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信仰的終結:宗教、恐怖行動及理性的未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信仰的終結
作者山姆·哈里斯
類型書面作品[*]
語言英語
主題宗教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W. W. Norton
出版時間2004年8月11日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紙本印刷(精裝版和簡裝版)
頁數349(簡裝版) 336(精裝版)
系列作品
續作一封到基督教國家的信
規範控制
ISBN0-7432-6809-1
OCLC62265386

信仰的終結:宗教、恐怖行動及理性的未來》(英語:The End of Faith)是山姆·哈里斯撰寫的一本書,英文原文版本於2004年8月11日出版[1],有關有組織的宗教活動、宗教信仰對理性思維的衝擊、以及對原教旨主義(亦作基要主義)的容讓所帶來的問題。作者以反諷的手法,犀利地批判宗教的僵化教條,並提倡用哲學科學作為人類共同的理性基礎。

本書成書於美國紐約市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之後[2],對各種形式的宗教信仰作出了廣闊範圍的批判。

這本書於2004年8月11日出版[3],並於次年獲得美國筆會/瑪莎·阿爾布蘭德第一非小說獎。[4]平裝本於2005年10月出版。同月,它以第四名的成績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在榜單上持續了33周。

作為對《信仰的終結》的批評和反饋的回應,哈里斯在兩年後寫了《一封到基督教國家的信英語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

概要

《信仰的終結》以一篇關於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的文學報道開場。在介紹性的一章中,哈里斯呼籲結束對相互競爭的宗教信仰體系的尊重和寬容,他將其描述為「同樣沒有受到證據的污染」。哈里斯在關注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宗教極端組織構成的危險的同時,也同樣批評宗教溫和,他將其描述為「宗教暴力永遠無法得到充分反對的背景環境。」

哈里斯繼續研究信仰本身的性質,挑戰我們在任何意義上都可以享有信仰自由的概念,並認為「信仰是潛在行動的源泉」。相反,他認為,為了有用,信仰必須在邏輯上連貫一致,並真正代表現實世界。只要宗教信仰沒有建立在經驗證據的基礎上,哈里斯就把宗教比作一種精神疾病,他說,這種疾病「讓原本正常的人收穫瘋狂的果實,並將其視為神聖。」

他認為,可能存在「數字上的理智」,但「在我們的社會中,相信宇宙的創造者能聽到你的祈禱是正常的,而相信他通過在你臥室窗戶上放莫爾斯電碼雨龍頭與你交流,則表明精神疾病,這只是歷史的偶然。」

哈里斯隨後對基督教進行了簡短的調查,考察了宗教裁判所和迫害女巫猶太人的情況。他認為,對異教徒的折磨遠非反常,而是基督教教義的邏輯表達——他說,聖奧古斯丁等人顯然證明了這一點。更進一步地說,哈里斯認為大屠殺本質上是從歷史上的基督教反猶太主義中汲取靈感。「不管你是否知道,」他說,「納粹都是宗教的代理人。」

《信仰的終結》的爭議之處之一是對伊斯蘭教的毫不妥協的評估和批評,哈里斯將其描述為「死亡崇拜」。他推斷出伊斯蘭教義九一一等恐怖暴行之間存在明顯聯繫,他引用《古蘭經》中呼籲使用暴力的話支持這一觀點。

他還介紹了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聲稱這表明全世界有相當大比例的穆斯林認為自殺式炸彈襲擊是一種合法的策略。[5]哈里斯在抨擊他所說的「左派的不理性」時,批評諾姆·喬姆斯基等人在他看來表現出了將這種態度的全部責任歸咎於美國外交政策的不合邏輯的意願。

哈里斯還批評了美國基督教右翼在影響發展中國家藥物政策、胚胎幹細胞研究和愛滋病預防等領域的作用。哈里斯認為,這是一種穩步走向神權政治的趨勢,他強烈批評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領軍人物,認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未能毫不掩飾地將政教分離。「我們不僅仍然吃着古代世界的內臟,」他斷言,「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接下來,哈里斯繼續概述了他所說的「善與惡的科學」——一種理性的倫理學方法,他聲稱這必須以人類幸福和痛苦的問題為前提。他談到了維持「道德共同體」的必要性,他認為「被拯救者」和「被詛咒者」的獨立宗教道德身份不能發揮任何作用。但哈里斯對道德相對主義的立場持批評態度,也對他所說的「和平主義的錯誤選擇」持批評態度。在另一篇有爭議的文章中,他比較了戰爭期間附帶損害和司法酷刑引發的倫理問題。他得出的結論是,附帶損害在道德上更麻煩。哈里斯總結道:「如果我們不願意使用酷刑,我們就應該不願意發動現代戰爭。」。

最後,哈里斯轉向了靈性,在那裏他特別從東方宗教的實踐中獲得靈感。他寫道,西方有神秘主義者,並稱其中一些為「非凡的男人和女人」,如埃克哈特大師十字若望亞維拉的德蘭薩羅夫的塞拉芬,但就西方精神而言,「我們似乎一直站在侏儒的肩膀上。」他討論了意識的本質,以及如何通過冥想的技巧使我們的「自我」感消失。哈里斯引用了東方神秘主義者的話,如蓮花生和尼薩加達塔·馬哈拉吉,但他不承認自己的論點中有任何超自然因素——「神秘主義是一種理性的事業,」他認為,「宗教不是。」他後來闡述道:「神秘主義者對他所信仰的東西有理由,這些理由是經驗的。」他說,一個人對世界的體驗有可能「徹底改變」,但我們必須用「理性的術語」來談論這種可能性。

我們唯一需要召喚的天使是那些本性更好的人:理性、誠實和愛。我們唯一必須害怕的惡魔是那些潛伏在每個人心中的惡魔:無知、仇恨、貪婪和信仰,這無疑是魔鬼的傑作。

評價

正面

約翰·哈里(Johann Hari)在為《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撰稿時基本上是正面的,他將這本書描述為「一次勇敢、好鬥的嘗試,試圖拆除目前使宗教人士免受批評的牆。」[6]

其他廣泛正面的評價來自娜塔莉·安吉爾、丹尼爾·布魯和斯蒂芬妮·梅里特。[7]

理查德·道金斯也為這本書背書。[8]

負面

在《自由調查》的一篇評論中,編輯托馬斯·W·弗林聲稱,哈里斯的個人政治和精神語言的使用給他的論點蒙上了陰影。[9]哈里斯後來將弗林的評論描述為「混雜、誤導,最終令人憤怒」。

大衛·博爾頓為《新人文主義者》撰寫的另一篇評論稱,這本書包含了「令人震驚的過於簡單化、誇大和省略」[10]

基督徒的批評性評論包括小阿爾伯特·莫勒為《基督教郵報》撰寫的評論和馬修·辛普森為《今日基督教》撰寫的批評。[11]馬德琳·邦廷(Madeleine Bunting)在《衛報》(The Guardian)上撰文援引哈里斯(Harris)的話說:「有些主張非常危險,甚至可能因為相信這些主張而殺人。」邦廷評論道:「這聽起來正是宗教裁判所負責人提出的那種論點。」[12]

神學家嘉芙蓮·凱勒引用了同一段話,問道:「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命題嗎?」並認為它所代表的「反寬容」將「摧毀」教會和國家之間的傑斐遜牆。[13]

回應

2005年出版的《信仰的終結》平裝版包含了一個新的後記,哈里斯在其中回應了自出版以來他受到的一些更受歡迎的批評。他的文章《對爭議的回應》也澄清了一段明顯令人不安的段落的背景,那就是他指的是非常具體的案件,比如出於宗教動機的恐怖分子,在這些案件中,試圖殺死一名殺人的恐怖分子基本上構成了為了他們所持有的信仰而殺人,即認為他們特定信仰的不信教者應該被殺害。[14]

另見

參考資料

  1. ^ End of Faith press release (PDF). samharris.org. [27 February 20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5-02-27). 
  2. ^ Adler, Jerry. The New Naysayers. 2006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2) (英語).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3. ^ End of Faith press release (PDF). samharris.org. Feb 27 2005. 
  4. ^ The PEN/Martha Albrand Award for First Nonfiction. PEN American Center. 2005. 
  5. ^ A Year After Iraq War – Mistrust of America in Europe Ever Higher, Muslim Anger Persists.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2004.  已忽略未知參數|archieve-date= (幫助)
  6. ^ Johann Hari. The sea of faith and violence. The sea of faith and violence. 2025-2-11. 
  7. ^ Stephanie Merritt. Faith no more. The Observer. 2005-2-6. 
  8. ^ Richard Dawkins. Coming Out Against Religious Mania. The Huffington Post. 2005-8-4. 
  9. ^ Tom Flynn. Glimpses of Nirvana. Free Inquiry. 2005, 25 (2). 
  10. ^ David Boulton. Faith kills. New Humanist. 2005, 120 (2). 
  11. ^ Matthew Simpson. Unbelievable: Religion is really, really bad for you. Christianity Today. 2005-4. 
  12. ^ Madeleine Bunting. The New Atheists loathe religion far too much to plausibly challenge it. The Guardian. May 7, 2007. 
  13. ^ Catherine Keller. On the Mystery: Discerning Divinity in Process. Fortress Press. January 1, 2008: 5. ISBN 978-0-8006-6276-9. 
  14. ^ Response to Controversy. samharris.org. April 5, 2013 [July 29,2019].