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園
北京大學校園在北京大學一百多年的歷史上,隨學校的搬遷、拆分、整合、擴增而屢有變遷。當今北大有六個校區。
歷史
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后街55號、59號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清 |
編號 | 4-1 |
認定時間 | 1990年2月23日 |
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德勝門外黃寺大街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874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北京大學紅樓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編號 | 1-8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院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5年 |
編號 | 7-1619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北京大學女生宿舍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東城區沙灘北街乙2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5年 |
編號 | 7-27 |
認定時間 | 2003年12月11日 |
孑民堂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東城區北河沿大街83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5-7 |
認定時間 | 1995年10月20日 |
北京國會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至民國 |
編號 | 6-880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未名湖燕園建築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近代 |
編號 | 5-475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京師大學堂時代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時,校址設在閒置的和嘉公主府(「四公主府」)。公主府位於景山東門東側(今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后街55號),明代時曾是馬神廟。1900年,義和團破壞了校舍,隨後八國聯軍進北京,俄軍和德軍先後佔領校址,學校的藏書、設施盡毀。1902年,大學堂恢復,重建了馬神廟的校舍,並擴展了校區。1903年,管學大臣張百熙在北京城西瓦窯村、郭家莊附近購入土地1,300畝,計劃8月開工建新校舍,預計建築費需一百多萬兩白銀。慈禧太后認為花費過多,此事遂罷。由於公主府空間有限,新設的學科只好另尋校址。1903年成立的譯學館址設北河沿,醫學實業館租用地安門內太平街的民房(1904年改名為醫學館,遷入和平門外興勝寺,1907年停辦),進士館設西城李閣老胡同。1905年,內務府撥德勝門外舊操場共1,600畝左右的土地(今北京安德里北街21號)供大學堂建設分科大學。1909年,分科大學建設開工,但不久因辛亥革命停工,大學堂分科大學一直沒能使用這處校舍。1904年,大學堂在馬神廟校區西側修平房十四排,作為學生宿舍,即「西齋」;1905年,將漢花園的空地建為運動場;1909年,在運動場西南角新建一處學生宿舍,即「東齋」。[1]
國立北京大學時代
1913年6月,譯學館停開,原址改由法科使用。農、工、商三科分出後,國立北京大學只剩文、理、法三科,文理兩科均在公主府校區。1918年北大紅樓建成後,文法兩科搬入紅樓,馬神廟校區主要由理科使用。文、理、法三科撤銷之後,沙灘紅樓校區成為北大第一院、校本部所在,馬神廟校區成為北大第二院,法科曾使用的北河沿校址成為第三院。20世紀30年代,北京大學校園以沙灘紅樓為中心,形成了「三院五齋[註 1]」格局。[1]
紅樓位於北大第一院,是老北大的象徵。紅樓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因用紅磚砌成而得名「紅樓」。北大原本打算將紅樓用作學生宿舍,建成後又將其改為教室。紅樓一層為圖書館,毛澤東曾在此工作。紅樓北側的空地原屬松公府,北大租得地皮建設操場,五四運動時的遊行隊伍即從此出發。蔣夢麟任校長時期買下松公府所有土地,在松公府西部建設圖書館新館。松公府祠堂址上新建北大地質館,松公府東院北部新建宿舍樓(俗名「灰樓」),兩處建築均由梁思成設計,體現其現代主義建築觀點。灰樓西側還有孑民紀念堂。第二院的主要建築有荷花池、大講堂、藏書樓、南樓、北樓、宴會廳、西齋、五齋女生宿舍。第三院較為開闊,多樹木,院內有數座西式兩層樓房,包括鐘樓、工字樓、一字樓。院內還有大操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第三院的禮堂是當時北大最大的,五四運動時學生在此集會。[1]
日本戰敗後,西南聯合大學結束,北京大學返平。北大新增醫、農、工三個學院,校舍也得以擴充,此時北大校舍分散於北平城內和郊外,共計四十餘處。舊國會大廈成為北大四院,歸文法學院一年級新生、先修班使用。四院旁邊新設的北大五院為教職員宿舍、北大出版部用房。工學院址設端王府夾道,農學院位於城外的羅道莊,醫學院在西什庫。[1][2]:168,176-177
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燕京大學撤銷,北京大學搬入燕京大學校園,北大原有校舍交由政府機關使用。
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
燕園主校區
燕京大學校園即「燕園」,建於清代園林淑春園遺址上,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設計。燕園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佈局、中國古典園林意境、西方現代規劃理念。燕園分南部的教學區和北部的環湖風景區。墨菲的設計按照一條東西向的主軸線佈局。主軸線連接西門、貝公樓、博雅塔,西端指向玉泉山塔。另有一條南北向的軸線,沿線佈置燕京大學男女生宿舍。燕園的主要景觀包括:未名湖、博雅塔、校友門(西門)、貝公樓(辦公樓)、花神廟、德才均備四齋(燕大男生宿舍)、靜園(燕大女生宿舍)、華氏體育館、鮑氏體育館、臨湖軒、燕南園等。[3]
北京大學遷入燕園後,對燕園進行了改建、擴建。1952年北大購入承澤園、鏡春園、朗潤園。50年代新建了第一教學樓、文史樓、地空樓、化學樓、生物樓、哲學樓、物理大樓等。文化大革命期間,新建圖書館樓,並在西門廣場、圖書館東門各塑了一座毛澤東像。文革之後,新建理科樓群、圖書館新館、百周年紀念講堂、廖凱原樓、凱原樓、經濟學院大樓、光華新樓、博雅國際會議中心、校醫院新址、北大科技園、邱德拔體育館,改造了一些教學樓、食堂和宿舍,新建暢春新園、暢春園、蔚秀園等研究生宿舍。[3]1993年3月,北大拆掉了南校牆,改建商業街,通過商業開發籌集經費,引起熱議。2001年4月北大重建南校牆。[4][5]
-
西門
-
未名湖畔
-
備齋與體齋
-
靜園草坪與六院
除燕園主校區外,現今北京大學還有醫學部校區、昌平校區、深圳研究生院、大興校區、圓明園校區,共計六個校區[6]。
醫學部校區
醫學部校區原為北京醫科大學的校園,亦稱「學院路校區」[7]。北醫大原本是北京大學醫學院,1950年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後來遷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成為「八大學院」之一。八大學院的校園設計雷同,均為矩形形狀、正交網格。[3]
昌平校區(200號)
昌平校區(200號)[8][9]位於昌平區十三陵鎮西山口村南澗路,因工程代號為「60-200#」,也稱「昌平200號」[註 2],1960年完成規劃設計,當年開工。昌平校區原計劃容納一萬名學生、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但因經濟困難中途停工。1960年代北大曾將某幾個系整體搬遷到該園區[13]。1994年因學校教室、宿舍緊張[註 3],校方決定讓文科大一新生入住昌平園區。2000年邱慶楓事件後,文科大一新生不再入住昌平園。此後用作北大專科部分的一處校園,2007年昌平園區的功能定位從教育培訓轉變為科學研究基地。2008年北大成立昌平校區管理辦公室,之後遷入了若干重點實驗室,擬建為昌平科學園[14][15][16]。
新燕園校區(昌平新校區)
北京大學於2017年計劃將位於馬池口鎮的北京吉利學院作為北大疏解的備用空間[17]。次年11月,北京大學校領導與昌平區領導就此舉行座談會[18]。2019年,北大與即將整體搬遷至四川簡陽市的北京吉利學院簽署協議,在北京吉利學院原址建設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吉利學院同年開始拆遷[19]。2020年3月10日,北京大學新聞網一篇關於校領導調研昌平校區的報道證實了北大將在吉利學院原址建設昌平新校區一事[8][9]。同年9月,昌平新校區被用於北大2020級本科生軍訓[20][21]。昌平新校區於2021年9月6日啟用,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系成為首批入駐新校區的院系[22]。
昌平新校區於2023年8月末改稱「新燕園校區」[23][24]。
北京大學計劃將這座新校區打造成以人工智能為特色的國家應用型學科和新型工科教育建設基地[25][26]。
深圳研究生院
大興校區
大興校區是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所在地。
萬柳學區
萬柳學區為北京大學校外的學生公寓,2002年9月1日開始安排本科生入住[28]。
圓明園校區
圓明園校區是北大自海淀區長期租借的[6],主要由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使用。由於主校區宿舍不夠用,2013年起部分研究生入住圓明園校區[29]。
註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李向群. 老北大校园变迁回顾. 北京高校檔案學術論文匯編. 2006.
- ^ 北京大學檔案館校史館. 北京大学图史1898-2008.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1-16707-6.
- ^ 3.0 3.1 3.2 孫華; 陳威. 北京大学校园形态历史演进研究. 教育學術月刊. 2012, (3).
- ^ 南都周刊:北大南墙13年. 南都周刊. 2006-03-10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一年损失五六百万 北大缘何重砌南墙. 北京青年報. 2001-07-30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6.0 6.1 北京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PDF). 北京大學. [2014-06-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 ^ 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走进学院路校区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宣讲.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3-06-26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 ^ 8.0 8.1 校领导调研昌平校区. 北京大學新聞中心. 2020-03-10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 ^ 9.0 9.1 北京吉利学院搬迁至成都简阳:今秋招生,原校区交由北大使用. 澎湃新聞. 2020-03-20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 ^ “昌平200号”孵出第四代核电站. 北京晚報. 2016-03-31 [202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 ^ 北京大学“200号”与特殊年代的超级工程-谈往 History201709-北京市政协. www.bjzx.gov.cn.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 ^ 文革中的200号和820工程 | 王克斌文集.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0) (中文(中國大陸)).
- ^ 十三陵边曾有北京大学“200号”. bjwz.bjd.com.cn.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北京大学将在昌平规划建设新校区--教育--人民网. edu.people.com.cn. [2019-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0).
- ^ 北京大学昌平园区历史由来. 北京大學校報. 2007-04-03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0).
- ^ 校区概况. 北京大學昌平校區管理辦公室.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0).
- ^ 仨名校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北京日報. 2018-01-02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3).
- ^ 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如何发展?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 北京昌平. 2018-11-11 [2021-03-03].[失效連結]
- ^ 北京吉利学院拆迁,校区将逐步并入北大. 藍鯨教育. 2019-12-30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 ^ 关于北京大学2020级本科生军训的通知. 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 2020-08-23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
- ^ 后勤党员突击队:在军训前线的一次战斗.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09-25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2).
- ^ 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工作进展汇报会举行.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1-08-20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餐饮服务(新燕园校区). 北京大學新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3-08-30 [202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3).
- ^ 基建工程部. 推进新工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新燕园学术交流中心等14个项目竣工交付.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3-09-28 [202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4).
- ^ 董志勇同志调研昌平新校区建设项目. 北京大學基建工程部. 2020-12-09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8).
- ^ 铆足干劲 昌平区项目工地节后建设忙. 人民網-北京頻道. 2021-03-01 [202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8).
- ^ 同等待遇不搞第二品牌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 深圳商報. 2001-09-27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北京大學特殊用房管理中心. 北京大学万柳公寓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後勤研究 (中國教育後勤協會). 2011, (05): 61–63. ISSN 1672-8882.
- ^ 部分研究生将入住圆明园校区 书记校长实地察看准备情况.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13-08-30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