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馮士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士筰
天津市耀華中學的馮士筰銅像
性別
出生 (1937-03-08) 1937年3月8日87歲)
 中華民國天津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母校耀華中學
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
研究領域物理海洋學、環境海洋學
頭銜
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

馮士ㄗㄨㄛˊ(1937年3月8日),天津人,中國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主要從事物理海洋學環境海洋學的研究,成就集中於淺海動力學方面的研究[2]

生平

馮士筰於1937年3月8日出生於天津[3]。其祖父在清末民初時就以教書為業。1953年馮士筰就讀於耀華中學,1956年春學校組織春遊時馮士筰在頤和園見到周恩來,確定了學習國防物理的志向[4]

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後分配至山東海洋學院任教[1][2][4]。1964年其建立了「大洋風生——熱鹽環流」模型,其準備發表關於這一模型的論文時,文化大革命開始,馮士筰被關入牛棚。1970年,在周恩來的支持下,馮士筰從牛棚中被解放出來,開始了對風暴潮的研究[5]。20世紀70年代初,馮士筰及其研究團隊為研究風暴潮理論對環渤海地區進行了兩次實地考察,走村串戶向鹽工、農民、漁民了解風暴潮的一般常識;又查閱當地縣誌,到水利部門和驗潮站搜集有關數據,獲得了中國大陸第一批關於風暴潮災害的資料[4][5]。1974年,馮士筰開設了風暴潮專業課;1975年,馮士筰發表數篇論文,系統的闡述了風暴潮的概念、理論和數值預報的力學模型,建立了「超淺海風暴潮理論」[5]。馮士筰將研究成果撰寫成《風暴潮導論》一書,為世界上第一部關於風暴潮的理論專著,198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4][5][3]

20年代80年代,馮士筰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交流學習,就淺海動力學問題開始研究「拉格朗日余流」相關課題。1984年建立海洋動力學實驗室,並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開設淺海動力學課程。後馮士筰和合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拉格朗日余流和長期物質輸運的理論模型,導出了一個新的長期物質輸運方程[4][5]。1993年馮士筰與鹿有餘發表研究成果《淺海Lagrange余流和長期輸運過程的研究——一種三維空間弱非線理論》,該論文獲第四屆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和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2][6]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2][4][5][3]。後1999年馮士筰出版與合作者主編的教材《海洋科學導論》,2002年該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又成為廈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學校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目;其教學成果《面向21世紀海洋科學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及《海洋科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研究》分別於2000年和2005年獲《全國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3]。2002年12月,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他當選常務委員[7][8]

成就

馮士筰主持完成了中國「七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風暴潮數值預報研究」和「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風暴潮客觀分析、四維同化和數值預報產品的研究」,為中國第一和第二代風暴潮數值預報產品的研製作出了貢獻[2][5]

任職

馮士筰歷任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長,海洋環境學院院長、副校長,浙江海洋學院院長,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海洋評議組組長、教育部海洋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席、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3]。又任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學部副組長、山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地球科學組組長、美國科學促進學會國際成員、國家海洋物理科學協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世界大洋環流試驗中國委員會委員兼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與計算海洋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風暴潮及海嘯研究會理事長、山東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2]

政治方面,馮士筰為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民建山東省副主委、青島市主委[2]

著作

馮士筰發表論文70餘篇,又曾出版國家重點教材《海洋科學導論》[3]。其代表作為《風暴潮導論》和《淺海環流物理和數值模擬》[1]

評價

吳德星:「馮院士是我的啟蒙老師,我大學畢業論文是馮院士指導的,後來在國內讀碩士,到國外博士學位研修,馮院士都是我的導師。我整個成才過程,都是馮院士一步一步把我培養出來的。在科學研究中,他處理科學問題時的邏輯思維和推理,是我能取得一些成績的關鍵。」[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冯士筰. 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 [201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3).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冯士筰院士. 中國海洋大學人事處. 2009-12-15 [201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0). 
  3. ^ 3.0 3.1 3.2 3.3 3.4 3.5 冯士筰. 浙江海洋大學. 2014-10-20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逐浪的海洋人. 搜狐新聞. 2018-11-13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魏世江; 呂小霞. 冯士筰院士和他的物理海洋研究. 光明日報. 2014-09-30. 
  6. ^ 馮士筰; 鹿有餘. 浅海Lagrange余流和长期输运过程的研究——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 自然科學進展. 1993, (02). 
  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編輯部編輯.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03 总第23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社. 2003.11: 277. 
  8. ^ 王振川主編.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 2002年. 北京: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4: 1090. ISBN 978-7-5162-06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