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機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3年10月18日) |
恐怖主義 |
---|
定義 · 歷史 · 活動 · 事件 |
劫機,即劫持飛機——以非法手段奪取飛機的操縱權。劫機者可單獨行事或有組織地透過使用武器、威脅等暴力手段控制飛行器。在大部分劫機事件中,飛行員須跟從劫機者的指令駕駛飛機,但在部分案例,飛機會用於發動自殺式襲擊(如九一一襲擊事件),飛行員亦可能劫持自己的飛機,以達到安全飛往目的地以外之目的(如中國國際航空905號班機劫機事件)。
在大多數地區,劫持飛機可被判處終身或長期監禁。在中國大陸、印度、利比里亞和美國等允許死刑的司法管轄區,劫機的最高刑罰為死刑。
動機
劫機的動機多種多樣,涵蓋了政治、宗教、個人利益等各類目的。其中,常見的政治動機包括劫機者為尋求政治庇護或要求釋放政治犯,藉此表達對現政權的不滿或對政治變革的訴求。此外,一些劫機事件背後的因素可能是宗教極端分子,試圖引發社會動盪。
除此之外,劫機者也可能為實現個人復仇,針對某個人或某個組織發動劫機行動,藉此進行報復。而在某些情況下,劫機還可能被用作掩飾犯罪手段,例如偽裝成空難事件以騙取保險賠償。在金錢利益驅使下,劫機者甚至可能以全機乘客為人質,向相關政府或企業索要高額贖金。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劫機行為並不出於明確的利益動機,而可能是由精神錯亂或心理疾病引發的,這類劫機事件往往更加難以預測和控制。
詞源
劫機的英語是「hijack」,這一詞據說源於劫車大盜搶劫前假裝成搭便車的路人,攔車前先假裝友好,跟司機打招呼時說「Hi, Jack!」。後引申為劫持飛機,汽車等,日本由此派生出大量如,「Busjack」(劫巴士)、「Seajack」(海劫)、「Carjack」(劫車)等和製英語單詞。不過,在歐美也有描寫劫持飛機的「Skyjack」(空劫)的小說存在。此詞來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highway(高速公路)與jacker(劫持者)的結合。後廣泛用於劫機、劫船以及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上的搶劫事件。
預防
1963年9月14日在日本東京都訂立的《關於在航空器內犯罪和其他某些有害行為的公約》是第一個反劫機公約,對公約的範圍、管轄權、機長的權利、各國的權利與責任等均作了詳盡的規定。1970年12月16日在荷蘭海牙訂立的《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約》,以及1971年9月2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訂立的《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對防止、處理、懲治劫機制訂了更明確的規則。1988年2月24日在蒙特利爾訂立的《制止在為國際民用航空服務的機場從事非法暴力行為的議定書》,是《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非法行為公約》的補充議定書。
1970年代開始,激進派組織的劫機頻發;各國為應付這種情況,完善了機場保安系統,並創立了處理劫機事件的特種部隊。1980年代—1990年代,劫機事件相對有所減少。
2001年9月11日,美國多部飛機遭到劫持並墜毀,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使得劫機防範再次成為世界性課題,各國機場開始大力加強保安措施,如:實施行李檢查,乘客名單提交警察當局,嚴禁隨身攜帶包括指甲刀在內的任何帶刃金屬物品,機內餐具全部塑料製造,強化安全檢查等等。
致重大傷亡或事故的劫機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處唯一死刑。
歷史
此章節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22年10月13日) |
劫機事件在飛機航空史初期開始出現。劫機起初涉及輕型飛機,但後來隨着商業航班的普及,商業客機也成為了劫持對象。
二十世紀上半葉
首起有記載的劫持民航客機事件於1931年2月21日發生。數名秘魯革命分子劫持一架泛美航空福克F.VII郵運飛機,以便他們空投宣傳傳單。第二起劫機事件在兩天後發生,地點亦為秘魯。[1]
冷戰初期,共產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逃亡性質劫機事件多有發生[1]。1960年代後期 - 1980年前期,巴勒斯坦人民解放戰線(PFLP)、日本赤軍、德國赤軍(RAF)等極左激進派組織了多起劫機事件。1990年代,中國大陸客機曾多次被劫持往台灣。21世紀後著名劫機事件有2001年阿爾蓋達組織策劃實施的九一一襲擊事件。
事例
- 1948年7月16日:國泰航空一架租給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的水陸兩用飛機,於澳門新口岸起飛後隨即被四名中國男子劫持,但遭遇乘客激烈反抗。最後劫機者槍殺機長,飛機隨即失控墜毀於九州洋外海,造成機上22人死亡,只有一名劫機者生還。這次事件是史上首宗非政治劫機事件。
- 1969年10月31日:從美國洛杉磯飛往三藩市的環球航空85號航班,被19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拉斐爾·米尼奇耶洛(Raffaele Minichiello)劫持。飛往意大利,為了探望他垂死的父親。意大利沒有引渡他回美國,他只以非法持有槍械入境罪名,在意大利的監獄服刑18個月。[2]
- 1970年由日本赤軍派策劃的淀號劫機事件是日本最早的劫機事件。在這次劫機事件中日本的運輸政務次官被頂替當作人質,劫匪成功流亡北朝鮮,事件有眾多未能得到解決。並且由於此事之前沒有關於劫機的處罰法律存在,暨此教訓,日本設立了《劫機防止法》。
- 1970年9月6日:環球航空公司的波音707型飛機、瑞士航空公司的DC-8型飛機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波音707型飛機、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型飛機,共計4機遭同時劫機。在乘機私服警備人員同劫機者展開槍戰後,除以色列航空的飛機和未能着陸的泛美航空飛機以外,其餘飛機在約旦的英國空軍基地強行着陸成功,事件發生不久不列顛航空公司遭劫機,於同一空軍基地強行着陸成功。着陸後、全體乘客被解救,3架飛機被同時爆破。這是一起由PFLP策劃組織的,意在解救被關押戰友的劫機事件。
- 1971年11月24日:西北航空305號班機,為一架波音727客機,在下午約3:00時被一名神秘男子劫機,最後該名男子取得所要求的金額及降落傘後跳機逃走,從此下落不明。
- 1973年7月20日:自稱「被佔領地的兒子」的巴勒斯坦游擊隊與日本赤軍的混成部隊劫持了阿姆斯特丹飛往東京的日本航空公司波音747型飛機(執行404號班機),強行着陸於利比亞。人質解救後飛機被爆破、劫機者受政府默許逃亡成功。
- 1976年6月27日:特拉維夫飛往巴黎的法國航空公司139航班遭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PFLP)和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BAF合夥組織的劫機,途經利比亞,釋放了除猶太人以外的人質後,於烏干達着陸。烏干達獨裁者伊迪·阿明總統支持PFLP,將103名人質關押於機場候機廳。7月3日深夜、以色列特種部隊實施了稱為「恩德培行動」的人質救援行動。有2名人質死亡,其餘人員全部救出。
- 1977年10月13日:西班牙領馬約爾加島飛往法蘭克福的德國漢莎航空公司181航班(波音737型)遭自稱為黑色九月的德國紅軍(RAF)和PFLP合夥策劃的集團劫機,被迫於索馬里着陸。10月17日,由慕尼黑慘案而設立的西德特種部隊第九國境守備隊(GSG-9)通過突襲將人質全員解救。
- 1977年12月4日,馬來西亞航空653號班機,為一架波音737客機,正前往吉隆坡梳邦機場。在飛至煤炭山(Batu Arang)時,被日本赤軍脅持,最後飛機不明原因在柔佛州墜毀,全機100人無人生還,包括多名部長級官員和外國大使。這次事件也是馬航的第一次事故。
- 1983年5月5日:後來被台灣稱為『反共義士』的卓長仁、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等6人,自中國內地劫民航機到南韓江原道春川市,然後轉赴台灣。該航機原是由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型客機。機上有9名機組人員,96名乘客,其中3名日本人。
- 1986年5月3日:台灣的中華航空334號班機,在飛往香港降落前遭機長王錫爵劫持轉降中國廣州白雲機場,是少見的民航機駕駛員自行劫機的案例。
- 1987年12月7日: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為一架BAe 146-200客機執飛,由洛杉磯國際機場飛往三藩市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在起飛後沒多久,一名遭解僱的員工以麥格農.44左輪手槍於客艙兩槍射殺其前主管,接着至駕駛艙各一槍射殺女空服員、副機長、機長三名機組員,然後將操縱桿前推迫使飛機向下墜落,接着於客艙射殺一名乘客後,飛機墜毀全機罹難。
- 1990年10月2日:中國廈門飛往廣州的廈門航空8301號班機(波音737型)遭劫機要求飛往台灣。飛機因油料耗盡在廣州白雲機場緊急降落時,歹徒與飛行員發生打鬥,並導致飛機失控再次加速,撞上停機坪上一架滿載乘客等待起飛的波音757型飛機和另一架波音707型飛機,最終導致128人遇難,三架飛機全部報廢。[3]
- 1994年4月7日:聯邦快遞705號班機被一名隨機非當值員工劫持,機上三名機員全被打至重傷,但最後仍成功制伏劫機者,貨機最後亦安全降落。事件是少數貨機被劫持案例。
- 1994年6月6日:中國福州飛往廈門的中國南方航空班機遭劫機,劫機者鄒維強要求飛往台灣。此後飛機被迫降落中正國際機場(今桃園國際機場),着陸後劫機者投降、被航警局逮捕。這起劫機事件目的被認為是政治流亡。從1993年4月6日起開始至此,2年間前後共有12架次的中國民航機先後被劫往台灣。[4]
- 1994年12月24日:法國航空8969號班機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遭到四名伊斯蘭武裝組織成員劫機,殺死3名乘客之後,於12月25日飛往法國,其餘乘客和機組人員在法國馬賽普羅旺斯機場被國家憲兵干預隊成功解救。事件共造成9名國家憲兵干預隊隊員及13位乘客受傷,3名乘客和4名劫機者死亡。
- 1996年11月23日:從亞的斯亞貝巴起飛,經內羅畢、布拉柴維爾、拉各斯飛往阿比讓的961號班機遭三名尋求政治庇護的埃塞俄比亞人劫機,於接近科摩羅的印度洋因燃油耗盡墜毀,事件導致125人死亡,有50人生還。
- 2001年3月16日,一架俄羅斯弗努科夫航空公司的圖-154客機在從伊斯坦布爾起飛前往莫斯科的途中被三名車臣武裝分子劫持,當時機上有162名乘客。隨後飛機降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地那機場。在談判無果後,沙特特種部隊對該機發起進攻,擊斃一名劫機者並逮捕其他兩人。所有人質除一名俄羅斯機組人員和一名土耳其乘客死亡外其餘均獲解救。[5]
- 2001年9月11日:阿爾蓋達組織恐怖份子挾持美國聯合航空93號班機、175號班機及美國航空11號班機、77號班機對世界貿易中心、五角大廈進行恐怖攻擊,其中11號及175號班機先後撞上世貿大樓,77號班機則撞上五角大廈。93班機則因機上乘客及機組員的奮勇抵抗而在賓夕法尼亞州郊區墜毀,據信機上恐怖份子的目標是美國國會山莊或白宮。(詳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
- 2012年6月29日:天津航空GS7554號航班在從新疆和田機場飛往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中遭到6名維吾爾族男性劫機。劫機者在劫機過程中被制服,航班安全返航至和田機場。最終導致兩名劫機者在醫院死亡,2名空中安全員、2名乘務員和多名乘客受傷。
- 2015年3月24日:德國之翼航空9525號班機,由空中巴士A320執飛,從西班牙巴塞隆拿飛往德國杜賽爾多夫的航班。該航班機長途中因故離開駕駛艙,卻遭副機長反鎖於艙外,蓄意操縱該機於法國境內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省阿爾卑斯山脈約海拔2700公尺高速撞山,144名乘客與6名機組員共計150人全數罹難。
兩岸劫機事件
- 1950年代到80年代期間,中華民國政府以巨額獎勵鼓勵中國人民解放軍劫持戰鬥機飛往台灣,這些劫機者被為「反共義士」,自1949年到1989年,先後有1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劫持13架蘇制米格戰鬥機飛往臺灣。
- 在1990年代後,特別是在1993年,還出現了中國大陸劫機者將民用客機劫持飛往台灣的「劫機潮」[6]。
- 後九一一時代兩岸劫機事件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Jin-tai Choi. Aviation Terrorism: Historical Survey, Perspectives and Responses. Springer. 1993: 12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英語).
- ^ 羅蘭·休斯(Roland Hughes). 「歷時最久、最令人唏噓」的劫機案餘音未了. BBC. 2019-10-29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 ^ 1990年10月02日 無綫晚間新聞(中國民航廣州劫機事件). [2007年10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5月12日).
- ^ https://www.facebook.com/TBSCTS. 大陸南方航空一客機遭劫來台. 華視新聞網.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中文(臺灣)).
- ^ Bloody end to Chechen HIjack. BBC News. 16 March 2001 [29 Januar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 ^ 1993年中國「劫機潮」. 十架被劫客机均飞往台北. [2006-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28).
- ^ 詳見:與劫機相關的國際條約
- ^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1條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民用航空法第100條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