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基夫·哈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夫·哈靈
基夫·哈靈,攝於1986年
出生Keith Haring
(1958-05-04)1958年5月4日
賓夕凡尼亞州雷丁市
逝世1990年2月16日(1990歲—02—16)(31歲)
紐約州紐約市
國籍美國
教育程度匹茲堡艾維職業藝術學院 (The Ivy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rt)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知名於普普藝術塗鴉藝術與街頭繪畫
獎項The Art Award

基夫·哈靈(英語: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美國新普普藝術家,活躍於20世紀80年代。基夫的作品與傳統畫作有很大不同,簡單直接,往往反覆重複幾種圖案,內容常常是卡通式的。簡筆人、嬰兒、狗、飛碟、電視和圖形經常出現於他的畫中。畫中的顏色最初為三原色,後來雖有增加但仍為基本顏色。哈靈最早是街頭塗鴉畫家,電線杆、水泥柱、廣告牌、指示牌都成為他作畫的畫布,而畫筆則從鉛筆到噴漆罐、刷子都有,隨處拈來。他的雕塑也多種多樣,從紙糊到玻璃纖維都有。另外,他還設計了大量海報。表演藝術亦是他涉足的領域。

生平

1958年5月4日基夫·亞倫·哈靈出生於賓夕凡尼亞州雷丁市的一家社區醫院,當時父親亞倫正於日本服役。10個月後父親回國,在加州居住了16個月,在基夫3歲時他們回到賓州。亞倫擅長畫卡通,基夫小時候他教他畫線和圓圈。基夫小時候就喜歡搜集卡通,6歲時作過《小丑》這樣的蠟筆畫。他喜歡畫狗,11歲就能在父親指導下拼裝音響。他還能在離自己家四條街道的祖母家接觸到《生活》、《展望》等雜誌。12歲時,小哈靈開始畫一些宗教符號。他短暫的參加過童軍,15歲時開始接觸毒品。基夫有3個妹妹,大的兩個都與他十分疏遠,只有小妹與他親近。[2]:15-18

基夫在19歲時搬至紐約市居住,並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就學,作品帶有濃厚的普普藝術風格[3];他最早期的作品約於1980年創作,當時他在紐約地鐵的車站中,尋找黑色的海報待貼處,使用白色粉筆塗鴉,多為粗輪廓線,單色、空心的抽象人物、動物等圖案,他的作品經常猶如某種複雜花紋,伴隨各式圖案充滿整個構圖,往往沒有透視或寫實的肌理,但具有許多象徵性的情境,如吠叫的,跪趴着的小人等。

短期之內,基夫·哈靈的作品就在紐約藝術界傳開名聲,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採訪他在地鐵站塗鴉,以及被逮捕的現場狀況,使得他一夕間家喻戶曉,隨後在不斷的展覽與創作下,以塗鴉畫家之姿進入了博物館,作品價錢水漲船高。根據美國《新聞週刊》的報導,在1984年,基夫·哈靈的一張畫作「戴鱷魚面具的狗」可叫價至美金兩萬元,除此之外,他還受邀進行許多博物館的行動繪畫創作。1985年,法國國立當代美術館及荷蘭國立美術館為他舉辦了專題展。1986年,他在紐約蘇活區開了一家販賣自己作品的雜貨店,名為「Pop Shop」。

1988年,他發現自己罹患愛滋病,基夫開始積極地以作品提醒青年人安全性行為,以及防止AIDS蔓延的宣傳的活動中[4];1989年,基夫哈靈基金會成立,主要目的在於AIDS治療的研究項目和促進兒童福利規劃的規劃項目。1990年哈靈因愛滋病併發症於紐約病逝,年僅31歲。他的畫作成為20世紀醒目的視覺藝術代表之一。

參考資料

  1. ^ Sheff, David. Keith Haring, An Intimate Conversation. Rolling Stone. August 10, 1989 [November 14,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0月26日). 
  2. ^ 李家祺編著. 凱斯哈靈.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1.05. ISBN 9787503949005
  3. ^ Sheff, David. Keith Haring, An Intimate Conversation. Rolling Stone. 1989-08-10 [2012-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6). 
  4. ^ A Joyful Mural, Born in a Time of Shame and Fear. 紐約時報. 2012-03-06 [2012-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6). 

延伸閱讀

  • 鍾明德著,《紐約檔案》,書林出版社出版,ISBN 9575860047
  • Alexandra Kolossa,《Haring》(2004),Taschen GmbH,德國科隆,ISBN 3-8228-3145-X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