PlayStation 2 (PS2) – IGN (Walkthrough). IGN.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7). 
  2. ^ 24: The Game Guide & Walkthrough – PlayStation 2 (PS2) – IGN (Mission Rankings). IGN.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5). 
  3. ^ 3.0 3.1 3.2 3.3 24: The Game Guide & Walkthrough – PlayStation 2 (PS2) – IGN (Basic Strategies). IGN.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9). 
  4. ^ 24: The Game Guide & Walkthrough – PlayStation 2 (PS2) – IGN (Weaponry). IGN.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1). 
  5. ^ 5.0 5.1 5.2 5.3 Alex Navarro. 24: The Game. GameSpot. 2006-03-03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9). 
  6. ^ 6.0 6.1 24 The Game (Official site). 2K Games.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9). 
  7. ^ 7.0 7.1 7.2 Guides: 24: The Game Guide (PS2), 24: The Game Walkthrough. web.archive.org. 2007-05-27 [202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7. 
  8. ^ 24 The Game™. web.archive.org. 2006-04-09 [202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9. 
  9. ^ 9.0 9.1 9.2 SCEE Announces 24: The Game, Exclusive to PlayStation 2.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Europe. 2005-03-30 [2008-03-04]. [永久失效連結]
  10. ^ 10.0 10.1 Brad Shoemaker. 24: The Game First Look. GameSpot. 2005-03-30 [2008-03-04]. [永久失效連結]
  11. ^ Alex Navarro. 24: The Game E3 2005 Hands-On Impressions. GameSpot. 2005-05-19 [2008-03-04]. [永久失效連結]
  12. ^ Tom Bramwell. 24: The Game Interview. Eurogamer. 2006-01-26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13. ^ 2K Games Announces 24: The Game. 2K Games. 2005-05-16 [2008-03-04]. [永久失效連結]
  14. ^ Countdown Begins with 2k Games' Release of 24: The Game. 2K Games. 2006-02-28 [2008-03-04]. [永久失效連結]
  15. ^ 24: The Game Related Games. Gamespot. [2012-01-03]. [永久失效連結]
  16. ^ Tom Flint. Recording 24: The Game. Sound on Sound. 2006-05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17. ^ 24: The Game Soundtrack Revealed. IGN Music. 2006-03-09 [2012-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5). 
  18. ^ 18.0 18.1 24: The Game. metacritic.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1). 
  19. ^ 19.0 19.1 24: The Game. Game Rankings. [2008-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20. ^ 20.0 20.1 Rob Purchese. 24: The Game. Eurogamer. 2006-03-08 [2008-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Eduardo Vasconcellos. 24: The Game (PS2),. GameSpy. 2006-03-17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2月12日). 
  22. ^ 22.0 22.1 22.2 22.3 Chris Roper. 24: The Game, Jack Bauer's worst day yet.. IGN. 2006-03-02 [200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